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艺术大家,大写意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苦难,由王孙为遗民、落发为僧再佯狂还俗。八大山人的画是满怀悲悯与禅意的,苦难的境遇到了八大山人的笔下,就变成了激越的清响。八大之所以称为八大,是磨难之后的圆融,困顿之后的超越。 作为大写意画家,册页极能体现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准,其笔下的花鸟鱼虫、山石草木形象夸张,笔墨凝炼沉静,作品用笔直率而不入疏狂,用墨灿烂而不落臃胀,构图奇特,禅意幽然,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选取八大山人册页中的经历,合集成册,共分十本,以飨读者。
《黄宾虹山水画论稿(新版)》讲画理画法,画史画论,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本书荟萃了黄宾虹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山水范图、山水写生稿等相关内容,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經過修補後稱「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乾隆年間,一幅仿製的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並且在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五十五處。1746年,富春山居圖真品進入清宮,得以倖免。前者稱「子明卷」是後人偽造;後者是「無用師卷」,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並在假畫上加蓋玉璽,並和大臣在留白處賦
《中国绘画史图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绘画史脉络,以几百幅高清图版,系统完整地展示和阐述历代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
本书立足于实际,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鉴赏方法,并配备了大量历朝历代各大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本系列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巨匠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一定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一、本系列丛书编写分为综合卷,山水卷,花鸟卷,人物卷四人部分,中国画《基础导论》归入综合卷中,其余三部分,沿用美术学院对中国画的基本分科方式。在山水、花鸟、人物卷中,基本按照题材的不同分别成册,考虑到某种技法对于该画科尤为重要,也有按照技法的不同分別成册者,在山水卷中,既包含《松树》、 《山石》、 《溪泉》等题材分类,也有宝日绿》、 《浅绛》等技法分类。 二、本系列丛书中,针对个别重要题材,按照技法不同分为两册,如《梅花》与《墨梅》等,依照传统方式为之命名,前者指工笔画梅后者指写意画梅。其余题材,则将工笔与写意归于一册,笼统以题材命名。 三、本系列丛书除《基础导论》外,其余分为「基础画法」、 「技法精讲」、 「名作临摹二二部分。 「基础画法」以历代画谱为据对该题材基础画法进行
我与吴蓬已有二十多年的交往,他的国画艺术,感人肺腑、沁人心脾。尤其是他的山水作品,抓取了大自然的霎息变化,体现了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他用娴熟的笔墨技巧,在用笔的松紧虚实中演绎心胸的节律,在用墨的枯湿浓淡中传递意蕴的趣味。他的画作是在体现着阴阳变化交接中臻以圆融的美感,不时透露出生的气息,展示着画家的朴野胸怀。吴蓬之画风,是在苍润与灵秀之间,画中五行俱全。他吸收南北各家之优长,形成他独特的风格。人间:『蓬兄属于何派?是浙派?是海派?或是吴门派?』他说:『我自己也不知是何派。你们为何偏要给我划派呢?因为我学取众长,不拘家数,没有必要给我划派分宗。』吴蓬的山水长卷大部分是描写江南的农耕生活场景,反映解放初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时段内,也是他在农村生活的时段。内容很丰富,很朴实
本书从属于 名家讲稿 系列,主要章节内容包括陆俨少自序、泛论(用笔诀窍、落笔和收拾、点和线、皴法、用墨法、用墨光润、墨骨、设色主调、青绿法、设色变化、放和收、沉着和痛快、画贵自然、养气、亮和暗、用虚、动和静、大块水墨、画忌四气、画雪法、飞雪画法、雨景画法、画风法、画雾法、点子画法、画树干、画枯树、留白等等)、画法论、山水画范例以及年表等。本书在老版基础上更新数十幅画作,并增加山水画诗文提拔,内容更为完整和丰富。
《中国绘画史图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绘画史脉络,以几百幅高清图版,系统完整地展示和阐述历代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树法)》由吴宪生和王经春主编,张伟平和林海钟选编,对山水卷树的绘画技法的特征作了剖析研究,并选名家杰作为例,其中不乏稀世精品。书中图解深入浅出,图例以全图与局部相结合,而以局部为主,编者这样处理,意在使作品的表现方法及其表现特点更容易显见于细部中。本书不只是给读者以浏览,并给读者提供了一流的学习临本,既有欣赏价值,也有重要的实用价信。
此书概述了明清画坛肖像画发展演变过程,阐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特点,然后,对他们艺术历程内在的渊源关系和绘画经典代表之作进行详细的解析。按朝代先后、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重新进行整理、分类,将明清经典肖像画聚于一堂,精心印制,以高清仿真放大,同时,配有局部作品大图。是一本为广大读者提供的具有欣赏学习价值和参考资料价值的图书。
《山川悠远》系西方著名艺术史家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根据其1974年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上的讲稿修改、扩充而成,是一部以简介明了、通俗易懂的内容和视角,激发读者对*国山水绘画的美产生共鸣,从而启发读者去思考*国山水画家的意图、理想和情感的普及性学术专著。英国*高学府牛津、剑桥和伦敦大学1869年设立斯莱德讲座,苏立文是首次举办东方艺术演讲的艺术史教授。该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已成为西方了解*国山水画艺术*重要的著作之一。此次出版中译修订版,不仅增补了图版,而且增加了贡布里希的书评,以及洪再新关于黄宾虹与苏立文艺术交往的研究专论两篇附录,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苏立文教授的学术研究语境和历程。
陆俨少所著的《陆俨少山水画刍议》讲笔墨技法、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小中见大,深人浅出,《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是一本高水准的艺术教材和山水技法读本。
“名画再现 ” 丛书共 13 册,分别按时代和中国画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成册。每册图书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展示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的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鉴可赏,可学可藏的大众精品图书。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西洋画讲究色彩,色彩丰富,要有很高的技术才能达到。中国画讲究线条、笔墨,需要很深的功力才能画好。功力和技术有联系更有区别,技术是经验的积累,主要是手上的工夫,俗称手巧,当然,其高下之分在眼力、眼光、 认识能力、理解程度,还有腕力等也重要,所以,西洋画家画画的高峰多在二十多岁 至四十岁之间,过了四十岁,作画不但很少有进步的,且大多是退步的。 功夫是技术的升华,是传统的功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中国书画的功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尤为关键,而且必须按固定的套路去修炼。换言之,必须有严格的程式化的训练,而且必须有技巧和文化互动的结合。 比如中国的武术,必须一毫不差的按固定的套路去练,方能有功力,否则,你按自己想象的去瞎练,练一辈子也不会有功力。也许你自己不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发展史上,黄宾虹无疑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一代山水画巨匠。他那超凡脱俗、挥洒自如、穷极造化的山水画艺术世界,蕴含着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美学价值。 黄宾虹的山水画刨造,早已超出中国画一般意义上的画理与画法,以及笔墨本身所蕴含着的价值内涵。他那奇拙苍润、浑厚华滋,混沌里绽出光芒,反其道而行之又合乎道的艺术,是一种常人无法达到的生命哲学与人生致极的艺术境界。说到底,黄宾虹是一位笔墨功力型兼文人学者型的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