只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你就可以画出属于自己的漫画手账! 本书将带领大家用Q萌的漫画手账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绘制漫画手账需要的工具和基本绘画技法;第二章介绍Q版漫画人物的绘制技巧,涵盖人物头发、五官、表情、身体比例、常见动作、夸张的漫画化动作的绘制技巧;第三章讲解漫画手账的页面设计技巧,提供多种场景下的漫画手账模板;第四章聚焦节日主题,提供多种节日的漫画手账模板;第五章分享大量的漫画手账常用素材,包括周计划、月历绘制模板,以及表情包、边框等素材。 本书适合手账爱好者阅读。
这本精美典雅的小书,呈现了奇异的瑞士天才罗伯特 瓦尔泽鲜为人知的一面:艺术评论。书中收录的25篇随笔行文自由洒脱、诙谐幽默,每一篇都彰显了瓦尔泽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情感。 瓦尔泽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时,他以一种叙事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思考作品;有时,他对画作进行纤毫入微的描述,不放过任何一处局部;偶尔,他又以一种俏皮的、略带讽刺与玩味的笔调,回忆起一件作品引发的逸事。无论以何种方式接触作品,瓦尔泽始终坚持,艺术是不可侵犯的自由领域。 在这批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零散随笔中,瓦尔泽不仅触及梵 高、塞尚、伦勃朗、克拉纳赫、勃鲁盖尔、华托、弗拉戈纳尔等大师的作品,还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自己对诗画之思的回答: 诗人抬眼向墙上望去,仿佛那不朽的画面就近在眼前,他的想象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是“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九个单元共37个章节,主要对中国美术史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美术的开端、秦汉时期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隋唐时期美术、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等。全书体例完备,内容宏富,重点突出,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收录了启功先生鉴赏《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名画的若干篇文章,并随文附上精美彩色插图,与深刻精辟的文字相得益彰。启功先生兼具 书画家 与 学问家 的身份,有着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独到眼光,不仅是鉴赏国画,还考订真伪、辨析作者、品评技法,为读者剥去覆在国画上的层层迷雾。本书还收录了启功先生怀念齐白石、吴镜汀、李叔同等大师的文章,真实再现 转益多师成一家 的名家风采。
潘天寿所著的《中国绘画史》共四编,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分别论述了历代绘画的概貌、特质和源流,并对古代绘硬理论的嬗变历程也予以重点考察和深入剖析。《中国绘画史》*初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出版,一时引起业内轰动,是我国绘画专史研究的先驱性著作之一。
本书收录清末民初(1898 1919)时期报刊上发表的漫画二百余幅,漫画作者包括马星驰、钱病鹤、谢瓒泰、沈泊尘、丁悚等名家。这一时期的漫画*不缺少的就是重大历史题材。预备立宪、武昌起义、清帝逊位、袁世凯称帝、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事件,都在漫画中有艺术化的表现。那一幅幅嬉笑怒骂的漫画,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味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本书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尽可能全面地审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源与流,同时在民族心理和文化接受心态的层面考察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转化流变,从而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某种理论启示。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 美 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角度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艺术家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 平衡,以世界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平衡的创造方式、平衡在构图中的呈现方式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 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考。
本书收入高居翰历年有关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论文十五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国绘画史三题》,这是高居翰1987年在堪萨斯市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讲稿详细阐述了他当时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术方向。 三题 就是指 中国画中的政治主题 、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 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 。 第二部分是十四篇论文,分别为《关于中国画历史与后历史的一些思考》、《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关于明代绘画史研究方法的通信集(节选)》、《关于晚期中国画的分期问题:从清代早期到中期(从康熙到乾隆)的过渡》、《浙派的写意?关于淮安墓出土书画的一些看法》、《唐寅与文征明作为艺术家的类型之再探》、《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中董其昌的 南北宗论 在思考》、《吴彬极其山水画》、《八大山
