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范本(中国人物画7级)》是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范本系列中的一本。中国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本书中通过各种案例介绍了人物画的画法,以实用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精选的典型实例,系统讲解了人物画的表现技法,深度解析了人物画的绘画过程。
40多年的艺术经历,由老师朋友们为我的江南水墨艺术创作写了近80篇文章。在纽约的家、苏州的家、北京的家里找出这些文章的手稿、影印本,辗转地翻来看去,真是恍如隔世,在今天来说尤显珍贵!所以我要把这些文章汇集起来,和当时的一些原始资料同时发表。这里,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老师朋友们对我的艺术的深切关注和支持。无论是真诚的赞美,鼓励,还是善意的建议、批评,我都是怀着十万分感恩的心情去整理它,所有文字尽可能地做到按照作者的原文刊出。把这些记忆的碎片拾掇起来,加上我撰写当时文章的情况背景故事和图片,作品资料,编成今天的这本书。 整本书中,一共收录了60余篇文章,这些作者中有我的老师,和当代著名的画家还有著名美术评论家等学者发表的文章。
20世纪是中国美术的转折时代,是大师辈出的辉煌时代。张仃自五十年代初就倡导水墨写生,曾与李可染、罗铭联合举办水墨写生画展,影响甚大。后多以焦墨作山水,倚中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又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大度,别树一帜。张仃创作涉猎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也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装饰设计、画年、宣传画等。 本书主要讲述了张仃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艺术评论,并收录了他的精彩作品,让你走进张仃,了解张仃,熟悉张仃……
几乎每一种绘画形式,在其成熟期都是以如真模仿对象为目标的,唯独中国水墨画例外,从一开始就是以改变形象为乐趣、为能事、为高妙的。那么,水墨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异的秉性 ? 也就是说,水墨为什么要变象 ( 其理 )? 怎样变 ( 其法 )? 变成什么样 ( 其度 )? 怎样评估这种变象 ( 其鉴 )? 对于这些问题的诠释和解惑,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 本书作者持续关注绘画艺术的基础理论,此前所著《绘画迹象论》对绘画的本体属性和工作原理进行探究,使“迹象论”成为绘画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普适性工具;本书是前书的延伸与掘进,对水墨的变象问题进行专项考究。作者同时是当代有影响的水墨画家,其著述既出于实践者的思考,也来自思考者的实践,以中国文化母语作理论阐述,行文平易,案例切实,适用于关注绘画艺术的广
中华民族拥有延续数千年艺术文化的传统,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 本世纪初,鲁迅、蔡元培倡导“美育”,使艺术珍宝不再限于为少数帝王贵族所享用,而走向社会,提高国民的精神情操,服务于广大人民。同时考察西方美术,引进并借鉴外来的技法风格,增加了我国美术的品类,并使固有的传统得到新的滋养,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各门类的美术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半个世纪中;培养出相当一批具有坚实基础,重视生活与自然蒙养,显示出独创精神的优秀美术家。不过,很长时期里,美术作品主要是在展览会上和观众"见面",还不能更普遍深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西方自 17 世纪开始;有了绘画作品的商业交易,至今建立起许多有实力有影响的画廊。它们推动了美术事业的发展,保障了美术家的生活。中国自 18 世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