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诗卷》,纸本,墨迹,纵三十二点八厘米,横二百十九点二厘米。计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九月,黄庭坚与友游湖北鄂城樊山(今鄂州西山),夜宿松风阁,作《松风阁诗》。此卷用笔圆健自如,结体轩昂妍丽,意态精美清旷,是黄庭坚晚年成熟的行楷体之代表作。 《华严疏卷》,绫本,墨迹,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一百一十五厘米,计一百一十三字。黄庭坚书,约创作于中年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内容为黄庭坚应巽上人之请作劝缘疏,于是抄录一首《抽顾颂》并作跋,以助佛缘。整卷笔势遒健,风神焕发,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
王羲之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 杨璐 16开 平装 IBSN:9787514911084 中国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 《王羲之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在研析大理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子,命名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片面的词句,予以修正,使之恰当,对其语焉不详的诸条,更易它法,使之明瞭,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 楷书九十法释文 ,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一、《草字编》(新编)是以原《草字编》为主体,补充部分近、现代草书名家所写草体字汇编,也是由真书查草书的字典,供书法研究工作者、古文物研究工作者、文字改革工作者以及具有初步草书知识的读者参考。 二、本编共收自汉以来,至近、现代书家一百四十余人的作品,从传世的碑帖、墨迹及其影印本等六百余件法帖、墨迹中鉴选,分部首剪帖影印,以保存原件的风格及神韵。 三、本编按新《辞海》部首检字法编排。共收入真书首文五千一百四十五字,草字重文五万有余。真书首文下附异体二百七十六字(用方括号标明》及简体一千六百零三字(用圆括号标明》。 四、奉编草字书体顺序是章草在前,今草在后。草字基本上按书家年代编排,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大字隶属左行。每个草字注明书家姓名或引用书籍名称,出自同一书家、书籍者,
《楚居/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精选字帖》篇共十六支简,是清华简中长的一类。简文内容基本完整,唯第七、九、十、十一支简下部略有所残。简上原无篇题,因其内容记载了楚国先公先王的事迹及其居处的迁徙,类似《世本》的《居篇》,故整理者拟题为《楚居》。《楚居》显系楚人自撰的著作,其上文字也是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国文字。本篇书手于清华简中未见抄写其他篇目,其文化水平很高,每个文字的结构笔划都交待得十分清楚,且无错字误用。文字笔划自有特点又富于变化,横划上扬再下垂,略有弧度,起笔、收笔有顿;竖划出锋如悬针,多略向右倾斜。字体大略呈扁平状,工整中有攲侧,尽显楚文字之婉转流利。
汉代隶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 杨璐 著 16开 平装 IBSN:9787514911077 中国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 《汉代隶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在研析大理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子,命名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片面的词句,予以修正,使之恰当,对其语焉不详的诸条,更易它法,使之明瞭,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 楷书九十法释文 ,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魏晋南北朝是书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阶 段书体、书风十分复杂并且呈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一方面东晋至南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新体盛行 ,另一方面北方整个十六国至北朝二百多年以魏碑书 法为代表,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但是 由于资料所限,长期以来,在平城(今大同)的这片 土地上诸多民族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书法艺术未能得书 史之正视,或没而不传,或传而不显。 殷宪编*的《北魏平城书迹》旨在将北魏都于平 城百年及其前其后残存的碑石砖瓦及墨写书迹置于中 华民族三千年的书法史的长河中,收罗这一特殊历时 阶段平城地区书事活动的往踪旧迹,依照书迹类别及 书刻时间,就其历史背景、书法艺术略作陈述,以使 北魏平城书法真正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书界关注的一 个重要领域。本书本着专题、系列的宗旨和品书述
陆俨少,这位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然以传统的笔墨意蕴审视,其成就显然在李之上。陆俨少的山水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与收藏,本文拟从独具神韵的山水画风,艺术的独创性,笔墨情韵的审视和结构、题款及其他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陆俨少,生于1907年,卒于1993年,字宛若,又名砥,江苏嘉定南翔人。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 陆俨少早年随冯超然学画,从王同愈习诗文,后又师从吴湖帆。陆俨少的山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他20岁的临摹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可以乱真。他还临过王石
清华简《说命》共有三篇,每篇末一简背面皆书有 傅说之命 四字,系篇题,原整理者根据内容次第分别题为《说命上》《说命中》和《说命下》。每篇简背原有次序编号,据此可知现存的下篇有缺简,故这里尽录有内容完整的上、中两篇。清华简《说命》是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尚书古本,其字体为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本篇书手在清华简中抄写了多篇 诗 书 类的文献,其书风工整而不失优雅,自如而不失规矩,是清华简书法整体面貌的典型代表。
《金縢》共十四支简,简长四十五厘米,宽〇 六厘米。简背还记有次序编号,*后一支简背面书有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 十四字,当系原篇题。其内容与传世本《尚书 金縢》篇大体相合,故据传本拟题。本篇文字结构整饬,字体端庄秀丽,当是战国时高等级贵族所阅读的抄本,也是楚文字书法方面的精美之作。
本书内容简介:古代的“集字”有两种隋况。一是根据内容的需要从某一碑帖中集字;一是根据某碑帖中的字创作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内容精美,而往往有某碑帖中所无之字需要集字者去“创造”,如果“创造”得好,可称完璧。后者虽可做到字字精美,不免有削足适履之感。故成为经典流传后世的往往是前者,为显赫著名的如唐怀仁的《集王圣教序》,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本套“故宫珍藏历代法书碑帖集字系列”,乃采取前人的种方法来“集字”,即先精心挑选内容,这些内容多是大家耳熟能评的成语、名联及古诗,然后根据内容从某碑帖中精心选字。凡碑帖中所无之字,皆根据原帖的风格特点、结字规律,通过电脑的高端技术进行“创造”,并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现代的科学技术是古人所不敢梦想的,因而在“造字”方面也可以
《厚父》篇共十三支简,简长约四十四厘米,三道编绳。一支上下两端残缺,其他各支皆为完简。*后一支背面有 厚父 二字,系篇题。清华简《厚父》抄本的用字较为复杂,主体用楚文字书写,又保留了一些突出的古体特征,当受其底本的影响比较大。本篇书风率意恣肆,其笔划粗细分明,灵活多变,每个字宛若跳舞般的轻盈飘逸。大部分的字都倾向于起笔时重,收笔时轻,笔划有藏锋也有露锋,更多为侧锋入笔,极富弹性,字势大多向右上倾斜,流露出潇洒跌宕的姿态。此外,末简背面所书篇题 厚父 二字,在字形结构和笔划特点上与正文迥然有别,当是出自另一位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