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
本书为浙江人民出版社 知宋 书系之一种,旨在为读者打开了解宋代书画艺术全貌及特色的方便之门。围绕宋代书画艺术的价值,主编精选12篇颇具创见的文章,配以精美宋画彩插和《清明上河图》长折页,读者从中可一睹宋韵之美。
问题化是阻止惯性思维、促进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本书中,沃兴华先生尝试着将历史上、现实中关于书法的诸多现象问题化、明晰化,以此启发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并旨在促进书法艺术研究与创新深入发展。 全书分为四辑:辑,围绕着书法古与今、新与旧、内容与形式、临摹与创作等关系问题展开,直面当代书法创新争论中的核心话题;第二辑,通观书法艺术史上表现形式(形与势)的变化,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书法风气转变之内因、过程,以及各种技法之奥秘;第三辑,聚焦民间书法这一与名家书法形成互补关系的存在,讨论我们应当如何从中汲取精神,生发出创新的火花;第四辑则为读书心得、书史札记、创作经验、书法评述等的分享。附录 学术交流 ,乃作者与读者、友
我国历代书论不乏长篇或系统的理论著作,也有藏匿于各种笔记、诗词、札记和题跋之中,可谓浩如烟海。《中国书论辑要》是一本从浩瀚的书评书论中抽绎的历代书论精华,并理出端绪、分门别类、择其要者进行梳理、校订、评注,提供相当丰富、系统却又简明的历代书论导读性著作。此书即担当起中国书法理论史上*部 类书 的功能。本书把书法美学研究纳入比较完整的关系与结构中,它所包涵的丰富思想以及季先生结合时代审美理想对各条书论所进行的注解与阐释,已成为书法界和文艺理论界进行理性思考、感性创作、性格塑造的精神之源。
《古代字体论稿》是启功先生多年汉字字体研究的杰作,其在1964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学术地位日益重要,而这部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修订再版的。 启功先生以谦逊的治学态度,详细剖析了汉字字体的复杂演变过程,清理了种种缠杂不清的说法,提出了科学的结论。他的治学方法和独到观点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
陈振濂著的《书法美学(陈振濂学术著作集)》系统地阐述了书法美学的基本原理、形式法则,并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见解独到,引人入胜,能帮助读者对书法美的存在、价值以及书法与生活的关系、所拥有的文化含义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该著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 该著主要特点如下: 1.填补了书法空间理论研究的空白。在该著之前,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尚未有对空间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 2.融汇中西思想观念,既对汉字造型观念及传统哲学思想对书法空间观念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又以西方形式理念为基础,对书法空间极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解读。 3.除了对传统书法空间进行解析,该著专辟章节对现代书法的空间秩序进行了论述,为此前书法研究所少见者,古今相较,更具启发意义。 4.经过多年教学及实践打磨,增补修订了大量内容,使得该著在原版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等,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 弘一法师 。 本书紧扣弘一法师的书法材料与特征,将其书法分为写件、信札、写经三类,并对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以 用笔 与 结体 为线索进行对比。围绕弘一法师的书法,本书在书学理论上提炼出几方面思考,如论信札书写的意义、论碑学与帖学、论临摹与创作、论写字与画字。通过对弘一法师书法的分析,参照弘一法师的事迹及,本书进一步挖掘了弘一法师的书法意义及其笔墨之外的审美意趣。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 穷乡儿女 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 书法 ?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 经典 ?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
本书收录除《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之外熊秉明先生关于书法的精彩文章,集中阐释了其关于中国书法的观点,分为书道 书艺、作家 作品两部分,书道 书艺部分从宏观层面探讨书法与人、书法的重要性等,作家 作品部分对书法作品、书法家进行精彩点评,如颜真卿、张旭、王羲之等的书法特点以及《兰亭序》《古诗四帖》等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书根据20世纪80年代启功先生讲解碑帖的录像资料整理而成,主要包括五章:*章,石刻与墨迹异同;第二章,刻石与拓法;第三章,汉魏南北朝碑刻;第四章,唐朝碑刻;第五章,帖与墨迹。附录为启功临碑临帖赏析。 启功先生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碑刻和拓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对历代书法流派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释疑,告诉我们正确临碑临帖的方法,为研究和学习中国书法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启功先生的碑帖研究精髓,本书增加了内容补注和近百幅碑帖图片,供读者参考学习。
《笔法和墨法卷》从笔法理论的形成、不同字体的笔法特征、执笔方法、运笔方法和书法的用墨几大方面,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与笔法、墨法相关的知识,帮助读者提升书写技能、提高书法临摹与创作水平。
本书为艺术史的研究著作。研究以赵孟頫三次闲居为主要线索,分别为告罪闲居、告病闲居和告老闲居。其中告罪、告病都是《行状》等传记所回避的,也是历来研究所缺乏的内容,对了解赵孟頫思想发展、转变极有意义。本书分为3章6节,引用作品274件次,图片130幅,quan景呈现了赵孟頫闲居的生活片段,基本算是一部 半传 。本书更多地使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证据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传记删削省略的赵孟頫生平,又使用了风格分析、印鉴分期、称谓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赵孟頫作品重鉴和考年有重要意义。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
《行书卷》遵循行书的发展规律和传统审美原则,从行书的历史演变、笔法与结字技巧、临帖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深入浅出,对行书学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此书稿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07EF81),由甘肃画院院长马国俊教授担纲主持研究。以敦煌汉简书法、敦煌遗书书法研究、敦煌书法古代人物研究和敦煌碑刻与题记等四大研究专题为研究主体,以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和书法审美立场的思考为研究主线,对敦煌书法艺术进行了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本书还提出了敦煌书法的概念,并结合作品就背景、意义等作了全面阐述。
国学,汉学也。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推出《国学经典》系列精选常用国学典籍,内容有原文描临、释义对应、范字举例、书写要点、田字格对临。字体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书写,字体清秀俊美,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领会、感悟字句带来的启迪。是一套真正写字、学文、悟理、读典的经典丛书。
《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主要围绕书法何为美、何为不美、如何才能美、如何鉴赏等视角展开。该册遵循书法美学生成的自身逻辑,从汉字书写如何成为艺术、书法与文字的关系等问题开始,逐步推进到书法美的根源、美的表现、不美的表现等话题,既有对一系列书法美学范畴所进行的深入解读,又有对势、气、韵、节奏、空白、墨色、书卷气、金石气、模糊美等重点书法美学问题的理论拓展,尤其在涉及书法美与时代、人心、社会等诸多方面,注重考察书法美的文化属性,试图让读者在审美鉴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哲思。
民国时期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书画大家、学者文人以及野逸其人在书法方面的才情展示,本书予以着力开掘。以往很多不被注意的文化现象和人物艺术成就,在本书中有绝妙的展示。读者会看到一个现代启蒙后走向多元化的书法世界。 本书以全景式民国书法艺术展示和文化评述而具有独到价值,精心选择的图版更增强了内容的欣赏性和资料性。同时,长于文史研究与铺陈叙事的作者以散文笔调对书法人物轶事娓娓道来,使本书不独对于书法爱好者,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带来醇厚的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