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系列游戏《塞尔达传说》从诞生至今,跨越近40载的岁月长河,游戏持续推陈出新,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彩的幻想世界,引领着无数玩家踏上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冒险之旅。本书不仅梳理了该系列游戏的发展历程,还收录关于该系列游戏的一些专题访谈和短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揭开这一系列游戏的幕后故事与种种趣闻。即便你并非《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的粉丝,也无法忽视这一系列游戏的巨大影响力。希望你喜欢阅读本书,就像玩家喜欢这个系列的游戏一样。 本书适合《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任天堂游戏的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以真实眼泪之可怖为始、以虚构眼泪之涌流为终,这样的说法就是非常恰当的了。这些眼泪不是打破保护墙的情不自禁的眼泪,不是个人情感自发性的表现,而是戏剧化的、表演性的眼泪,是重新获得距离的 罐头眼泪 (就像电视演播现场的罐头笑声),或用古罗马诗人的说法,这是 众生皆罪,万物堪怜 (lacrimae rerum),眼泪是公开流给大他者看的,此时我们已不再关心(甚至憎恨)我们正在哀悼的逝者。重新获得的距离关乎陈述和声明之间的裂缝:眼泪是声明,暗含着对立的陈述立场即快乐。 齐泽克 为了使电影思想尽快回归智性主流,英国电影协会邀请齐泽克在国家影剧院发表系列讲座,于此汇集成本书。齐泽克的所有著作都雄心勃勃,本书可以看作他通过强化理论雄心来更新电影研究的典范。他运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
曼弗雷德 韦克维尔特*的这本《为布莱希特辩护》梳理布氏晚年的戏剧思考,描述他生命末期的戏剧创作和实践活动,还原其日常生活、戏剧创作、社会生活和饮食起居。书里包含布莱希特晚年应对现实问题,以及他针对现实状况对自己的戏剧体系的总结和反思。本书适合戏剧学专业人员阅读。
《建构电影的意义:对电影解读方式的反思》是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 波德维尔的一部关于电影阐释与批评的著作,也是我们解读电影和展开电影批评的参考书,被电影理论家西摩 查特曼赞誉为 一部只有波德维尔才能完成的脉络清晰、纵横捭阖、旁征博引而又严谨的著作 。 在书中,波德维尔结合大量的案例,以探本溯源的民族志学者的理性冷静,回溯并检视了西方电影史上的电影阐释和批评实践,对受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主义等理论影响的各种电影解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批判,揭示出电影批评是如何成为一种机制惯例和逻辑推理活动的。而在文末,波德维尔更是提出 不要解读电影 ,提醒读者在阐释性批评之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精)》是美国电影教父罗伯特·麦基讲述电影对白创作心得的作品,是作者继《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后又一部新作。本书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重新定义对白,讲述对白的功能、表达内容、形式、技巧,对对白的修改提出指导,以生动的例子解析如何创造对白,本书对当代电影对白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断,并被译为西、葡、意、土、波兰等十几种语言。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 演技六讲 提供了重要语境。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 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文本。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是贾樟柯头十年电影生涯的创作笔记,以文字记录下他跌跌撞撞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如同贾樟柯手中的摄像机,面对物质却审视精神,直视社会剧变过程中的普通人,记录下不止一代人面对生活与未来的失落、彷徨与挣扎,在文字中,贾樟柯同样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人性深处的弱点,写下一路走来他的迷茫、孤独和对抗。从汾阳到北京,从北京到巴黎、纽约,贾樟柯不曾停止书写他的县城生活,刻写沉默的大多数埋藏在波澜不惊面孔下惊心动魄的生活,从县城一路走向世界。面对成功和赞誉,他时时警醒,努力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业余精神,以及对电影纯粹的热爱。拍电影,是他接近自由的方式。
本书以过去三十年表现在电影中的当代中国精神历程为基础,以 道德感 、 个人感 、 漂泊感 、 现实感 ,指代各个阶段表现在电影中的当代中国 情感结构 的主要类型。就本文的分析而言,贯穿全文的正是当代影片中所体现出的 政治世界 与 生活世界 辩证博弈,这一关系构成了分析 情感结构 的核心逻辑。
本书是专为表演专业艺考考生而撰写的实用指南。作者从梳理艺考 三关 的流程入手,宏观上提出了报考和应试时的注意事项与备考建议,又从自己十六年的考官经验出发,微观上提出了应对 三试 的策略,如应试时的着装、仪态、谈吐,朗诵材料的选择,小品风格的选取,以及命题表演的应对等,让考生对考试流程、内容和应考技巧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把握应考的主动权,从容应对竞争激烈的艺考。 全书还附有表演应试题型题库、朗诵材料库,北电、中戏、上戏、中传等院校招考专家的忠告,及毕业于上述院校的优秀演员的报考经验分享。
