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是一本讲授硬笔书法理念、原则和方法的指导性读物,而非字帖。作者首创用三维观习字,其中心理念是从三维观字延至三维观物。全书分三个章节,即三维观字(看字),三维解字(说字),三维习字(写字)。观字,是指导人们如何读帖,了解读帖的顺序;解字,是用三维理念解读字的好坏,了解是用什么方法把字写好看的;习字,就是用所学方法,如比例的确定、比重的把握和重心的设置,写出自己满意的字来。《无师自通》是作者三十余年探索、实践、总结之精华,读后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游包山集》 ,纸本,小楷,纵21.6 厘米,横323.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游包山集》是明代书法家王宠的小楷代表名作,为其34岁时所书。 王宠(1494 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江苏苏州人。他曾八次应试,然累试不第,*后仅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所以人称 王贡生 或 王太学 。他因仕途失意,便浪迹于湖山之中,吟咏诗赋,挥毫书画,而且诗、书、画均见新意,诗有建安风骨,画有云林禅趣。唯英年早逝,人以为憾。著有《雅宜山人集》《东泉志》等。 王宠擅长行楷。他初师蔡羽,早年与其兄王守在苏州太湖洞庭山随蔡学书,后追法晋唐。他的小楷主要得力于钟太傅、二王、智永等。行书注意点画得失,沉着从容,并能以古拙取胜。其书风疏宕迂拙,遒劲散逸,为世所称道。诚如明邢侗所说: 王履吉,元自献之出
《李璧墓志》刻于北魏正光元年(520),高104cm,宽89cm,青石质,33行,每行31字,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李璧墓志》书法雄强茂密,独树一帜。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 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为习北魏楷书者范本。 《李璧墓志》的笔法特征以方笔为主,既有明显的凿刻痕迹,猛劲而果断,又兼以圆笔及弧线来调节,形成方圆兼备的笔法特征,并且书写感强,虽是凿刻而成,但对比其他碑刻,《李璧墓志》在点画之间关联性较强,俯仰向背之间的呼应更为合理。 此墓志没有程式化的东西,而是因字赋形,因形就势,故大小、正斜、长短,欹侧、错位等方面的变化非常明显,字形或长或扁,错落交叉,生动多姿。它比同时期的楷书类墓志多了一些自由洒脱之态,整体布局更加生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原迹为麻笺本,至宋残佚,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复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端石上,世称《玉版十三行》,又称为《贾刻本十三行》《碧玉本十三行》。后又有从此石摹刻者十余种,以《越州石氏本》《停云馆帖》为优。原石数遭流落,至明万历间,在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复得,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流传下来的刻本包括 碧玉版本 和 白玉版本 两种,其中 碧玉版本 较好,白玉版本在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火灾。 王献之所书点画劲健,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 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
本书即是字帖又是描、临结合的练习册,是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开发的一套硬笔学习字帖,旨在引导初学者或学生用硬笔熟悉古代碑帖的风采与字形结构,即能满足日常书写所需又能通达传统碑帖。本书选用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写《雁塔圣教序》,统计范字的出现的频率,精选各种偏旁与部件进行重点学习与举一反三训练,能配套*核准发行的十一套中小学书法教材,也为中小学生学习硬笔书法提供了一套向古人取法的描临体系。
《用硬笔临古帖:智永楷书千字文/了如指掌书法》是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开发的一套硬笔学习字帖,旨在引导初学者通过硬笔书写熟悉古代碑帖的字体结构,以达到既能满足日常书写所需又能了解传统碑帖风采的目的。 《用硬笔临古帖:智永楷书千字文/了如指掌书法》选用隋代大书法家智永和尚所书《楷书千字文》,对原碑不清楚的范字进行修复,收录全文,并把范字缩小至14mm 14mm的米字格内,与日常硬笔书写大小相近。《楷书千字文》是后世学习楷书的典范,亦是当今硬笔字练习的理想范本。用硬笔临古帖除了能提高日常书写的水平,也可为习练者学习软笔书法打好基础。
本书即是字帖又是描、临结合的练习册,是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开发的一套硬笔学习字帖,旨在引导初学者或学生用硬笔熟悉古代碑帖的风采与字形结构,即能满足日常书写所需又能通达传统碑帖。本书选用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写《雁塔圣教序》,删除重复字,然后按照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进行分类,并把范字缩小至日常书写的硬笔字大小进行描临训练,为硬笔字的学习提供了一套有次第的训练方法。
本书是根据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开发的一套硬笔学习字帖,旨在引导初学者通过硬笔 书写熟悉古代碑帖的字体结构,以达到既能满足日常 书写所需又能了解传统碑帖风采的目的。 本书选用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 》与《雁塔圣教序记》,对原碑不清楚的范字进行修 复,收录全文,并把范字缩小至14mm 14mm的米字格 内,与日常硬笔书写大小相近。《雁塔圣教序》与《 雁塔圣教序记》是唐以来历代学习楷书的典范,亦是 当今硬笔字练习的理想范本。用硬笔临古帖除了能提 高日常书写的水平,也可为习练者学习软笔书法打好 基础。
《向古人学硬笔(九成宫醴泉铭 部件)/了如指掌书法》是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开发的一套硬笔学习字帖,旨在引导初学者通过硬笔书写熟悉古代碑帖的字体结构,以达到既能满足日常书写所需又能了解传统碑帖风采的目的。 《向古人学硬笔(九成宫醴泉铭 部件)/了如指掌书法》选用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精选相同部件的范字,并把范字缩小至14mm 14mm的米字格内,用与日常硬笔书写大小相近的范字进行集中描临训练,为读者用硬笔临古帖、向古人学写字提供便利。
目前学生练习硬笔书法已经成为潮流,硬笔字帖销售市场很好,很多大学生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和职业准备而练习硬笔书法。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针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硬笔字帖。为此,本书将充分总结发挥作者在大学担任书法课程20余年的经验,为当代大学生编写一本具有大学特色、时代特色、易学好懂、见效快速的硬笔字帖教程。本书贴近当代大学生实际的内容、规范美观的字体,相信本书的销出版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学生硬笔书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硬笔楷书、行书书写技法,以简明的语言讲解实用的书写技巧;传统文化精粹,选择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精华,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学到传统文化;经典美文,如《陋室铭》、《爱莲说》等,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著名大学校训,以世界著名大学的校训及其内涵解读,
《一本.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练字帖》由一本考试研究中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