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一本由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人写给大家的歌剧答案之书,是从文本到剧场,兼具学术与实践双重视野的难得之作。 本书面向可能走进歌剧院的每一个读者,以作者本人丰富的歌剧观演、制作经验为基础,以戏剧 情境 理论为依托,以瓦格纳的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对象,解答 什么是歌剧 、 当我们观看歌剧时,我们看什么 、 瓦格纳的 乐剧 创举何如 等话题,力求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越过屏障,为读者畅通欣赏歌剧、理解歌剧的路径,进而带我们领略这一综合性剧场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
本书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舞台化妆,以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现为目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结合各种自制模版的实用化妆造型教程。内容分为基础篇、演出篇和礼仪篇三个部分。基础篇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舞台演出中常使用到的各类产品和工具,具体分析了化妆和发型的基础技法。演出篇又分为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其他表演三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批经典角色形象的详细化妆步骤,后的礼仪篇是来自一线培训老师们提供的关于儿童演出的注意事项和礼仪方面的建议。 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化妆基础经验,通过阅读基础篇内容先掌握基础化妆手法并选择合适的化妆工具后,再选择演出篇中适合自己角色的妆容,根据实操步骤图进行临摹学习,直到熟练掌握。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由于平著,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再论 由二十二个单元(单元目录附后)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二十二个单元共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其中以《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中国舞剧述评》为主,该文35000字;《当代中国新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述评》是《当代中国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载 综论 )的姊妹篇;后两篇是对改革开放以来 革命历史题材 和 现实题材 舞剧的择优述评。第二板块为第五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对改革开放以来12位最有成就的中国舞剧编导进行述评,这12位编导大致可分为三代人:佟睿睿、王舸属第二代;周莉亚、韩真、孔德辛属第三代;其余8位属第一代。第三板块为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单元,分
苏珊 · 朗格说,“你愈是深入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形式的相似之处”。《舞自炼格》是一部聚焦中国舞剧结构专论的书。用 42 张图表清晰阐释了 79 年至今以舒巧女士作品为界碑的 21 部典型舞剧作品的结构样式。本书以“雅致的结构”、“精巧的结构”、“震慑的结构”三部分组成,每一部舞剧的结构剖析都包含分析文章、《结构细目表》与《原文本对照表》三部分。《原文本对照表》是对宏观舞剧选题的一种关照,算是陪同读者从进入一个崭新的话题开始,重新经历一次编导初拿到资料时的琢磨过程;《结构细目表》是精确到分秒的“句段”细究,作者们的踏实与功力见诸笔端。 行文理性的剖析中又力求可读与实用,希望它成为一本真正能为舞剧创作实践所用的手边书,希望它成为理论与创作握手的又一次挺进
《音乐剧基础教程》的内容可一学期学完,也可分两个学期来学习。全书共16章,分别为:音乐剧的定义与特征、西方音乐剧的诞生、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摇滚音乐剧与概念音乐剧、英国音乐剧、21世纪西方音乐剧、日韩音乐剧概况、中国音乐剧概况、音乐剧的剧作、音乐剧的音乐和演唱、音乐剧的舞蹈、音乐剧的视听、音乐剧导演、音乐剧表演、音乐剧鉴赏、音乐剧产业。每章结尾留有思考题,可供讨论与思辨。该教程既可作为音乐剧教育的基础理论教材,也可作为音乐剧爱好者的普及读物。 在此,谨向历年来介绍和研究音乐剧的前辈学者表示敬意,《音乐剧基础教程》的撰写建立在已有的学术成果之上,可以说他们也是这部教程不署名的作者。 音乐剧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艺术,音乐剧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虽然基础理论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本书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从*代现代舞者玛莎 格雷厄姆到50年代的阿尔文 艾利,作者清晰地展示了现代舞是如何诞生、发展以及确立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的。现代舞发端于20世纪初,*初的参与主体是白人女性(大部分为犹太人)、男同性恋者和非洲裔美国人,他们是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群。正是这一因素决定了:从诞生之初,现代舞的艺术诉求和表达方式就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舞者用身体发表着对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各种社会偏见的强烈抗议 从 艺术为谁服务?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到 怎样通过舞蹈来表现美国和美国人?身为一名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二战 之后,随着美国社会的繁荣发展,现代舞的政治诉求逐渐让位于纯粹的美学原则,并放下对抗性的姿态,与百老汇舞蹈和芭蕾舞等艺术类型进行了融合。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导演与舞台美术设计师在协同创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如何规避创作偏差、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以及如何保持团队成员间良好关系的问题等。书中详细阐述了舞台艺术创作的范围及特点,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及优化舞台艺术设计流程,尽可能完美呈现舞台效果。此外,本书还对未来晚会及舞台剧创作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跨界融合、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对于这些发展趋势和挑战,本书也进行了深度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资源整合和深入市场需求调研等。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舞台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三论》(简称 三论 ),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三论 由二十八个单元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第一单元至第十二单元主要述评张继钢、赵明、杨威、陈惠芬、王勇、苏时进、杨笑阳、杨丽萍、王举、王玫、万素、佟睿睿、王舸等13位国内最具成就的中国导演执导的大型舞剧;第十三单元至第十五单元主要是述评陈维亚、高度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舞作编导;第十六单元述评舞剧文学台本;第十七单元后主要就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历史舞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舞剧等进行述评;该书所评舞剧、编导、导演等对中国当代舞剧发展态势具有展望与引导作用。
