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粉墨欢娱:宁波戏曲简史(宁波文化丛书第三辑)
    •   ( 26 条评论 )
    • 友燕玲 著 /2021-08-01/ 宁波出版社
    • 本书以通俗有趣又不乏专业性的语言讲述宁波戏曲的前世今生。 绪论 概述宁波地方戏曲之于宁波地域文化的意义。后分为四个部分: 戏史记忆 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展示宁波戏曲的历史面貌; 戏种概述 畅谈越剧、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四个现存剧种之古往今来; 戏目杂谈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叙写; 码头 戏事 回顾了一些戏曲名家和旧闻轶事,讲述宁波城这个 戏码头 里的故事。本书既有对宁波戏曲历史发展的宏观叙说,又有对戏种戏目戏事的微观解读,反映了宁波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 ¥34.6 ¥72 折扣:4.8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
    •   ( 122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17/ 作家出版社
    • 《昆曲大观 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为杭州、温州、郴州三地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汪世瑜、沈世华 、龚世葵、张世铮 、王奉梅、雷子文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32.2 ¥67 折扣:4.8折
    • 川剧与巴蜀民俗(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02)
    •   ( 107 条评论 )
    • 杜建华 等著 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川剧是中国戏曲与巴蜀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三百年多年发展过程中的几起几落,无不与巴蜀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是国内从民俗学视域来研究川剧艺术发展与社会民俗关系的专著。作者从民俗学和戏曲学的不同维度入手,探讨了巴蜀民俗与川剧的共生发展、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本书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并配有数十幅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图书,也是广大戏曲爱好者了解川剧的一本绝佳读本。

    • ¥42.5 ¥85 折扣:5折
    • 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
    •   ( 74 条评论 )
    • 黄纯 /2018-06-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粤剧与中国大多数地区剧种一样,根源于乡土社会的祭祀戏剧或仪式戏剧,随后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晚清民国时期,是粤剧实现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承先启后,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话语并存,且相互碰撞、交融和异变的关键时期。广州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之一,粤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广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晚清民国时期甚至是广州城市文化的艺术折射和重要象征。因此,本书将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粤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演出形态、传播途径、演出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挖掘城市演剧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规律,拓展戏剧研究的理论视野,为传统戏剧在当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蓝本。

    • ¥39 ¥78 折扣:5折
    • 戏曲讲堂·豫剧板胡演奏艺术
    •   ( 36 条评论 )
    • 周武占 /2023-10-01/ 河南文艺出版社
    • 本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豫剧板胡的概述及演奏方法的叙述,后五章是实践性的练习、演奏和欣赏,包括豫剧四大板式过门演奏、常用曲牌演奏、常用情绪音乐演奏、豫剧板胡演奏唱段赏析、豫剧板胡演奏曲目赏析等。在呈现方式上,结合乐谱将板胡演奏音频(或视频)二维码同步提供给读者,可使读者通过视听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板胡的演奏特点,为读者学习、演奏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的常备书,可作为戏曲(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 ¥31.9 ¥49 折扣:6.5折
    • 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唱腔选集
    •   ( 44 条评论 )
    • 时白林 /2019-08-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该选集是从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黄梅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中整理编辑而成的。时间跨度约50年,共40个剧目,145个唱段,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帮腔、合唱等。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天仙配》《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江姐》等剧中的一些唱段。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六部门评为 经典作品 。

    • ¥39 ¥60 折扣:6.5折
    •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
    •   ( 14 条评论 )
    • 董新颖 著 /2014-12-0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董新颖著的《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对京韵大鼓的语言艺术及其语言风格做了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京韵大鼓艺术表演的实践,而且对于推动大鼓书、说唱及其他曲艺的艺术语言状况、语言艺术特点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尝试运用艺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解京韵大鼓的唱词,从而发掘京韵大鼓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全书共分7个部分。其中部分是绪论。第二至第六部分,即第1~5章,主要从基本句式、特殊词语、修辞手法、韵辙特点、语言特性来阐释京韵大鼓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特点。第七部分,即第6章是结论。

    • ¥45.1 ¥56 折扣:8.1折
    • 巾生今世:岳美缇昆曲五十年
    •   ( 92 条评论 )
    • 岳美缇 著 /2008-04-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昆曲对我来说,是一种感召,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它悠长历史的重量,感触着它繁华和败落的兴衰沉浮,也每天思考着它六百年生命的神秘基因,它让我们为之魂牵梦绕的魅力是什么?是一种美!一种凝聚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古典美,优美华丽的曲词、繁复精致的身段,无不充满了动人的美!它将文学、舞蹈、歌唱、表演极完善地糅合在一起。文人学者可以从曲词中看到中国文字的飞扬文采,音乐家可以从曲调里感受到传统丝竹的悠扬低回,园林家甚至可以从中体味中国园林的玲珑曲折,画家则于水袖翻穿间想象中国绘画的气韵生动。从不同角度去看昆曲,它都有着极丰富的内涵,为此,余秋雨老师说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典范,大家都为之盛赞。

