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一辑,是以工笔花鸟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高茜的一百余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风格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识香 ,主打香水瓶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空色 ,主打女性题材描绘,第三部分 游观 为游鱼题材创作,第四部分 花事 为花卉题材创作,第五部分 浅翔 ,汇集了蝴蝶、禽鸟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三辑,是以工笔人物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陈治、武欣的多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儿女情长 ,主打家庭亲情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时代律动 ,主打时代民生题材内容描绘,第三部分 岁月如歌 ,汇集了回忆式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传》当之无愧也,它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芥子园画传》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许晓生主编的这本《赖铁骢(风林云岭)》是“当代国画名家作品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当代新锐画家赖铁骢先生作品。赖铁骢先生是当代具有个性的画家,他的近期作品趋于简化,笔墨更加简洁凝练,在线条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氤氲之气油然而生,充分体现出笔墨的表现力,呈现出干净、利索、大气,同时也增强画面的可读性。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在编排中插入艺术理论家对其的艺术评论、画家感悟、艺术年表等内容。
《中国名画博物馆》集中展示了828幅名画,介绍了226位画家。33篇国宝级名画赏析,让读者得以窥探神品之精微、领略妙品之韵致。全书选材上起原始社会,近到现代,按历史发展为序,也是一部面向大家的彩图版中国美术史。 本书以通行的中国绘画史为框架,以中国画为主体,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大量高水平的具有欣赏与收藏价值的传世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读者直接引领到中国历代绘画的艺术殿堂里。全书尽可能通俗明晰地勾画出绘画艺术发展的纵向脉络,指给读者欣赏的门径。同时,又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把书法、玉器、陶瓷、青铜器、雕塑、建筑、民间工艺品等姊妹艺术,或图或文作为花絮,以现代出版理念表现出来,增强本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产生开阔视野、激发联想的效果。而本书中别具特色的精品赏析则把画面局部放大,缀以简练
娄东画派是中国清代绘画目前一个有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又称”江左四王”。《娄东画派书画精品集》收录80余件娄东画派画作精品,全面展现清初娄东画派的绘画成就,为书画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读清初社会和艺术史的机会,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神州国光》是以黄宝虹等人人为首,于上世纪初在滬创辨的美术丛书,黄先生一向倡导“书史必须重评”意在反对那些人云亦云的史学观。这里选发黄氏舊文一篇,言短意赅,亦可从中窥见其学术主张,黄氏之学术见认亦见我们所努力探究的。
张利,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参军。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大型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及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1981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2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7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8年参加“届中国油画展”,展出后作品被选送日本参展。1989年参加“第三届亚洲美术作品展”,作品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1990年参加“欧亚艺术展”,土耳其。1991年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建馆油画展”;参加“法国第23届宾卡涅国际绘画展”。1992年参加“中国油画展”,印度;应邀赴土耳其参加“欧亚艺术节”。1994年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香港。1995年参加“中国油画展”,阿根廷。1992年-1995年参加香港佳士得举办的国际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长期以来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美国伟大的插画家之一,他一生主要居住和工作在新罕布什尔尔州的康沃尔山区 《派黎思作品精选》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派黎思(P ARRISH)是20世纪美国有影响的插画家,直到今天仍深受喜爱。这是派黎思本在中国出版的作品。 由美国国家插图博物馆授权,派黎思基金会(中国)协助出版的《派黎思作品精选》,讲述了这位画家的一生,书中还可以欣赏到130幅派黎思浪漫、纯真、充满梦幻的优美画作。派黎思的绘画题材涵盖了阳光照耀下的风景、美丽的少女,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等,爱尔兰歌手恩雅在她的音乐CD“树的回忆”专辑封面上,运用的就是派黎思的艺术灵感。而制片人乔治·卢卡斯、电影明星杰克·尼克尔逊、乌碧·戈德宝以及歌星玛当娜等许多名人都争相收购派黎思的艺术作品。
八嚼道人,原名王怀树,别名隐市画翁、素位馨屋主人。一九八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二○○九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和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二○一二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作品曾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书与画》《中国美术年鉴》等*专业刊物上。出版个人画集四部。二○一○年及二○一三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二○一○年三月成为霍春阳导师入室弟子。二○一一年,一套花鸟四条屏以二十万元义拍,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桑梓助学基金会。现为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近、古体诗词自由撰写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书画,大多从其生命之始,就与文学、与作家结下了割合不断的情缘:它们或因作家而生,或系作家手创,或由作家持购,或为作家收藏,或曾满载情谊流转于作家之间,或以其倍受青睐的高贵而为作家装点过书房。后它们殊途同归,齐集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作家向世人开启的文学之外的另一扇心灵之窗。独特的经历增添了它们独特的内涵,助长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些凝结着作家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作家的才华与智慧的艺术品,其价值既在尺幅千里之间,更在翰墨丹青之外。 惟其如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中的“珍品”概念,与其说是艺术的,不如说更是文学的;遴选书画“珍品”的目光,与其说投注于笔墨功力,不如说更重视人文内涵。简而言之,“物以人贵”,是编辑过程中用以称量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问世以来,有过许多的摹本和伪造本,人们争相购置,引起了许多波澜,名震中外。今藏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卷,是张择端的原作,绢本、淡着色,高二十四点八厘米,长五百二十八厘米。卷后有金人张著的题跋,是张择端的惟一可靠材料。根据这个材料,我们大致地知道: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先是一个士人,曾到京师(北宋都城汴京)游学,后来学习绘画,擅长于画舟车房屋、城郭桥梁,并具有自己的风格。所创作的作品,除了这卷《清明上河图》之外,还有《金明池争标图》等。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因而被吸收进了宋徽宗赵洁时代的皇家画院,任职为“翰林待诏”。 《清明上河图》,很有可能就是他在画院时期所创作的。 清明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专为纪念先人的节日, 但是人们除了祭扫
张晓滨主编的这本《方楚雄》收录了当代著名花鸟画名家方楚雄的作品,其作品构图新颖,笔墨精到,意味隽永,既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风貌别具。本书所选作品大多雄健、清新、精微,完美地表达出艺术家突出的艺术思想与创作风貌。本书可以为研究岭南绘画提供新的范本,也可以为研究方楚雄的读者提供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