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 …… 这些句子美得痛心,何人书写? 风起西汉,花落大明。从卓文君到李香君,十位女文人,纸上诉衷肠。时光流淌千百载,中国古典文坛才子济济,她们却抛得了头露得了面,文采飞扬,个个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透过诗文,探寻她们;透过她们,洞见历史。 古典文坛的惊鸿倩影,历史都不忍忘却的烈焰繁花。
《花与童》是水墨画家林曦的精选画作合集,庆山、冯唐作序推荐。林曦的画作朴拙天真、细腻灵动,尤其喜画花朵、孩童、案头玩意等美好小景。画集是林曦对自然、艺术、生活等的一份内心独白,以“花”和“童”为主题来反观日常生活中细微的美好、感动的瞬间、烂漫的时刻。在花间寻天真,重拾宁静美好的天然本性;于童心得热忱,找回生命中珍贵的持有。全书共分为“花间集”“童心说”“问答录”三辑,并随书附赠别册《谈艺录》。“花间集”——芍药、栀子、牡丹、水仙、桃花、荷花、梅花……60幅清雅之花,一览四季芳华,诠释何为“供养自己的插花之道”;“童心说”——天真、可爱、甜蜜、忧愁……88幅童子绘图,水墨游戏间,珍视“用尽力量过好当下生活”的童心。“问答录”——以“窗台上的一片青苔”为喻,解读中式文人审美及其标准;
《马骀画宝》是民国出版的一套介绍中国画的基础教材,5卷,1200图,信息丰富,知识全面。既有示范图示,又有完整的各种作品样式,题款、钤印、章法布局,皆为标准格局,非常便于自学、初学。其中所记载的画史、画法、画理、画论、诗词、文学,对学习中国画当有全面的积极意义,尤其适合初学者领会其中要义,这也是中国画入门的文化必修课。它与《芥子园画传》区别在于作者使用了一些西方绘画技巧和分类介绍方法。此册重点讲述山水画法,从文本中读者可以领悟山水画的丘壑关系、构图法则和传统的皴法,同时配有数百幅作品图式,幅幅不同,满足了初学者的范画需求。
本册为常玉的动物画作品集,收录其重要的标志性的动物作品60余幅,常玉的动物作品,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1999年,弗雷德·贝尔纳买下了一个“布满荆棘和荨麻”的地方,它位于法国勃艮第的一个村庄,1930年代曾有位老太太在此建造了一座花园,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弗雷德进行了大量的清理工作,将园中杂草连根拔起,种植新的植物。小花园重获新生,盛开了种类丰富的鲜花:白百合、萱草、牡丹、鸢尾、玫瑰……这些花草吸引来了更多富有生命力的昆虫与动物:蜗牛、蛞蝓、蚯蚓、蜜蜂、燕子、林莺……所有生命在一座花园里上演着一岁一枯荣的大戏,由此,荒废多年的小花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伊甸园。 这本书倾注了弗雷德对小花园的全部爱意。他一边用水彩画下园中一年四季的自然生态,一边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述说他所观察到的鸟儿、昆虫与花草的点滴细节,时不时还穿插一些生物习性的科普、一段法国历史的轶事、几行已故诗人的诗文——世界变迁,时光流转
本书共收录黄宾虹关于篆刻的著作三种,第一种为《叙摹印》,第二种为《古印概论》,第三种为《周秦印谈》。黄宾虹极为关注金石篆刻内容,收藏了大量古印章,上述三种著作即是其对篆刻所作的研究成果。其中,《叙摹印》详细讲解了我国篆刻历史之流变,并对制作方式做了探讨。《古印概论》《周秦印谈》则是对三代、周秦印章遗存、形制、历代著录及史学价值等进行了总结。本次将上述三种著作汇为一编,标点整理,并插配相关图片,收入“篆刻小丛书”中,以飨读者。
一起发个呆吧,累了就停下来好好休息。 “躺一会”并不会影响什么,每一次“发呆”都是一次小小的释放。 暖心插画师土豆鱼, 将多年日常画作集结成册,探索爱、友谊与自我成长。那些不美好的情绪被作者简化成诗,浓缩成一个个小故事。每一张小画像极了我们成长道路上不起眼的压缩饼干,在焦虑、迷茫的时候拿出来咬上一口,感觉又可以鼓足勇气,继续前进。 本书献给所有小朋友和童心未泯的大人,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小小的、内心确定的幸福。
《人美画谱》系列丛书臻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典范之作,囊括山水、花鸟、人物诸科。 延续古代面谱编纂思路,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方法,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 组织 院校及研究机构的 画家和专业教师,对古代、近现代杰作进行技法示范和深度解析。 高清临摹步骤一一详解,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 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学习及临摹的需要。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任伯年人物》,由钟捷编绘,精选清未 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作为范本。
《人美画谱》丛书,臻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典范之作,囊括山水、花鸟、人物诸科。该丛书延续古代画谱编纂思路,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范式,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组织靠前很好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中青年一线教师,对古代、近现代杰作进行技法示范和深度解析。每本皆有高清步骤图一一详解,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多方面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及临摹的学习需要。张雨婷编,张伟平绘的《倪瓒/人美画谱》为倪瓒分册。
