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一幅画时,看到的是什么? 是美好的色彩与形象、画家的八卦逸闻,还是画面元素的隐喻、历史大势的映照?虽然我们可能已经熟悉许多名作的模样,读到过学者们条分缕析的解读,但一幅杰作究竟好在哪里,一位画家因何青史留名,却未必找到了答案。 还有一种看画的角度,聚焦于绘画本身,那就是画家的角度。当画家来到一幅画的面前,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平面、一个成品,他具备作为同行的心有灵犀,他会看到隐藏在画布上的秘密,理解一幅画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作者身兼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作为专业的艺术史学者,他对于绘画的历史和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揭示出权力的运转、社会的变迁如何影响着艺术的进程;作为自年少便执画笔,并曾游历欧洲诸多艺术馆的画家,他能以创作者的身份代入作者本人的视角,提供直面原作的感受与判断。
《梁锡鸿》通过可靠的画史文献和有关传世作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查证了现代洋画家梁锡鸿的生平行状。梁锡鸿三十年代初期活跃于上海,参与了决澜社的初期活动。后留学东瀛,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科,在日期间与粤籍艺术家赵兽、李东平、曾鸣等人组建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通过筹备展览、翻译撰稿、编辑杂志、兴办教育等多种渠道推广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并建立了一个跨越上海、广州、东京、香港等多个地区的国际性活动网络。本书将全面回顾这位现代艺术家的人生路程及其创作精华。
笑焱作画也很讲气韵,可见其对中国传统绘画深有领悟。谢赫将中国绘画的“气韵生动”视为六法之首,笑焱对此颇有心得。气韵,我且将它称为乐性。凡画、不论中西,画面一切要素因气韵而生,因气韵而存,气为势,韵为律,谱成乐章,画面乐感强,即气韵自然生动。古人素有将五音与五色相联相应的,这是因音色之间不自然特性与艺术规律的共通性,更有音色之间的情感通感性和音色律动的时空联觉性,为绘画的乐性表现奠定了基础。莫奈的《鲁昂大教堂》堪称“色彩的和声”,塞尚的形体节奏流动被誉为“多声的画家”。色彩如此,黑白灰也是,凡是能产生节奏的元素,经精心组合排列,便有了乐感,形成了画面的乐章。或静寂如水,或风起云涌,或一泻千里,或峰回路转。正如音乐讲究的是音调、节奏和旋律一样,绘画也讲究色调与节奏,借以形成气韵
《平潭百厝图》是赵曙合在岚五年写生、创作而成的。平潭岛上多岩石,加上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筑材料根本不耐“折腾”,智慧勤劳的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普遍造型的石厝为屋顶压瓦片,房屋正面墙壁采用“工”字形,屋后面则采用一些不规则的石头垒成。极具特色。《平潭百厝图》用国画的形式描绘出平潭的渔网、山水、石厝房,展示平潭别样的生活。收录平潭四扇厝、竹篙厝、马鞍厝、人字厝等不同石厝,展现平潭石厝文化民俗文化的多样化、特色化。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张巨鸿》收录了中国当代名家张巨鸿的美术作品,由贾德江主编,收录的作品包括《太行洪谷图》、《云拥千峰青翠》、《落木萧萧闻秋声》、《木叶丹黄何处边》、《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通渭马营写生得稿》、《崆峒形胜图明》、《浑厚华滋为吾所求》等。
《心归处:张修竹乙未扇面集》介绍作者创作的国画作品百余幅,以扇面的形式展现,以西藏、川西、室内风情为创作的题材,画面色彩优雅明丽、平心静气、精勾细染,具有浓厚的东方情韵,适合国画爱好者学习和欣赏,有出版价值。
《齐鲁诸子名家志:王士禛志》采用志、传、图、表、录诸体裁,全面翔实地反映王士禛生平及文学成就,对王士禛的生平活动、思想学说、著作与作品及其后世影响、文化遗迹遗存等,作了客观的记述和考证。王士禛,清代文学家、诗人,官至刑部尚书。他为官清正廉洁,多有政绩,以诗文蜚声文坛。他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神韵诗派。又善古文、工词。门生众多,著作宏富,多达500余种,近人编有《王士稹全集》。
《王明明》为“中国美术家作品集”丛书之一,精选了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王明明的代表作品。作者王明明在艺术创作中能正确处理自我与大众的关系,他珍惜自己的个人爱好,但不陶醉于小我的情趣;作者注重形式美感,又不沉湎于形式技巧,作者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在适应群众审美要求的同时,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作者的画是雅俗共赏的。
院体细笔花鸟画具有准确、细腻、合乎物理的写实风格。《传焰:刘庆杨院体细笔作品》收录了作者刘庆杨院体细笔的绘画作品,并将作品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用笔、用水用墨、用色、用纸用绢,系统详细的介绍了院体细笔花鸟画的特点,在作品中还摘录了近现代花鸟绘画大师对细笔花鸟画的心得领悟,从而使本画册更具收藏与实用价值。
绘画之悦,悦有性情,性情乃画人之心性。绘画之悲,悲无自家笔墨。观前人笔墨,多是创者留名,有自家笔墨者甚少,而师承者众多。能称其家山者,屈指有二,古有米氏云山,今有李家山水,悉以自家笔墨而立法门。绘画之美,美生于文心。画中无文,则画不可读;无心,则画不明其志也。余做画人,镇日守一砚宿墨,几只秃毫,数卷精楮。是将心底所思,梦中所见,日间所游,融于纸上,发于性情,酣于笔墨,炼于文思,作得幅幅皆心中痕迹。经年看画,画也分出三境:一谓实境,乃借物传情,求得真切。 陈平的画,是架构在自己“心境”庄园之中的“天地自然之形也”,是自己理想中的“心境”之意象,这意象是与他的人文情怀相重叠的。在他的画中你绝看不到浮躁之气。他的画,给人一味的平静,静如止水,是偏于“定”的大静。陈平向我们阐释的
李瑞是一位来自民间的艺术家,一生中绘画无数,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绘制了大量的人物、风景和花鸟作品。其中多幅作品在建国初期被广泛地印制成年画出版,晚年的作品重点以潮汕民俗、渔民形象为主,并画了大量的速写,是一位充满生活激情的艺术家,亦是潮汕位从民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画家。李丹凤编的这本《李瑞画集》收集了他的作品100多幅。
《彭斯景物斯和》为青年油画家彭斯的个人作品集。全书不仅收录了彭斯2010年至今四年时间里创作的油画作品60余件、创作手稿、素材等数十件,还附有当代艺术评论界名家范迪安、彭锋等人的评论文章,对全面详实地了解彭斯及其艺术特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书内容积极健康,专业特色突出,对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尤其是喜爱彭斯艺术作品的人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白雪石》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之杰出成就,编辑出版了这本大型系列画册,将陆续选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绘画大师作品出版专集,供专业者及艺术爱好者研赏。
本书精选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所藏陈洪绶画作,收录其花鸟、人物、山水等册页小品110幅,展现陈洪绶绘画上的技巧与风格,原色印刷,册页精装,满足读者临摹、研究、鉴赏等多方面需求。陈洪绶为明末清初绘画大师,生性怪僻,愤世嫉俗,生时正值明室危亡,山河破碎,故一生漂泊坎坷,徘徊于郁闷失意之间。他诗书画俱佳,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风格以高古奇骇著称,与崔子忠齐名南北,世称“南陈北崔”。清初评论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有言:“陈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可见陈洪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其高古奇骇的画风和“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艺术追求展现出他不拘流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