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北宋拓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放大本》 所选底本为现存《集王圣教序》拓本中最早的北宋拓本,是宋拓明代库装本,为内府收藏,拓工精良,纤毫毕现。本书为16开,将《集王圣教序》进行放大处理,单页八个字,每行四个字,图片单字清晰,能最大程度地展示底本的优势,让读者更好地进行临摹和赏阅。基于读者临摹观赏的需求,本书采用裸脊平装的装帧方式,可以完整的摊开双页,旨在做成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精美字帖。《集王圣教序》以其拓片易得、字数多、摹刻精良、收罗广泛,成为学王羲之书法极为重要的范本,一直延续至今。本书为市场罕见的放大版,对书法临摹和鉴赏有较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本书分三册,收录海外所藏敦煌文书中最具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件作品。第一册含六件墨迹,以唐人临本居多,兼顾唐至五代时期写本,取法王羲之、智永等名家;第二册含三件拓本,为唐太宗、欧阳询等名家书写,且均为传世孤本;第三册为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作品书体覆盖楷、行、草诸体,时代跨度自唐初至五代后梁,展现了唐五代书法的多样化风貌。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吗? 书信的收藏与传播,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 生活在以硬笔字和美术字为主体的文字环境中,频繁地受到这些视觉刺激,我们的视觉系统中是否会留下记忆的痕迹?这种痕迹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趣味? 本书精选了书法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发表于不同时期的论文22篇。其中收录了他40多年前发表且不时被援引的处女作《也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以及考察仔细、探讨深入的《1886年吴大澂在吉林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增订版重新梳理内容体例,修订讹误,删去5篇文章,新增收入8篇文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篇幅。 从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书信简牍到王羲之的《行穰帖》,从对联到篆刻,从八大山人、傅山到吴大澂,本书既涉及明末清初、晚清、20世纪书法研究,还探讨了书法研究方法与海外书法研究情况;既关注个体书法作品与书
本书首次以金文发展脉络,汇编10余家国内重量级博物馆藏,完整梳理了良渚到汉代3000年从刻画符号到鋳、凿金文的发展衍变,全面展示了23件商代到汉代的器物铭文,如铭文堪称西周标准字体的代表器物 史墙盘;目前已知最大的商周时期青铜簋 ?簋;铭文篇幅最长的青铜簋 兴簋;首次出版的楚怀王时期的鄂君启金节等。全面梳理5000年金文演变、研究、考据、书写的过程,近1800字铭文高清细节,逾3000字青铜铭文完整呈现,铭文笔画形态和鋳凿、凿刻等各方面细节得到充分展现,是一部脉络清晰的高清金文书法图录。 此外书中还梳理了自清代青铜器大量出土以来,金石学家对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盘等青铜重器全形拓和铭文拓本,并结合晚清以来著名书家对金文的临摹、创作等图像信息,以金文的角度梳理中国文字的演变之路,让读者了解金文这一中国汉字体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由古文字学家、一级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刘钊 ,古玺印收藏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许雄志 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石继承 协编。 两位主编以 真、精、新 为标准,特邀国内藏品方向各有特色的15位知名玺印藏家,精选最具玺印 各时代风格代表性 、最有 崭新研究意义 、覆盖中国古代 玺印 2000 年面貌 的153件经典标准器!以 数百倍至千倍 的放大倍率全新拍摄,力求揭示真实、原始、专业、高清的 未曾看清 和 未曾看见 的古代 玺印、封泥、陶文 !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恬静,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独具一格。此书是弘一法师代表性书法精品之一,骨格清朗,笔划凝练疏阔,清淡自如,一气呵成。本书以线装形式,高清影印出版,以飨书法爱好研究者,具有珍藏价值。
好好感受这些人类之书的美! 这套装饰画礼盒,以「古书籍」为主题线索,联合全球多家知名图书馆、博物馆正版授权,精选了对人类社会、文化、艺术等有着非凡影响的52本书籍,详细解读了影响人类文明的经典之书。 精选多样时期及多流派艺术家的珍贵藏本及遗珠之作,展现了古书籍的装帧之美、内容之美、版面之美、版本之美,传达宁静氛围,感受把书裱起来看的乐趣。每张画芯正面是高清复刻大尺幅画作,背面涵盖作品简明解读,共52张,皆收纳于全透明亚克力画框中。 这个集艺术与知识于一体的家居单品,是你的性价比软装优选!