《中国画册页临摹范本.石涛》收入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归棹图册》《陶渊明诗意图册》《秦淮忆旧图册》《金陵怀古册页》。四套册页各有千秋,均体现了石涛“一画论”的核心艺术追求。 石涛作为“清四僧”之一,与八大山人、髡残、弘仁齐名。他的艺术风格独具创新,笔情纵恣凝练,其最重要的绘画理论专著是《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让后世许多画家深受影响。石涛作为中国书画目前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大师,艺术博大精深,充满创造活力,对扬州画派以及近、现代中国画都有很大影响。
本丛书以山西境内10座古寺的壁画遗存为主题,年代跨度从北宋至明朝,完美展现了山西地区民间古代绘画艺术的风貌,其内容主题多样,各处遗存均具有独特的美术风格。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部分出现残损,其图像质量日益下降,故此次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均优选限度地保留原画的样貌,可作为珍贵的美术史料供读者鉴赏。本册所选壁画位于山西忻州岩山寺南殿,竣工于金大定七年(1167),是现存规模优选的金代壁画,本是山西两座金代壁画之一,与永乐宫壁画齐名。岩山寺壁画内容为经变画,出自技艺精湛的宫廷画师之手,具有独具一格的沥粉贴金、界画画法的宫殿建筑群以及大量精细写实的生活细节,包括青绿淡彩的山水树木、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形象等,整体壁画艺术、历史价值极高,属山西壁画中的珍品。现部分画壁残缺,现存东西壁壁画
本书作者是个深谙画理的大家级画家,全书分门别类,既有山水技法课徒稿图,又有花鸟画人物画课徒稿,还配上大量张大千本人在对绘画艺术深刻经验体会的画论,以及山水花鸟人物的创作范图,画法精到,类型丰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还有张大千本人的技法示范照片,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陈淳杂花图册》是大家小品系列丛书之一,选取了陈淳的经典花卉册页,采用信封装册页的形式,装帧精美,内容精良。《杂花图册》为纸本设色,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此册以小写意着色画各种花卉杂園,钩花点叶,设色多样,繁复有序,杂而不乱,意象自足。陈淳(1483-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 字复父,号白阳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弟子,擅长山水、花鸟,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自成一家。山水取法米友仁、高克恭,善作泼墨云山,淋漓纵逸。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 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本书荟萃了倪瓒的相关树石画谱,加上倪瓒的山水范图,配上倪瓒的画论文字,还附上了同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的墨竹谱及相关文字,是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很好的读物,也适合读者临摹。本书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新的增删。
《老巷子与旧时光》是一套充满怀旧与治愈风格的水彩作品,由知名水彩插画师米莫精心创作。这本插画集将带您穿越时空,回到那些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武汉街角,感受那份独特的怀旧情怀。米莫以其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将武汉的街角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破旧的砖瓦房、狭窄的巷子,还是那些熟悉的街角小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成长、关于回忆的故事。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熟悉的烟火味,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这本插画集不仅是对武汉街角生活的美好回忆, 是对旧时光的深深怀念。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感受那些被遗忘的美好。翻开《老巷子与旧时光》,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年代,重温那些旧时光的美好瞬间。
本书将萌芽熊这一可爱萌宠的IP形象拟人化,通过对话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把浅显易懂的道理寄寓于写实的画风中,最终呈现于读者眼前。图画风格简洁轻快,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使读者很容易感到温暖和治愈,抚慰曾经的伤痛,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