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画作看一眼就让人喜爱不已、印象深刻?大概率是因为这些画作妥善地处理了明暗、光影、冷暖、透视、虚实等关系。 《光的共鸣:人像板绘原理与技法》共6章,以颇受插画师青睐的Procreate软件为主要工具,带领读者提升人物绘画创作的技能和技巧。书中包括对比例与结构、光影二分法、直接画法、色彩与光影的关系处理、绘画的心得与技巧等的介绍,内容涉及绘制头部时不同角度的比例表现、平光和阴天光线的表现方法、通透的皮肤质感表现方法、头发的层次和质感表现方法、二次元绘画的表现方法等,讲解分析了30余个典型案例,并在第6章展示了海量供读者学习借鉴的光影表现作品。 《光的共鸣:人像板绘原理与技法》内容循序渐进,以提升绘画创作技能为目的,抽丝剥茧,层层展开,非常适合绘画爱好者、插画师、设计师阅读和学习,也适合插
伟大的艺术家以其精湛技法创造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但它们瑰丽的色彩却常常令当代读者迷惑不解。那些迷人的图画讲述了什么故事?画中表现的人物是谁?画面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莎拉 凯尔-戈蒙撰写的这部详细的指南引导我们去认识艺术史中的关键人物,了解构成西方美术作品的主题、事件、象征等要素。本书收入75幅世界名画,时间跨度长达7个世纪,囊括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绘画杰作。 本书按主题分为五章:古典神话和传说.圣经故事与基督的生平,圣人与神迹,历史、文学与艺术,象征和寓言。每一章的前半部分集中展现*著名的西方美术作品,并配以说明性文字,深刻分析作品所描绘的人物与象征。第二部分进一步挖掘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并另辟专栏,以 花絮 的形式详细介绍画中的主要人物,互相参照,使这些油画作品更具
本书是 西方古典油画大师技法系列 丛书之一,共分为四章,章,介绍委拉斯凯兹作为17世纪伟大的西方油画家之一,其生平和影响;第二章,阐述委拉斯凯兹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及其对油画技法史的影响和贡献,全章详述油画由间接画法转向直接画法的历史性演变;第三章通过对委拉斯凯兹重点作品的临摹与实际绘制,详细演示油画间接画法与直接画法在其作品中完美结合的整个过程;后一章展示委拉斯凯兹的主要作品,以便初学者更好地临摹和鉴赏。书后附有委拉斯凯兹活动年谱。本书适用于古典油画学习者、爱好者,也可作为院校油画、绘画等美术类专业教学用书。
本书收录了画家吴兆铭160幅油画作品,涵盖人物肖像、着衣人物、人体、风景主题。书中通过精彩且高清的作品以及部分局部放大图展示了画家对画作构图、形体编排、色调结构的设计,对边线虚实的运用、细节的刻画、光影的处理、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等技巧。 此书既可以为读者开拓创作思路,丰富创作表现, 又可以愉悦视觉。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黄厚明编的《林风眠油画小品集(1963-1965)(精)》收录林风眠1963-1965年创作的油画小品70幅,对于研究林风眠绘画风格与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收录的所有作品均采用了8 10英寸胶片拍摄,LAB全色域空间扫描图像信息,370LPI调幅加网高仿真印刷技术,作品的清晰度,色彩的干、湿、浓、淡层次变化以及作品气息的还原度等均以接近原作精神为一目标,力求以目前高精度、高质量、真实的面貌完美再现原作。
此书为广西著名画家杨诚先生对中国油画山水研究的专著。书中对中国油画山水气韵的表现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同时对气韵在油画山水中的视觉呈现、气韵在油画山水中的精神感知、气韵在油画山水中的艺术表达等都作了详细的分析。此书还通过大量的油画风景写生作品与油画山水创作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比较,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油画山水研究的新路子。
静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题材,从荷兰小画派到夏尔丹再至塞尚、凡高,以及20世纪莫兰迪等,静物之主题始终为诸艺术先贤所钟情。一桌一椅、一瓶一花居于室内之一隅常为人忽略,而艺术家们慧眼洞见,从中观察到另外一个精神世界。 多年以来,国内鲜有以静物为主题的全国性的展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主办了此次的 静 观 油画静物展 并结集成册。此次的作品集特邀了全国老中青50位优秀艺术家作品,以及采用征稿的方式择优选出170多位投稿画家作品。以期呈现国内目前秀的静物作品的集体面貌,以享观众。
《石窟壁画》 中国连续一千多年的佛教石窟凿建史,为我们留存下来无数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壁画作品,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本书按题材分类,从美学视角出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叙述,将哲理深奥、神秘抽象的佛教经典史迹呈现给普通大众,带你走进石窟壁画的世界。 本书既阐述了不同时段、不同类型壁画的时代特点,又提出了壁画美学在宗教义理之外所蕴含的平和宁静的意境之美和乐舞飘飞的动态之美。
《绢帛佛画》 绢帛佛画即绘制在丝绸、麻布或棉布之上的佛教绘画。从画面内容上分为尊像和绘图两类,主要包括卷轴画、幡画、粉本等多种形式,原是宗教礼仪中用于祝祷众生、祈求现世及彼岸世界夙愿的重要物质载体,遗迹上溯唐代下至明清。本书以“法相庄严”“缺憾之美”“风格大成”和“往生净土”四个视角对中国绢帛佛画的经典之作从内容、形式与风格上做出梳理与解读,其中既有流传有序的传世作品,又有大量佚名画工的经典之作以及流失海外的绢帛佛画残件。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以集中收藏俄罗斯美术家的油画闻名于世。藏品多达八万余件。本画集精选了俄罗斯油画艺术发展有成绩、为辉煌的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有巡回展览画派名家瓦.彼洛夫、伊·克拉姆斯科依、伊·列宾、瓦.苏里科夫、瓦·谢罗夫、米·弗鲁别利,以及“艺术世界”、“蓝玫瑰”美术社团和“抽象艺术之父”一瓦·康定斯基、至上主义者卡·马列维奇等先锋派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俄罗斯油画的演变过程。这对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油画艺术,无疑是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罗工枊,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画家,教授,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协顾问。1936年入杭州学艺专学画,并自学木刻。1938年在武汉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理事。同年到延安入鲁艺,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太行山,在敌人后方工作三年。1942年调回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1949年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1949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工作,1953年任绘画系主任。1955年-1958年,在列宾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回国后仍在美院任教,1979年任副院长,并当选美协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油画代表作有《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在井冈山》等作品,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画了许多人物和风景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罗工柳画集》、《中国巨匠美术周刊·罗工柳专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等。长期