由郭鹏和吴寒冰编著的《音乐剧与流行演唱实用教材》根据教学实践,针对音乐剧演唱的特点精选100首具有训练价值的中文歌曲编写而成。每一首作品都编写正式的钢琴伴奏乐谱,使演唱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歌曲。《音乐剧与流行演唱实用教材》为解决音乐剧演员演唱中文作品的技能技巧提供曲目参考,填补了音乐剧演唱教学中的中文教材空缺。
戏曲武功是戏曲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在前期腿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介绍戏曲跟头翻腾的理论及技巧问题,培养学生翻、腾、跌、扑的能力,以及运用跟头翻腾塑造剧中人物的能力。戏曲、舞蹈和杂技等艺术门类的演员和学员,通过长期的武功训练。能大大增强力度、速度、柔韧度、敏捷度、灵活性和耐力等,达到四肢灵活、姿态矫健、造型挺拔,进而使自身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具有健壮、匀称、和谐的塑型美.从而更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为剧目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戏曲武功教程是以日常教学和舞台实践积累为基础编著的,教程内容分为基础功、软毯子功、硬毯子功、桌子功、手跤功五类,共134个项目。此教程运用文字介绍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戏曲武功训练步骤、项目要求、抄法及保护方法,由易到难,便于循序渐进地学
假如我们放眼整个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一条“神—英雄—人”的发展路线:《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天神盗火受罚的故事,《熙德》讲述了英雄在道义与情义间的取舍,《戴爱丝·拉甘》讲述了通奸之人受到幽灵的折磨。这与现代戏剧的发展经历类似——“救世性反叛”戏剧也将目光投向天国的神,然后逐渐回到“社会性反叛”戏剧中的高举“个人”大旗的凡人英雄,最后到“存在主义反叛”中的无用之人。可以说,旧式戏剧完成了反叛的循环,戏剧在新一轮的循环中进入了现代戏剧。无论是旧式戏剧、现代戏剧还是当代戏剧,它们都处在循环的过程之中。书中所分析的九位戏剧家包括 : 易卜生、斯特林堡、契诃夫、萧伯纳、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奥尼尔、阿尔托以及热内,基本囊括了对现代戏剧做出很好贡献的大家。虽然这些戏
《野斑马》是以动物为表现对象的拟人化舞剧作品。其构思巧妙,情节感人,形象生动,在弘扬真善美之大爱的同时,每一个舞段都充满着活力。该剧音乐创作历时十三个月。作曲家力图把动物世界外在的鲜活灵性和人类世界内在的至纯情感完美细腻地融合在一起,“动”则惟妙惟肖,“静”则难以忘怀。
此为“王元化著作集”丛书品种之一。本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谈论戏曲的专题文集。包括《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胡适与京剧偶记》《谈折子戏》《谈基础与流派》《京昆丑角戏》《由伍子胥所想到》等篇章,原于2007年由上海书店社出版。作者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首先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鉴赏是要满足艺术享受,而这种艺术享受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作者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出于爱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讨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并告诫青年朋友:没有技巧,就没有京剧,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内涵,如果光遵守京剧前辈的规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辈一样去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展出风格和气派,就只能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模仿。此次再版这本
本稿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研究中心所编,主要收录国内戏剧学专业范畴内、反映国内戏剧学领域学术研究最新动态的学术性文章。本稿收录文章24篇,被分别编入“观念与理论”“熊佛西专题研究”“剧史与文化”“外国戏剧”“表导演研究”“现代戏曲专题”等六个部分。“观念与理论”的4篇文章论述了大学校园戏剧的模式,戏剧批评,戏剧评论者的难处,以及富连成班的戏剧与道德。“熊佛西专题研究”选取纪念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部分文章以及《熊佛西文集》的总序,以介绍熊佛西先生生平、作品及其艺术成就。“剧史与文化”“外国戏剧”论及了戏曲碑刻与明清汤帝庙剧场,晚明传奇中的思春戏,抗战时期红色戏剧团体赴陇东的活动,当代法国戏剧家“介入戏剧”的特征,“十七年”间《娜拉》的演出,等等。“表导演研究”是关于昆剧
本书是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老师结合多年昆曲推广实践写作的昆曲入门读物,在传授基本昆曲艺术知识的同时,也重在倡导昆曲+的艺术生活理念,将昆曲独具的中国文化之美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真正受益于典雅艺术。全书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从昆曲基本知识、经典剧目讲解、昆曲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呈现出昆曲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蕴、当代价值,以及在靠前上的重要影响力。本书图、文、声并茂,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扫码即可欣赏优美昆曲唱段,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是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入门导赏佳作。
《牡丹亭》,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描写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欢会,梦醒之后遍寻不得,伤情而死。杜丽娘的鬼魂找到柳梦梅,人鬼相恋。柳梦梅掘坟开棺,丽娘起死回生,最终结为人间夫妻。《牡丹亭》以“至情”为主题,歌颂超越礼教、生死的爱情,赞美自由之人性。 本书以明末朱元镇校刻本为底本校注整理,有详细导读和简明注释,并配以明清诸本绣像四十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