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 话语简淡,近时亲密,远时断语涵盖乾坤。谈自己,金句迭出;谈他人,满目繁华。访谈内容包括:一是培根的艺术世界,包括培根的艺术理念与绘画实践,例如三联画、肖像画等;其他画家对培根的影响,从契马布埃到米开朗琪罗,到近代画家如梵高、毕加索,到同时期画家如巴尔蒂斯、贾科梅蒂等。二是培根的精神世界,包括音乐家如瓦格纳、勋伯格,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文学家如普鲁斯特、艾略特、康拉德等对培根的影响;摄影、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 美 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方面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创作者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 色彩,以世界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色彩的原理、温度、强度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呈现不同类型的色彩组织方式及其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 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 美 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方面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艺术者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 空间,以世界经典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了空间的运用、变化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 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考。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发展历程的一次集中梳理,从艺术歌曲的萌芽,到蓬勃发展阶段,选取了1902年以来中国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歌曲共110首,谱写中国艺术歌曲的世纪华章。全书共分三卷,分别是 萌芽初兴 (1902~1929)、 方兴未艾 (1930~1936)、 峥嵘岁月 (1937~1948)。其中,每一卷都根据演唱者的音域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本。本书为第二卷 方兴未艾 的高音曲谱,包含40首艺术歌曲,曲调适合高音演唱者,选取了《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花非花》等曲目。
经典全集色彩单体静物 杨建飞 著 8开 平装 IBSN:9787514923810 中国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30章节,全面涵盖了水果、蔬菜、花卉、金属陶瓷器皿、生活用品等常见静物,从单体步骤、塑造方法、颜色解析、组合范例和色稿色调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色彩单体静物的画法,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强调,旨在通过对色彩和技法的解析为艺考学生以及广大美术爱好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 透视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对设计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影响。本书主要针对透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示范型剖析 目的是强化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空间透视和空间设计的思维方式 实现立体空间的艺术表现 提高空间设计的执行能力。书中章从历史的角度对透视学的概念进行了阶段性地讲述;第二章详细剖析了透视学中的透视原理;第三章至第十章分别讲述了透视原理的八种类型:平角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人物透视、曲线透视、阴影透视、反影透视;第十一章则是针对绘画和设计两个方面 以经典的应用实例为分析对象 对透视学的实践应用进行讲解与总结。本书内容专业严谨 将复杂的透视原理用明确清晰的图形表示 形象生动地提取简化透视应用原则 为读者提供了易学、易懂的专业素材。
《抵抗与自觉——中国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聚焦于中国现代艺术早期发展阶段(1925-1935),探讨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三位艺术家具代表性与转折意义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历表明,中国艺术的现代诉求首先需要根基于中国的历史处境与时代状况,指向社会、文化、主体的全面构建。在社会的变革进程中,如何建立新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建立个体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塑造具不断反思能力的主体,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早期阶段反复探寻的课题。本书期待通过深入的历史追踪,呈现这过程的曲折与困难。
《三十天学会实用画法》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画指导手册,曾帮助无数孩子和年轻初绘者学会画画。作者埃德温 鲁兹化繁为简,将图画的绘画方法和原理,娓娓道来。因此,这是作者一系列绘画著作中,*为实用的一本。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初探绘画开始,讲解人像比例、炭笔画、蜡笔画、水彩画和钢笔画的作画方法以及应用范围,再到如何通过几何学辅助绘画、如何运用透视、如何构图、如何选择画面中的字体、服装布料的绘画方法,以及一些其他绘画方面,全面为读者讲解*实用的绘画基础,让读者对绘画有个全面的了解,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绘画指导书。
本教材是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专业书籍,通过大量具体的图例和作图步骤,培养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当注入一些科学的因子,同时在每章后提供一些相关透视作品欣赏,从而使学生创作的作品更符合艺术科学的一般规律。本书内容涉猎了绘画和设计中常用的基本透视知识,适合于中国画、油画、水彩、动画、影像、新媒体、摄影、版画、印刷、雕塑、陶艺、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工业造型、家具设计、玩具设计、珠宝设计、公共艺术、服装设计、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美术学等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学习,也可以作为美术类各种成人教育(自修、电大、函大、夜大、网络大学等)的透视课教材。
本书初版于1962年,作者结合当时语言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涌现出来的新成果,对艺术史研究模式如艺术家传记、图像学及风格研究等做出批评的同时,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见解,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所讲的“时间的形状”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时间如空间一般是由充斥其间的万物所呈现出来的,就艺术史而言,正是人造物形式的连续变化体现出时间的形状;其二,时间的各种形状也即时长的各种纤维形状、人造物连续变化的各个系列,这些不同形状既对传统的历史分期提出挑战又揭示出形式演变的基本方式。评论者指出,《时间的形状》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是对时空流中各种人造物所处位置做出的一次清醒而深刻、安静而激动人心的沉思。本书在今天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既是适当的,也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