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魏碑大观》收录了南北朝时期众多名碑、墓志、造像等,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部分石刻书法艺术。本书内容丰富,是学习魏碑书法的上佳范本。
《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是在《中国书法史绎·本体卷》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书试图在魏晋南北朝宏阔的文化历史与哲学审美背景下来探究阐释魏晋南北书法的递嬗与深层结构及本体化建构。由于其间充斥着复杂的非单一化的书法本体与形上情神纠葛与勾连,从而显示出魏晋南北朝书法历史的内在复杂性与多元性。 本著试图在书法史写作建构中,实现一种由述史考据到艺术史的转变,力证述史考据并不是书史写作的专享方式。书法史作为现代人文学科,应是开放多元的,并且应该是在整合多元学科的基础上,饶具现代学术活力的人文学料。当然,从学科归类上,它应属于艺术史,而不应该是一般历史学的附庸。应该承认,关于这一点,在当代书法学术界并不是自明的。
《汉字手写体(增补本)》的手写体是选用日常通用的易写的行书和易识的草书,加以分析后,找出它们组成的基本部分,在熟练基本部分之后,再相互拼合。这样,通过短期的练习,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汉字是由上、左、中、右、下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基本部分运用在不同的部位上,有许多是会有变化的,其应用在笔画越多的字中,会变得越简单,甚至省掉。
《草书要领》是一本流传久远的草书字帖,无数书家从中获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对此等仍有很高使用价值的传统图书进行改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相信此《草书要领(整理改编版)》在保留原书长处的基础上,更符合现今读者的需求,更适宜书家使用。
《我读日本书法家》是以历史为序发表的日本古代书法家的评论结集。这部日本书法史是由一位位书法家传承而成,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从日本真正文明的大和时代的圣德太子为始,至日本的明治维新为终。通过对一位位书法家的个案研究,达到对整部日本古代书法史以辩证地视,和风书法、假名书法得以有序呈现,中国书法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以全面展现,给予后世书法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和借鉴。
《书谱》墨迹本届于北京末年之内廷,为唐孙过庭撰,传世《书谱》原文经包世臣删定。1976年,沙孟海先生与杭州书画社同仁讨论《书谱》,后即加整理,并经多年研究修订而成。沙注依次对《书谱》内容加以诠释,以助学人识其文、解其义、通其情、合其志,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沙注及专章研讨,多见介绍他人之说,而沙先生本人书学理论之卓识高论,则由郑绍昌先生在整理补注中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沙先生虽用包世臣删定本,将全文分为十四段,使《书谱》要点突显,脉胳分明,有俾于后学者,盖功过千秋矣。
《唐高力士墓誌》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下旬在陝西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枓高力士墓出土,墓誌刊葬於唐代宗寶應二年四月十二日。墓誌並蓋均為青石質,呈長方形,高二。釐米「寬七九釐米、厚二八釐米,誌蓋篆書O、誌文四十五行,滿行約三十四字,行書。潘炎撰,張少悌書。今存蒲城縣博物館。高力士(684!762》是唐玄宗時期负盛名的大宦官,也是世人皆知的歷史人物。本姓馮,少閤入宮,為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開元天寶間,寵任極專。累官驃騎大將軍,封渤海郡公。安史之亂,隨玄宗入蜀。肅宗朝配流黔中,復赦還,病死途中,代宗勅令陪葬玄宗泰陵。《舊唐書》卷一八四、《新唐書》卷二。七皆為立傳。以墓誌與其墓碑相參,可補史傳高力±初名元之闕,可糾史傳享年七十九歲為七十三歲之訛,可證唐代宦官制度『內侍置監,公首為監(碑文》,內侍有
无
《嵩洛访碑日记(外五种)》系清代有名学者、金石学家黄易访碑著作六种,为“艺文丛刊”第四辑之一种。“艺文丛刊”是一套收罗历目前各种好玩有趣、精巧别致“小书”“闲书”的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生活、园艺、美食、鉴赏、掌故等诸多题材,力图从各个视角、各个层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以及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