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总结了新世纪以来西方电影思潮和流派的八大走向及其主要观点,一至八章分别介绍了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行成的 现代性理论 ;以银幕为中心的电影研究趋势;后人类主义思潮和生态电影观以及生态思想对传统电影观念的重构等。下编主要是作者以其中某些观念或理路为基础,对中国电影所做的一些思考和理论回应,着重对国内电影中的革命叙事、 神经影像 、易装扮演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银幕内外的男性气质建构(1979 1989)》循着明星研究、男性气质研究的学术路径,以 十七年 电影的 工农兵 书写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的承袭与裂变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转型为背景,对20世纪80年代的男演员银幕内外的男性气质展开全面分析。这些男演员与其银幕形象共同演绎了新时期日益多元的男性气质,成为表征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的生动符号。
定格动画创作是动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开阔动画创作视野的一扇窗,定格动画凭借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现代广告中有着广泛应用。本书作者长期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作设计,具有丰富的动画创作经验。 本书由8章内容组成,从定格动画基础知识开始,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解读,生动形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什么是定格动画,定格动画的类型(包括定格偶动画、可塑性材料定格偶动画、组合性材料定格动画、实物定格动画、传统材料结合电脑技术定格动画、数字CG偶动画)、制作工艺和创作流程,定格动画拍摄过程中如何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包括形变动作、主体动作与次动作、动作设计中的时速与节奏),如何掌握拍摄过程中光影的辅助作用,以及如何开启创意构思、掌握创作方法,将好的创意与材料的选择相结合。当然,优秀的定
......
历史悲剧的维度 欧洲电影大师访谈与研究Dimensions of Historical Tragedy 作者:李洋 主编 ISBN:ISBN 978-7-5649-2807-0 定价:68.00元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分类:电影/艺术 库斯图里卡等欧洲著名导演谈谈论电影,在电影中找寻希腊悲剧的回响。作者简介李洋:本书主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主要研究电影美学与世界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 目录 总序 亚历山大 克鲁格眼睛是精神世界的帝国主义者 克鲁格访谈 1 幻想、公共领域与历史反思中的 谜电影 / 王佳怡 50 亚历山大 克鲁格生平创作年表 75 迈克尔 哈内克纳粹一代人的童年 哈内克谈《白丝带》 83 屏幕写作的艺术 迈克尔 哈内克访谈 122 迈克尔 哈内克:恐惧吞噬灵魂/ 汪方华 156 迈克尔 哈内克生平创作年表 196 埃米尔 库斯图里卡历史悲剧的维度 库斯图
本书基于剪映专业版软件编写,全书共9章。 ~5章为软件操作基础,为读者详细介绍剪映专业版软件的基础操作方法,循序渐进地讲解素材剪辑、音频处理、 运用和画面优化等内容;第6~9章为读者精心挑选了不同类型的热门视频制作案例,以实操的形式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使用剪映专业版软件制作不同短视频效果的方法。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除了必要的理论阐述,还采用了步骤导图的讲解模式,可以帮助读者轻松、快速地了解短视频制作的完整流程,掌握制作技巧。本书提供素材文件和效果文件,方便读者边学习边操作,提高学习效率。本书适合广大短视频爱好者、自媒体运营人员,以及想寻求突破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等学习使用。
新媒体动画作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量的积累,并且在艺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新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本书是对新媒体动画的一个整体梳理和总结,通过扎实的分析与研究,从概念、特征、类型、发展脉络、审美、产业、创作趋势、作品分析等诸多方面对新媒体动画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本书由十章构成,作者力图通过什么是新媒体动画、新媒体动画的发展脉络、新媒体动画的特征、新媒体动画的类型、新媒体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关系、新媒体动画的审美特征及问题、11部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动画作品赏析、新媒体动画的产业萌芽期、新媒体动画的创作趋势、新媒体动画发展展望等内容,分析比较新媒体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关系,试图探寻新媒体动画未来发展的可行性方向,从而丰富新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