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一辑,是以工笔花鸟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高茜的一百余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风格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识香 ,主打香水瓶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空色 ,主打女性题材描绘,第三部分 游观 为游鱼题材创作,第四部分 花事 为花卉题材创作,第五部分 浅翔 ,汇集了蝴蝶、禽鸟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三辑,是以工笔人物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陈治、武欣的多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儿女情长 ,主打家庭亲情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时代律动 ,主打时代民生题材内容描绘,第三部分 岁月如歌 ,汇集了回忆式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传》当之无愧也,它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芥子园画传》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许晓生主编的这本《赖铁骢(风林云岭)》是“当代国画名家作品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当代新锐画家赖铁骢先生作品。赖铁骢先生是当代具有个性的画家,他的近期作品趋于简化,笔墨更加简洁凝练,在线条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氤氲之气油然而生,充分体现出笔墨的表现力,呈现出干净、利索、大气,同时也增强画面的可读性。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在编排中插入艺术理论家对其的艺术评论、画家感悟、艺术年表等内容。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总序”,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
《中国名画博物馆》集中展示了828幅名画,介绍了226位画家。33篇国宝级名画赏析,让读者得以窥探神品之精微、领略妙品之韵致。全书选材上起原始社会,近到现代,按历史发展为序,也是一部面向大家的彩图版中国美术史。 本书以通行的中国绘画史为框架,以中国画为主体,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大量高水平的具有欣赏与收藏价值的传世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读者直接引领到中国历代绘画的艺术殿堂里。全书尽可能通俗明晰地勾画出绘画艺术发展的纵向脉络,指给读者欣赏的门径。同时,又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把书法、玉器、陶瓷、青铜器、雕塑、建筑、民间工艺品等姊妹艺术,或图或文作为花絮,以现代出版理念表现出来,增强本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产生开阔视野、激发联想的效果。而本书中别具特色的精品赏析则把画面局部放大,缀以简练
娄东画派是中国清代绘画目前一个有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又称”江左四王”。《娄东画派书画精品集》收录80余件娄东画派画作精品,全面展现清初娄东画派的绘画成就,为书画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读清初社会和艺术史的机会,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神州国光》是以黄宝虹等人人为首,于上世纪初在滬创辨的美术丛书,黄先生一向倡导“书史必须重评”意在反对那些人云亦云的史学观。这里选发黄氏舊文一篇,言短意赅,亦可从中窥见其学术主张,黄氏之学术见认亦见我们所努力探究的。
颐闳中,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缘由,有以下两种说法。 《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則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 『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迢圃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总之,此图是颐闳中奉诏而画,据载,周文矩也曾作《韩熙载夜宴图》,元代付两者尚在,今仅存顾本。
张利,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参军。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大型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及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1981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2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7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8年参加“届中国油画展”,展出后作品被选送日本参展。1989年参加“第三届亚洲美术作品展”,作品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1990年参加“欧亚艺术展”,土耳其。1991年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建馆油画展”;参加“法国第23届宾卡涅国际绘画展”。1992年参加“中国油画展”,印度;应邀赴土耳其参加“欧亚艺术节”。1994年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香港。1995年参加“中国油画展”,阿根廷。1992年-1995年参加香港佳士得举办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