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集心经(写经选2)》系台湾蕙风堂笔墨有限公司编辑策划的集字帖之一,由台湾著名书法家陈忠建先生编选,所选字体为经典欧体。《心经》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字数少、含义深、传奇多、影响*。
《柳公权楷书集心经:写经选4》特别适合于希望直接临习名家原碑帖的初学者使用。《柳公权楷书集心经:写经选4》*特点在于:精选柳公权碑帖常用字,将其高清还原于米字格中,提供原碑文临习标准,为毛笔初学者提供了*的学习可能。
作为当代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之一 启功先生,他的书法遥接 二王 ,一脉相承,自成一派,为世人赞为当代的 王羲之 。其书作广为人们熟知和喜爱,而有关启功先生的书法出版物也是层出不穷。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启功先生较为全面的书法鉴赏图书,所以本书从这一角度入手,全面介绍启功先生的艺术人生。 本书内容丰富,选取其书法代表作,主要采取作品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其书法作品、书法之美、书学思想、艺术人生,从自述、访谈、专著、传记、研究文集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分析,立体而全面地介绍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书法史论研究、书法艺术活动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晋王羲之兰亭序》,记载了王羲之兰亭序的摹真。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 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麦华三》通过书法家麦华三的生平事迹、交游事略的讲述,对其书法渊源与风格、理论贡献、书史地位与影响作了详细分析。麦华三可称为一个纯粹的书法家。其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是以书法为中心来展开的。在书法创作上,百花酿蜜,其书法被人称为“麦体”,蜚声海内外。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遗迹存留多的皇帝,不论是名山大川,抑或是殿宇庙堂、人文古迹,乾隆书法均时常可见。乾隆书法赵孟俯,心慕手追,身体力行。在以赵体为根本的基础上,又参悟二王弋颜真卿、宋四家等人风格,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道丽、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大学士梁诗正赞曰: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每于万机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垂,云章霞来,凤翥龙腾。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广,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仰识圣天子好古勤求,嘉惠来学,甄陶万世之心,有加无己。
本丛书在全国碑帖读物出版中首倡“完全大观”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电脑技术,对传统碑帖字进行适当放大,有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修缮;对原碑帖中因漫漶难以辨识的字,则由编著者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碑帖本身固有的法度,优选碑帖字中的相关笔画和部件,进行严谨的组拼,追求一笔一画的原汁原味,仅供读者参阅。本丛书力求还原碑帖 字 的本来面目,使碑拓字字口清晰,墨本字墨迹毕现,尽可能让名碑名帖完完全全、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以方便读者临习,使其尽快入帖。其次,书法教育家对碑帖笔法 、结体、章法、墨法等 基本规律所进行的详尽和独到的解说,为书法爱好者临习传统碑帖打开了方便之门;原碑帖呈现旨在让读者整体或局部地观察、了解、把握原碑帖的章法、风格等。此外,本丛书十分注重碑帖文本的阅读价值及其对碑帖临习的重
元代至元三十年,蘇州玄妙觀之三門重新修繕,吴興著名文人陵陽先生為其撰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一文。大德年間,已是知天命之年的趙孟頫以大字楷書寫就穴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移碑文。這件墨蹟縱三十五點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點八厘米,計六十七行,五百餘字。明代書家陳繼儒盛讚此作「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學者李日華評說:「文敏此書有泰和(李邕)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趙碑也。」 這件珍蹟現藏於日本束京國立博物館。《赵孟頫书三门记》编者孙宝文將其拆行放大印出,謹供讀者欣賞、臨習。
本书为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编,集鲜于枢、赵孟頫二人的行书、草书字范,是一部内容详实的书法工具书。 “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囊括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鲜于枢( 1256-1301 ),字伯机,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以草书为精妙,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各体皆精,尤擅行、楷。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洛神
2017 年 8 月,王冬龄先生在 OCAT 深圳馆举办书法个展 竹径 ,由巫鸿先生策划。展览的主要内容是王先生的 乱书 :书法和竹子的结合呈现。现场通过装置墙、镜面反射和移步换景的空间设计,在厂房中复制了一条 竹径 ,在竹身上三维呈现书法,使观者产生穿梭感,强化了 乱书 的视觉冲击,开拓了当代书法艺术的一种新态势。 作为展览图录,全书分成两部分,*部分是对 竹径 个展的评论与研究集萃,包括研究文章、学术对谈与艺术家自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作品和创作过程的图片,包括个展从酝酿到开幕的记录、展出的 乱书 作品和实验水墨手稿。
《中国历代法帖名品:大观太清楼帖(第7卷)》主要内容包括:月半念帖、长素帖、知念帖、长风帖、谢生帖、初月帖、时事帖、参朝帖、前从洛帖、二书帖、十月七日帖、皇象帖、远妇帖、阮生帖、君晚帖、嘉兴帖、尚停帖、长平帖、诸疾帖等。
本书为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董其昌行草书字典》,《董其昌行草书字典》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编,集董其昌行书、草书字范,是一部内容详实的书法工具书。 “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囊括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董其昌明书画家能诗善画,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传世墨迹众多,有《临王羲之墨迹》等。 本书将董其昌书法作品集结整理成字典,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笔画目录,拼音目录。使读者对其书法艺术有直观了解,是手边查阅的实用工具,为读者提供临摹创作范本的同时也是书画鉴定、治学研究的重
《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精编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上)》为内容为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将名家书法与历代佳联珠联璧合。书法集自王羲之《兰亭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行书名帖,共精编158联。对联内容分为励志修身、治学和书斋雅室联,对所集字的每幅对联都以文言文形式从文学角度进行赏析,文字优美、解读深刻。本书后还附有240幅对联供收法学习者做为创作资料。
继《张鹤岭小楷 道德经 》《张鹤岭小楷 金刚 经 》《张鹤岭小楷 孙子兵法 》等书成功推出并受 到读者好评之后,推出这本《张鹤岭小楷孝经弟子规 养生论》,内含《孝经》、《弟子规》和《养生论》 的楷书作品。 本书作者张鹤岭,*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曾任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凭借其右手 食指与中指夹笔而书(他的右手拇指在1974年下放到 工厂时不幸被机床切掉),追求笔笔精致、法度严谨 、端方秀整,但又不失传统书意的厚度和清俊洒脱、 朴实温润之意趣。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直耳,半球腹,矮短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体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铭文三十二行,共四百九十九字,乃传世铭文长的青铜器。其书法奇逸飞动,气象浑穆。历来被视为商周篆文之正宗,金文之瑰宝。李瑞清评跋曰:“《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精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