    • ¥30.2 ¥42 折扣:7.2折
    • 越剧双语精选
    •   ( 7 条评论 )
    • 谢屏,赵志义 编译 /2013-06-01/ 杭州出版社
    •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全国、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杭州越剧院是杭州市重点艺术表演团体,有五十多年的建团历史。创作演出了一百多部优秀剧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是杭州市翻译协会的会长单位和杭州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翻译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本着 “立足杭州,服务浙江”的办学宗旨,作者谢屏、赵志义组织了外语骨干教师编辑和翻译了《越剧双语精选》,为越剧走出国门,宣扬中国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进行大胆的尝试,期望为杭州西湖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做出贡献。

    • ¥36 ¥48 折扣:7.5折
    • 阿甲戏剧论集(下、上)
    •   ( 25 条评论 )
    • 阿甲 著,李春熹 编选 /2005-0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阿甲同志导演和参加编写的历史故事剧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京剧《三打祝家庄》、《金田风雷》、《凤凰二乔》、《赤壁之战》,昆剧《晴雯》、《三夫人》、《朱买臣休妻》,粤剧《李香君》等,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有很大贡献。他又改编和导演了《白毛女》、《火烧望海楼》和《红灯记》等,对京剧表现现代生活进行了认真的、富有成效的实验和探索,闯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 阿甲的戏曲理论的特点:,它是从戏曲的实际出发,既来自他自己和同行们以至前辈的艺术实践经验,也来自同各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之中,是有的放矢,是为了解决实践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的,所以易于为广大戏曲演员所接受,感到说到了点子上。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既着重研究戏曲的特殊性,又很注意关于戏剧艺术的一般性的研究;既重视戏曲艺术传统的继承,又很强

    • ¥34.5 ¥46 折扣:7.5折
    • 中国越剧小百花唱腔精选
    •   ( 3 条评论 )
    • 浙江吴越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编 /2008-1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中国的越剧,从1906年在浙江嵊县(嵊州)诞生起,至今有102年历史,但与其他古老戏曲剧种比,她是年轻的。又因她生长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很早就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并善于吸收其他表演艺术和戏曲音乐方面的营养,就较快地丰富和发展起来。 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张桂凤、陆锦花、毕春芳、张云霞、吕瑞英、金采凤等群星璀灿,各创流派,越剧唱腔多姿多彩,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许多精彩唱段至今传唱不衰,成为经典。 越剧遭受十年文革的摧残,艺术人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为挽救危局,浙江省在文革结束后大量招收学员,并于1980年举行全省青年演员会演,1982年起,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小百花会演,1 983年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接着成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

    • ¥36 ¥48 折扣:7.5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上海 香港 台湾
    •   ( 163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15/ 作家出版社
    • 《 昆曲大观 名家访谈:上海 香港 台湾 》 为上海、香港、台湾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蔡正仁、岳美缇 、华文漪 、梁谷音、张洵澎、王芝泉、计镇华、郑培凯、王安祈、张静娴等近三十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 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33.1 ¥69 折扣:4.8折
    • 锣戏与中原俗曲(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10)
    •   ( 37 条评论 )
    • 赵君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中原俗曲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概念本身产生较晚,但由于它的客观存在以及与传统音乐文化较直接的承传性,从而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书对中原俗曲文化的形成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对其整体性风貌做了全面梳理,同时对锣戏的历史、艺术特征和价值进行了整体性呈现。作者通过对该剧种的形成时间、流布地区、戏曲班社、音乐本体、表演艺术和剧目文本等多方面的梳理,具体分析了其独特性的根源,以便让读者对中原俗曲文化有一个具体、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 ¥48.8 ¥75 折扣:6.5折
    • 越剧老生泰斗-张桂凤文论集
    •   ( 3 条评论 )
    •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 上海越剧院 著 /2014-06-01/ 上海文化出版社
    • 《越剧老生泰斗—张桂凤文论集》是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先生的文论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谈艺,是张桂凤先生对自己越剧艺术生涯的总结,有对于角色扮演的体会、舞台造型和唱腔的创新、艺术道路和艺德的总结。第二部分:文论,是戏曲界名家对张桂凤先生越剧艺术的评价和总结。第三部分:回忆,是张桂凤先生的同事、学生以及家人对张先生的追忆和怀念。全书文字质朴、感情浓厚,能够全方位立体的反应越剧老生泰斗张桂凤先生的舞台艺术和生活上的全貌。

    • ¥47.5 ¥58 折扣:8.2折
    • 戏剧、革命与都市旋涡——1930年代左翼剧运、剧人在上海
    •   ( 116 条评论 )
    • 葛飞 著 /2008-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总有忘不掉的,也总有记不起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使得我们不断谈论这座城市、这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今人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相对于诗人的感伤、客子的怀旧或者斗士的抗争,学院派对