本书以中国油画百年的本土化现象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20世纪不同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研究、油画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油画艺术教育状况、本土化特点的油画作品语言表现的研究等。本书分为三部分:一、20世纪前期(1900-1949)的油画;二、新中国建立后(1949 1978)的油画;三、新时期到世纪末(1978-2000)的油画本土化现象等。油画本土化 创造中国特色的油画,包含几代艺术家的文化向往与追求,经多年的实践努力,中国油画已形成相当的阵容与气象,积累了丰厚成果,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对该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文化认知的理论建树价值,为中国油画研究提供了新的成果。
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视觉方式来认识和表达中国的历史。全书配有800余幅油画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各时期油画艺术的选择和评价。可以说,这是一部 图 说的中国历史,也是展示一个多世纪油画艺术发展过程的无数级 台阶 ,更是几代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心灵史。
本书为《世界绘画经典教程》系列图书之一,其原版图书《The Fundamentals of Oil Painting》于2012年出版,深受欧美国家读者欢迎,是一本经典的油画基础技法教程。 本书共分6章,章讲解了绘制油画的材料和颜色等基础知识;第2章讲解了如何配色,如何使用绘画工具等绘制油画的基础技法;第3章至第5章分别详细地讲解了静物画、风景画、人物画的绘制技法;第6章讲解了如何画出有个性的油画风格和构图的技法。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轻松掌握最实用的油画绘制的原则和技法,相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本书适合油画爱好者使用阅读,还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
《可见之诗 第二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为配合“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邀请展(2016)”而出,收录了多位青年油画家的作品,希望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这些艺术追求,验证绘画中的诗性生命,以及某种东方式的艺思,探索多种内在、从心应手的绘画倾向,并由此来塑造艺术品类的可能的新的主体性特征。借山水蒙养心胸,又借笔墨写胸中丘壑,诗画于胸中交错,叠合而为大者之象,正是“可见之诗”的追求和写照。
本书为知名插画师WLOP的第二部个人作品集。与2018年出版的*部作品集相比,本书的插画作品为WLOP近两年全新绘制的(不与*部作品集重复),且加入了《云虫》的插画作品。 本书分为3章。*章名为刀影,第二章名为水光,展示了《鬼刀》漫画中的场景、人物,以及在*部作品集中未收录的插画作品;第三章名为云虫,展示了《云虫》漫画中的精美插画。 本书的装帧考究,设计、印刷均为珍藏级别。本书适合CG(Computer Graphics,指借助计算机设计、制作的动画)爱好者、绘画爱好者、漫画爱好者欣赏,也适合相关艺术从业者收藏与临摹。
印象派光影绘画大师,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中,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代表性的画家。从早期对阳光的迷恋到一生对表现光影的探索,共为世人留下了两千多幅油画、五百多件素描、两千七百封信件。 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享誉长久的画家。百年来,人们对他画作的热爱没有减退.他创作的《麦草堆》、《白杨木》、《浮翁大教堂》、《睡莲》、《日本桥》等系列画作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吸引了无数人的欣赏、惊叹。 长寿(享年86岁)加上旺盛的生命力.以及遍布巴黎、伦敦、威尼斯、挪威以及各地的旅行写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钟情于对一个主题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光线下的反复描绘.表现不同的光影与氛围,展现给人们一个光影的陆离变幻的灿烂世界。 莫奈的整个艺术生命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正值印象派的兴起与盛行。得天独
雅勃隆斯卡娅一生都在孜孜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意大利之行,又开启了她对艺术创作的新思考。在前一个阶段,她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了大量有益的语汇,但经过意大利之行后,还是对这种装饰风格进行了扬弃,从而进入她创作的第四阶段,这也是她创作上的重要转折点。T.雅勃隆斯卡娅是乌克兰、俄罗斯(苏)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其作品早在50年代就得到中国美术界众多欣赏者所了解和热爱。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俄美术信息交流减省以至中断。因此,人们对T.雅勃隆斯卡娅中年以后的重要品及多次大的风格变化知之甚少。直至东欧巨变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艺术日趋多元化,国内出现了重新唤起对19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油画艺术无欣赏的旧日情怀,从民览、美术图书、艺评家的文章中均感觉到了一
刘孔喜是一位具有多样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曾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和任教,创作了许多功力深湛的版画作品。90年代初去日本深造,研究欧洲古典绘画技法,颇有心得。归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从教学和创作两方面深化对古典油画以及“坦培垃”画法的研习。几年中,创作出一批具有特殊美感的作品,值得美术界同行欣赏。 本书收录了他的优秀作品,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欣赏。
苏天赐(1922~2006)是中国杰出的油画家之一。他以毕生的精力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东方艺术神韵的油画风格,为中国油画的发展,特别是油画的民族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苏天赐生前曾表示自己的艺术归属于国家和人民。他的夫人凌环如携子女将其一批油画代表作捐献给南京博物院,同时设立专馆长期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