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幅作品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一带山水景色,黄公望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胜景尽收笔下,场面壮观,视野开阔。富春山脉此起彼落,连绵蜿蜒,显现着交响乐一般的节奏感。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全图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诸如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画法有 董巨 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该书从传世的清代山水画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画家及其经典汇集成册,书中作品皆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高清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首创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限度地还原作品的原滋原味。
此幅作品采用全景构图法,描绘了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色。以积墨法画出千岩万壑,逶迤起伏,气势磅礴。树木以横点、浑点、介子点、夹叶点等技法绘写,下深上淡,数遍点染,疏落有致。山石用雨点皴、豆瓣皴,多次皴擦渍染,用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远近层次,使得画面极富意境。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立场,并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对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之变革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述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主流形态,也兼及非主流形态,而在具体陈述中则采用史与论结合、图像与释阐结合的方式,并试图在现象的铺排与个案的分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此说明中国山水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梳理、概括出中国山水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性的现代形象。
《施云翔山水画教程(云水篇)》8开,5印张,属 于山水技法书。适合具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使用。云水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水 或静谧,或灵动,或浩渺直接体现了山水画的气韵, 所以画好云水是画家的必修课,本书即是通过详细的 关于云水绘画分析性质的文字及作品技法过程图例以 及作品赏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施云翔山水画烟波浩 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的景象,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本书是 无师自通学国画 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6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山水云树的各种绘制技法。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工具、如何用笔、调墨和调色的技法;然后分别介绍了山石、树、云与水组合的画法;接着介绍了点景的表现;zui后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本书是一本国画自学教程,即使你没有绘画基础,也能让你成长为国画高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山水云树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的学生,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从临摹、写生到创作各个阶段的技法要领。包括画理画论、范画和分层面剖析的画例。对山水画如何观察取材、立意构思构图、用笔着墨着色;如何使作品骨力强劲、墨色斑斓、意境深远、气韵生动、势质遒劲、整体团炼、神随形出、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如何汲取前人今人精华、生发灵感技巧、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及对山水画如何欣赏;如何发展创新等内容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是作者借鉴古今画家和国画研究人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和创作经验编写的,是作者多年从事山水画研究创作和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指导美术教学的借鉴参考资料。
华嵒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面貌众多,题材也相当广泛,工细、简放、水墨、青绿、没骨、米点、南宗、北宗,皆有所涉猎,而且这些形式多变的绘画技法在其创作的不同时期交替出现,几无规律可寻,这可能与其职业画家的身份,不由自主地去适应不同买主的审美趣味与需要有关。因此,欲总结其山水画有渊源和变化轨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近人杨无恙曾说:“华新罗源自石涛,兼参南田,盖石涛南田俱师山樵,南田得其隽逸,石涛得其沉浑。新罗不袭面目,自出机杼,淹有两家之长,亦归根山樵”。 与山水画一样,华嵒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故事、文人逸士、民间风俗等内容,在技法上也有很多面貌,很难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华嵒对高士题材有特殊的兴趣,文人雅集、隐居遁世、休游林泉等内容一再其画中出现。而且,
《历代山水画名作解析:庐山高图》纸本淡设色,纵193.8cm,横98.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构图采用高远法,山峦重叠,石纹繁复,草木茂盛,云栈飞泉,应有尽有。右上自题篆文“庐山高”并古体长歌一首,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乃知此为沈周四十一岁时为老师陈宽七十大寿所作。是图全仿王蒙笔意,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郁,山石皴染厚重灵动,黑白虚实安排巧妙,画风在王蒙《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之间,然构图比王画更为复杂,画面气息更为明快,笔墨也更清晰一些。在此图中,沈周极力刻画出庐山仰之弥高、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以表达师恩浩荡的主题。画面下部水边山坡上立有一人,正是沈周的老师陈宽,陈为江西人,借庐山象征老师的品格崇高,学养深厚,极为恰当。 沈周早期
《荣宝斋画谱34》是于一九八六年即已在山水部分选印雪石之作一册,其中约有半数为其山水、树木之写生画稿,既显示笔法、墨色之刚柔、繁简、浓淡、干湿等变化,也表现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生动、新鲜之趣;既矫正了明、清以来讲笔画次序或某种描法、皴法等较公式化的学习方法,也无形地提倡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鲜明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