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一辑,是以工笔花鸟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高茜的一百余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风格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识香 ,主打香水瓶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空色 ,主打女性题材描绘,第三部分 游观 为游鱼题材创作,第四部分 花事 为花卉题材创作,第五部分 浅翔 ,汇集了蝴蝶、禽鸟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三辑,是以工笔人物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陈治、武欣的多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儿女情长 ,主打家庭亲情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时代律动 ,主打时代民生题材内容描绘,第三部分 岁月如歌 ,汇集了回忆式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本书收录已故著名戏曲人物画家高马得及其夫人陈汝勤合共六十多帧画作。书中收录的作品以戏曲及苗族情歌人物为主,其余为花卉、动物画作等。高马得的作品以水墨画呈现戏曲人物,风格独特,把漫画艺术表现上的夸张特点与水墨画技巧融合起来。陈汝勤的作品则主要是临摹丈夫的画作,以彩印木刻技法,重现水墨神韵。
金耀耿爱画熊猫,善画熊猫。因为他的“熊猫老师”洪世清爱画熊猫,善画熊猫,他十分敬重他的老师敬重老师卓越的艺术,他与他的老师一样神驰川甘,一样钟情熊猫。 金耀耿画熊猫集中了他的多方面修炼用心用力,他的每一幅熊猫作品烙印着每一次思想痕迹,他要让笔下的熊猫在一个大同世界里享受不同的生活乐趣。动物也会有乐趣,看不出乐趣的动物往往不入画。熊猫有趣,熊猫入画。熊猫独清、静观、悠闲、偷情、攀援、寻觅、庸懒、嘻闹、听泉、贪竹的诸多怡然自得,金耀耿一一猎取,而且,他的熊猫吃着竹叶,生活在松柏花草泉石的环抱,幽心自远,坦腹星云,发人和谐坐忘之念。其中丰富灵动的技术画面处理彰显了他的绘画、书法、文学底蕴,特别是屈曲柏树衬景的熊猫画,黑、白、赭三色对比柔、韧、健三味的温润婴宁,画出了一个熊猫画者
乾隆皇帝收藏的“四美”与“三友”七幅画作,涵盖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时代跨度从晋代直至明代,可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同时,其传承、流失和收藏现状也堪称清宫散佚文物的缩影。而“四美”和“三友”作为绘画个体,长期以来受关注的程度十分悬殊,作为“四美”和“三友”两个群体,更是有被湮没遗忘的危险,因此,本书对此七幅画作的创作过程、历代题跋、流传经过以及当年乾隆皇帝用来收藏画作的“四美具”与“三友轩”进行研究,在文物、历史和宫廷文化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妙庄严:魏广君扇画》主要内容包括:散履闲行幽趣适怀、我看广君的画、广君遣意、云逸图、担当诗意图、华滋图、云梦泽、空亭待客图、二米欲览图、崆崆图、担当诗意、徐陵诗意、善昌诗意、云生万象图、古秀图等。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是写满名人题咏的一部卷子。所谓“卷子”,原是书画装裱的一种形式,而此卷子则始成于晚清光绪年间。林屋山,就是今天太湖西侧的洞庭山。卷子上画的是林屋山的老百姓送米图。送米给什么人呢?是送给当地的巡检暴方子(相当于今天的一个镇长,*的一级公务员)。为何要送米给他呢?原来暴方子是一个读书的士子,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光绪十六年底(1890年)因廉政为民而得罪上司遭罢黜。暴方子丢了官后境遇窘迫,“债累满身,一钱不存”,不但无钱搬家,甚至连下锅吃饭的米都没有。林屋山当地的老百姓得知此情后,很替他打抱不平,便都来援助他,有的送来几斗米,有的送来几担柴,一月之内竟“蔓延至八十余村,为户约七八千家”。老百姓的这种自发行动,不但是对一个清官的同情支持,也是对腐败官府的一种抗议
娄东画派是中国清代绘画目前一个有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又称”江左四王”。《娄东画派书画精品集》收录80余件娄东画派画作精品,全面展现清初娄东画派的绘画成就,为书画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读清初社会和艺术史的机会,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学国画》分册是根据画家徐湛的讲课稿、范画编辑而成。本书共包括八种画法,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还有画法演变。非常适合于离退休老同志、少年儿童及国画爱好者和初学者临习之用。本书特点:看得懂、学得会、掌握快、见效快,是一套很好的入学教材,是通向国画艺术王国的一条捷径。 第二册共分为十二章包括十一种画法,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沿用册的体例,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还有画法演变。可供离退休老同志、少年儿童及国画爱好者和初学者临习之用。 第三分册共分五章,重点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树的画法、山石的画法、水和云的画法、船与建筑的画法以及整幅山水画的习作步骤。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 第四分共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