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百讲》以细腻的手法梳理了史上一百名书法家的一百件作品,一位书法家一幅作品,力求能够代表书法家的鲜明风格。本书所涉书体齐备,楷行草隶篆中以行草为最多,由于楷、隶、篆的安排规整、手法平正,在评说时作者的笔调也集中在点画、结体之上的,更显得小心谨慎。
刘炳森隶书字汇
本书介绍了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楷书的书写笔顺,楷书偏旁部首的写法,汉字的构造,钢笔正楷字的结体,钢笔正楷字的章法,钢笔楷书作品的形式等内容,基本练就写好一手规范的钢笔正楷字,使你受用无穷。
《刘炳森隶书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刘炳森先生的书法艺术在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以隶书、楷书著称于世,兼善行草。他的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钟繇的书法天然古雅。大巧若拙,如飞鸿戏海,后人评其隶行入神等内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二百六十字,是汉代佛经中最短的一部,因其旨意精微且便于持诵而流傅极广。本经有数种译本,而以唐代玄奘所译最焉通行。历代书家书写《心经》者极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迹。 溥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字心畲,虢西山居士,清宗室,道光帝曾孙,工诗文书童,为一代名家。溥儒笃信佛教,侍规至孝,此卷《心经》,是为其母刺血而书,清正端庄,是稀世珍品,现藏塞北“故宫博物院”。今将此《心经》墨迹影印出版,书法受好者在抄习监摹的同时,心体会其中蕴含的中莘傅统美德。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古文化修养对古代书论中的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进行了甄别筛选、归类整理、考证考据、分析判断、概括总结,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古代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 这本书体系独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独到、论证逻辑、论据详实,尤其是对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诸法的口诀化,这些必将会对书法实践起到很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书法实践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书法教学、甚至艺术教学的好教材。
本书从近3000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选出玺印305方,上自商周,下至当世,跨时3000年,是各个时期、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保存得较好原貌的代表作,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 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积四十年之功力,悟四千年之书法,写三十万之佳文——功力到处,感悟良多,的确富有见识,非生拼杂凑者可比。 全书以“史”为经,自殷代甲骨文始,截止清末法书,对历代书法流派、大师、重要史实以及重要书家的艺术成就、作品进行了公允、独到的分析与阐释。作者的论述,结合了自己多年来的书画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力避陈词,妙趣横生。 因此,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得的书法史基础读物。
吴镇(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嘉兴魏塘桥(今属浙江)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山水得董源、巨然之法而又独出机柠,题材多为渔父、墨竹等。每作画均题诗文其上,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工词翰,山水宗巨然,墨竹效文同,俱臻妙品。因他变法自成,文同以竹掩其画,吴镇则以画掩其竹,尤其画墨竹,其画山水,则以苍古沉郁取胜,常用披麻皴。为人孤洁,索画者虽豪贵不能求,唯以佳纸好笔求之,欣然就画。他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如题墨竹曰:“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隙,虚心抱节山之阿,青风向月聊婆娑,寒俏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又曾题五言诗曰:“我爱晚风清,新篁动清节……夕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本书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介绍了秦李斯的峄山碑,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秦李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小篆的教材。
本书介绍了唐代书法家钟绍京的代表作《灵飞经》,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钟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钟体”楷书的教材。
颜真卿(公元七0九-七八五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由于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和做过平原郡太守,故人称颜鲁公、颜平原。 《祭侄稿》行草墨迹,麻纸本。纵二十八点一六厘米,横七十二点三二厘米。二十五行,二百三十四字。此文稿是颜真卿为殉国的亡侄所写。全篇苍凉、悲愤之情,藉于笔墨,汩汩流出。其书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出神入化。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争座位帖》被米芾评为颜书,有篆籀之气。其书中锋藏锋用笔,线条圆转遒劲,格调浑厚中见灵巧,气势雄伟中带逸气。与《祭侄稿》相比,前者点画狼籍,后者显得平和;前者感情激越,后者比较理性。 我社编辑出版的《西泠印社法帖丛编》均取原迹或尽可能的拓本和复制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于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气质
《虢季子白盘》向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方式显然有别于其他西周铭文,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文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比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单独性。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而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钱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造型的精练与细密,也使我们惊讶于西周金文中这样清丽秀逸的格调。 为了充分体现《虢季子白盘》的这种艺术格调,创造者们还特意对文字排列进行了“处理”。于是,在整篇珠玑璀璨的大效果中,我们又看到每一文字独立美的凸现:一个字,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粲然的宇宙。千变万化的姿态被蕴育在每个字的造型中,使我们如行山阴道中,目不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