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玉100》封面以红色为主体色调,哑光布面材质触感细腻柔和,金色的 永玉100 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其中 100 以斑驳之态呈现,意在表现黄老历尽风霜的一生。设计打破常规画集先整体、再局部的传统模式,先通过作品局部精彩部分的展示,让读者渐入佳境。《永玉100》收录了著名美术大师黄永玉九十岁后至离世的全新作品,涉及家国大爱、日常起居、生肖月历等作品。另外,还有部分以追忆往事、咬文嚼字为灵感而创作的妙趣横生的精彩画作。作品整体线条饱满流畅,色彩明亮,细节清晰,展现出黄永玉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特立独行的艺术思维,为读者送上了一席艺术的饕殄盛宴。在文字上,编者将黄永玉先生作品中的题跋、钤印等文字内容,依现代汉语规范用法进行了修订,为了将作品中的逸闻趣事、精彩锐评更加直观地呈现于读者。作品后的大事记部
郑乃珖先生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他入画题材十分广泛,大大突破了前人的局限。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虫鱼、畜兽、蔬果时鲜、青铜器皿……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双钩白描、工笔重彩花鸟画和泼墨泼彩山水画。他能工擅写,工写并用。工笔以意笔出之,益见其工。写意以工笔临之,笔不席子妄下。意到神随,神随境出,笔不到而意到。间用泼墨泼彩,似无法而矩度森严,混沌中显出层资,透出意象,虽无线而线骨立。敷彩轻重得宜,生气宛然,色彩呈多样变态,皆以情意为尚,神妙莫测,气韵天然。他所以能够如此,都因他深入生活,观察形象的细致入微,掌握它的客观规律,成竹在胸,方能驱谴自如,得其天机。他下笔若有神助,出人意度,又恰 到好处,令人叫绝。看他作画,实在是难得的精神享受,我不能具体介绍他的某一幅作品,
《中国现当代名家画范:项维仁工笔人物》拟收录工笔画家项维仁先生,新近创作的工笔人物作品约40幅。内容有仕女、仙佛、道士等题材,画面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惟妙惟肖,设色淡雅、富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项维仁笔耕墨耘数十载,成就斐然。其作品先后五次入选全国美展,分别荣获二、三、一等奖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树法)》由吴宪生和王经春主编,张伟平和林海钟选编,对山水卷树的绘画技法的特征作了剖析研究,并选名家杰作为例,其中不乏稀世精品。书中图解深入浅出,图例以全图与局部相结合,而以局部为主,编者这样处理,意在使作品的表现方法及其表现特点更容易显见于细部中。本书不只是给读者以浏览,并给读者提供了一流的学习临本,既有欣赏价值,也有重要的实用价信。
《简明竹谱》,也称《写竹简明法》,是根据清代成丰年间的木刻本《写竹简明法》整理出版的。作者蒋和为清代乾隆年间人,《写竹简明法》是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进奉所刻印,印数很少。嘉庆丙辰年春(1796 年)汉阳人叶志诜在琉璃厂火神庙书摊上购得此书,于60 年后,即咸丰六年(1856 年)又重印此书,以为流传。本书根据咸丰六年(1856 年)木刻本影印,此书原分上下两卷,主要介绍竹子的基本画法,例举范图不多。希望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技法。
华三川的作品能够广泛地深入民间,为人们所喜爱,这充分说明了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广泛的人民性。他所画的题材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甚至充满了民间文化的色彩。其实,这是一种既大俗又大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中所谓的“俗”,实际上隐含了一种具有相当艺术格调的雅俗共赏的品质。在艺术形式中,最为困难的是即俗说雅的表现手法。过于媚俗,则俗不可耐,而过于媚雅,则又矫揉造作。在我看来,华三川的风格,在于能够以“俗”达雅,通于民俗而见于高雅。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既与一般民从不隔,又与文不隔,有一种自出机杼的情调体验。这种独特的情调体验是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确立的重要基础。从艺术样式来看,华三川开了“新仕女画”或“新美人画”的先河,他笔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曲雅和恬静、灵秀和质朴的艺术品格,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