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主编的《工笔新经典(人物画技法)》集结张见、王冠军、罗寒蕾、李传真、孙震生、徐华翎、沈宁、陈川8位年轻工笔人物画家与他们的新作,他们是当代活跃在画坛前沿的艺术家,他们在本书中作了技法剖析和创作思路,是*为鲜活的信息,从而给读者新的阅读经验,帮助初学的读者走正道,帮助探索新路中的朋友提供启发。
新世纪出版社全套十本分为:一百名医图陈文杰绘图、一百贤臣图于友善绘图、一百文学家图魏忠善绘图、一百帝王图卢延光绘、中国一百神仙图卢延光绘、一百后妃图邹莉绘图、中国一百奸佞图丁筱芳绘图、一百名伎图席剑明绘、一百侠士图龙震海绘、中国一百皇子图舒少华绘画。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异常丰富而辉煌灿烂的文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美术作品,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而其中又以绘画为大宗。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作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审美情趣,显示出画家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作为创造新美术的借鉴,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绘画有不少绘于殿堂、寺观、墙壁,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随着建筑物的坍塌,其中绝大多数皆未能流传下来;绘于屏风、卷轴及扇册上的绘画则比较便于收藏,虽然经过历代的战争及自然灾害,流传至今的早期的作品也已是吉光片羽,好的摹本亦极难得,但宋元以后的卷轴绘画保存至今的仍然不少。这些艺术珍品以前多
袁可仪先生是个丹青多面子,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皆有可观,尤以画弥勒著称、弥勒造像与观音造像一样,在吋,国佛教绘画中特色鲜明。其它的佛菩萨形象都是法相庄严的法身像,唯弥勒、观音造像,绝人多数是化身像。中国老百姓看到法身像的弥勒(如北京雍和宫裹如金刚力士般的弥勒立像)与男身观音像反倒不认识了。相反、弥勒和观音的化身像倒是与中国人理解的他们的精神面貌相吻合。 弥勒被称为“慈氏”,大慈菩萨。慈,就是把自己所有的好东西分给大家,所以契此(布袋和尚)被认作是弥勒的化身。虽然据说有契此临终前的“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的偈句为证,但偈句只是个因头而已。现庙里塑的大肚弥勒,未必真是历史上布袋和尚、更确切地说,那足中国人心口中慈爱精神和圆融大度的体现。什么是好东
火热的现实生活,为人物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是画家们孕育激情与灵感的丰厚沃土,只要走进生活,贴近人民,画家们就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热情,就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就能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就此而言,写实表现仍然是今天人物画创作的主要手法,并成为一种主流的风格与形式。实践表明,现阶段的人物画创作,在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当代人情怀中,写实表现仍然是深为人们所喜爱的。它直接介入生活,直接与人交流及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亲切的气息等,都是无法替代的,都体现着特定时代的精神状态。当然,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鼓励不同风格、手法与形式的探索,我们同样关注出于“艺术回到本身”的探索性与实验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纯形式、纯语言的个性创造及其美学价值,同样是令人欣喜与激动的。它们开启了思维和智
《中国绘画史图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绘画史脉络,以几百幅高清图版,系统完整地展示和阐述历代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经验总结和研习的理论结晶,作者提出了头部测量的有效方法,解决了临摹与写生结合的方法问题。作者通过CT图和X光片,测量分析东方人的人体比例关系,比如肩部造型,将这个部位搞清楚,解决线条由头部向躯体延伸显得平面化以及导致一些比例关系或者透视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本书结合古代名画梳理了传统服饰的主要式样与历史演变,提出解决如何避免线条平面化的问题。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美术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学习中国画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性方法,可供中国画学习初学者学习参考以及为中国画艺术理论研究参考使用。
《桑建国工笔人物画深度解析》是作者桑建国的工笔人物作品,题材主要以少女为主,作品构图巧妙,形象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画面意境唯美感人,风格雅俗共赏。书中重点深度解读了工笔人物画的各种技法,让读者对工笔画的技法有基本的概念。本书可供工笔画爱好者进行学习、分析与欣赏。
我们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一是文献资料,二是传统的绘画作品。作品更直接,更明了。传统的作品很多,而且未必都可学。所以,选择其中经典作品,加以研究,为方便,也是捷径之一。《唐代人物》由盛天晔编著,学古代,学经典,就从我们这本经典开始吧。
线描是中国画的一门基础。 华夏先民仰视俯察世间品类,因“无以见(现)其形,故有画。”(《历代名画记》卷一)且不谈中国画初入门者的临习日课了,就从考古发现的战国帛画到西汉墓室的画像石刻,或是从漠北阴山、贺兰山脉到广西花山、云南沧源的摩崖壁画,这些珍贵的遗迹都证实了线描在早期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 线描又标志着中国画的一种境界。 由于使用毛笔的特有性能,更兼得书学之襄助,使得崇尚“骨法用笔”(《古画品录》)、“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画禅室随笔》)的中国画线描在千百年画家们的创作实践中,经万般砥砺而益显精萃。见诸于古籍记载的线描曾有“白画”(如《历代名画记》卷八载展子虔画《杂宫苑南郊》)、“墨踪”(《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
《中国绘画史图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绘画史脉络,以几百幅高清图版,系统完整地展示和阐述历代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
本书选收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中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的清代人物图像,包括少数明末清初抗清死节人物以及由明入清或由清入民国而在清代有重要活动和影响的人物,清代外国来华有代表性或较大影响的人物也酌加收录。 本书每幅图像均有人物简介,以清代活动为主,对人物生平作客观概述,并对图像绘制者、原有文字及图像出处予以说明。凡朝代纪年后均括注公历,以为参照。
蔡超,1944年生,上海嘉定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南昌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南昌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友协书画院艺委会主任、总政中国友联画院艺委会委员。曾为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书画院院长、江西省博物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创作中心主任、任省内外多所画院名誉院长第八、九、十届今国展评委及每年全国多项美展评委,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97年中国画坛百杰
古今并置,图文并茂,素描与色彩荤素搭配,步骤分解与成画展示对照成趣。对情志、物态的解析,有细致传神的说辞。并在对形神关系的反复辩证中找到了有效的表现方法。图文互证,是当今有效的书籍读解方式,它同时促成图像的意义生成和理论性致用。 这部技法教程,从中国人物画学的传习探入,是对我院中国人物画学的一次增益,也加快了时间表上的进度。 线描人物是工笔人物画的底本,同时也是训练线性笔法,线构成和肖形能力的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大尺度地看待学术视野,任何体系都是一种封闭,中国画学是如此,中国人物画学更是如此。封闭必然带来粗暴、僵硬的专业权力话语,而借鉴、挪用,特别是对格致精神的临场践行,则是抵消权利话语的有效验方。
中国书画大师范曾教授为大德高僧传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师作序推荐,中国佛学研究大家方立天教授撰文立传,珍藏三十年次荟萃出版!方立天撰文的《范曾绘十八高僧》收录范曾先生为家乡江苏南通市的紫琅山法乳堂所绘中国历代高僧像十八幅,其中既有中国佛门中对祖国文化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如南朝的法显、唐代的玄奘、近代的弘一和敬安;也有对国际文化交流有杰出建树的人物,如南朝来中国的印度僧人达摩、唐代去日本传经布道的鉴真等。这十八位高僧形貌不同凡俗,在画家笔下更能看出他们坚守信条、严行教律的品格,也能感到他们执著的追求和坚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