赵朴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撷英》是上海博物馆为 纪念赵朴初逝世25周年 所编写的精装书法作品集。赵朴初在书法上对晋唐宋明时期书法都作了研究,尤致力于宋代苏东坡及魏晋二王。他的学养和高尚的人品和修养使得他的书法饱满奔放、隽秀浑厚、俊拔清新、雄肆凝重。赵朴初一生勤于翰墨,临池不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数年积淀,成就了 赵体 的书法艺术。他的书法以行楷书擅长,脱胎于李北海、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而又有种雍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佛家气象。本书装帧设计精美,印刷品质较高。内容精选了一百余幅亲属捐赠的赵朴初先生珍贵书法手迹,反映了赵朴初先生在佛教方面的工作,以及他的智慧与修养。彰显了他爱党爱国、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怀。其中
该系列丛书全面展示了我国摩崖石刻书法的精彩面貌,书中所呈现的石刻书法作品,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字体,可谓兼容了篆、隶、魏碑等数种书风。它们以碑刻形式,用直观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南北朝及隋代生动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石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 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 。这些石刻大字作品将大字应有的气势和小字具有的周到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是原貌再现的版本。同时作者从书法美学角度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加以解析,使本书成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临习与研究的参考。
该系列丛书全面展示了我国摩崖石刻书法的精彩面貌,书中所呈现的石刻书法作品,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字体,可谓兼容了篆、隶、魏碑等数种书风。它们以碑刻形式,用直观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南北朝及隋代生动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石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 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 。这些石刻大字作品将大字应有的气势和小字具有的周到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是原貌再现的版本。同时作者从书法美学角度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加以解析,使本书成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临习与研究的参考。
《简帛书法大系 马王堆汉墓简帛书法(合集)》系马王堆汉墓简帛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合集)》包括有:《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二)》《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汉隶(一)》《马王堆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恬静,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独具一格。此书是弘一法师代表性书法精品之一,骨格清朗,笔划凝练疏阔,清淡自如,一气呵成。本书以线装形式,高清影印出版,以飨书法爱好研究者,具有珍藏价值。
风宣玄品(一函六册) (明)朱厚爝 著 16开 线装 IBSN:9787514915600 中国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 《风宣玄品》为明徽王朱厚爝辑刊的古琴谱,十卷。朱氏喜援琴抚弦,搜集研习诸家之谱,发现 或谱讹而文谬,或言舛而音乖,深为初学者之病 ,于是延请琴艺高才将各谱 参互考订,使讹者更之,谬者正之。音调而字昭,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剪荆棘而循大道 ,遂辑为《风宣玄品》。卷一详论古琴制度、弦、调式、指法等,绘图一五四幅,大部分是转录宋代田芝翁《太古遗音》中的琴论材料。卷二至卷十为琴谱,共收一〇一曲。
启功先生早年曾拜吴镜汀为师,临习大量古人画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启功全集》出版后,受到广大研究启功学者的青睐。《启功全集》前十卷是启功先生的文集,后十卷是启功先生的书画集。市场部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在后续的销售中,许多读者更倾向于启功先生的书画部分。本套丛书,从全集中的书画部分,精心挑选848幅作品,集中体现了启功先生书画成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书经过重新梳理编排,面对高端市场出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册是绘画卷。
怀素(737年~799年),唐代杰出书法家,史称 草圣 。俗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后移居长沙。《自叙帖》纸本墨迹卷,纵28.3厘米,横775厘米,书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七七六或七七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遶的钢索,收笔出锋,鋭利如钩斫,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象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实爲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本书是启功系列日历的第8本,题材是启功先生联语作品。启功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国学大师,他的书法清秀隽永、别具一格,欣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启功先生在世时也喜欢书写对联,经常自己集古人联语或者自撰对联。本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对联,一部分是启功先生以联语形式书写的作品。读者在欣赏启功先生优美的书法作品时,也会体会联语的诗词韵味,从而增长知识,提高鉴赏水平,获得心灵愉悦的感受。
《浙江书法大系 先秦秦汉卷》是对浙江早期书法脉络进行了首次系统梳理,可见早期浙江地域书法独特的发展面貌。 良渚时期到东汉横跨3000年,110余件浙江出土先秦秦汉书迹首次集结,涵盖陶器、青铜器、碑刻、摩崖、简牍、铜镜、砖铭,7大类书法载体,从原始刻画符号、金文、小篆,再到隶书,是早期书体演变过程系统展现。此外,本书收录的近40件吴越鸟虫书青铜器的集中收录,打开艺术创作新视域,而浙江地区首次出土简牍,乌程汉简见证横跨400余年书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