    • ¥33.8 ¥42 折扣:8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南京 苏州
    •   ( 157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16/ 作家出版社
    • 《 昆曲大观 名家访谈:南京 苏州 》 为南京、苏州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张继青、范继信、石小梅、胡锦芳、李鸿良 、吴新雷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 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32.2 ¥67 折扣:4.8折
    •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 (五)
    •   ( 34 条评论 )
    • /2022-02-25/ 古吴轩出版社
    • 本书所记潘伯英、黄异庵、杨振新、曹啸君、尤惠秋、邢瑞庭均为苏州弹词界造诣优秀的前辈艺术家,他们引经据典,面风、手势、眼神配合到位,表演炉火纯青。书中客观记录了他们跌宕动人的艺术生涯,展示了他们对弹词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弹词艺术凝结着他们毕生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他们既是传统流派的继承者,又通过各自长期的艺术实践在说噱弹唱演诸方面,独具风格,自成体系。本书为研究苏州评弹历史,传承评弹艺术,发展与创新评弹事业提供经验和指导。

    • ¥41.7 ¥58 折扣:7.2折
    • 轻松学沪剧唱段108首
    •   ( 16 条评论 )
    • 奚耿虎 主编 /2015-08-01/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沪剧是上海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农村,发展于都市,流传于江南,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也颇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沪剧善于表现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很接地气。沪剧的唱腔是以抒情、柔美、儒雅、动听见长,并创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 《轻松学音乐 沪剧唱段108首》所选曲目基本上是以广大沪剧戏迷们所熟悉、会唱的为主,包括沪剧各流派的代表作,以及一些流传甚广的(传统和近年来新创作的)经典唱段。但由于篇幅的局限,只能选其部分。

    • ¥35.5 ¥45 折扣:7.9折
    • 中国秦腔
    •   ( 22 条评论 )
    • 焦文彬阎敏学 著 /2005-04-01/ 陕西人民出版社
    • 秦腔的广泛流传对各地戏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山西、河北、湖北、北京、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梆子声腔剧种,往往都称“秦腔”或“梆子”,并用秦腔音乐。鲁迅就曾在追述家乡绍兴戏时认为,“明末李自成闯荡天下是带着米脂的戏班子的,戏班子中有人流落到绍兴,于是就有了绍兴戏,故绍兴戏要比毗邻的嵊县越剧刚硬得多,实是秦腔的旁支兄弟。” 《中国秦腔》共10章,从秦腔历史、秦腔文学、秦腔音乐、秦腔表演、秦腔舞美、秦腔班社、秦腔理论研究和秦腔的流播与影响等方面系统介绍和研究了秦腔的历史和现状,并有珍贵的图片资料200余幅。 全书共50万字,并附有彩色及黑白插图200余幅,精美大气,书中除对秦腔作为中国戏剧的一支,与其他戏种的同与异做了充分阐述外,还以翔实的历史资料,雄辩的论证语言,对秦腔

    • ¥41.2 ¥55 折扣:7.5折
    • 川剧经典唱段100首
    •   ( 41 条评论 )
    • 彭潮溢 编著 /2013-01-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川剧经典唱段100首》共由五部分组成。部分是高腔唱段类,计六章。顺序为【端正好】、【新水令】、【香罗带】、【江头桂】、【红衲袄】和【梭梭岗】。如遇该唱段跨多个类别或声腔,则按唱得多的那个类别或声腔归属。第二部分是胡琴唱段类,分为【西皮】和【二黄】两部分。其中【二黄】含正调二黄、阴调(反调二黄)、平板。第三部分是弹戏唱段类,分为【甜皮】(又称【甜平】、【甜品】)和【苦皮】(又称【苦平】、【苦品】)两部分。第四部分是昆腔唱段类。第五部分是灯戏唱段类。

    • ¥49.5 ¥66 折扣:7.5折
    • 浙江婺剧孤本剧目研究
    •   ( 25 条评论 )
    • 陈美兰包华升 /2014-06-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浙江婺剧孤本剧目研究》为 2013 年度立项的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是对现存的两本婺剧手抄孤本进行的整理研究。该书将手抄孤本进行扫描影印的同时,对其中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文字与符号整理,并以“按语”的形式对一些婺剧抄本特有的语言符号加以了解读与研究。

    • ¥49.1 ¥85 折扣:5.8折
    • 田沁鑫的戏剧场
    •   ( 288 条评论 )
    • 田沁鑫 著 /2010-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喜欢一种生活,极致——幻灭。不是人间颜色,找不着。极致不出去,幻灭也就可惜了。还是,凑合做戏吧。 戏是一种寄情手段,是梦。铃儿响了,场灯黑了,那个极处的舞台亮了……睁着眼,梦了…… 极致,幻灭,都在那儿了……

    • ¥35.5 ¥45 折扣:7.9折
    • 西藏藏戏形态研究
    •   ( 75 条评论 )
    • 李宜辛雷乾 /2016-09-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西藏藏戏在广泛吸收本土苯教祭祀仪式,佛教羌姆舞蹈,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印度外来文化的滋养而形成。戴面具表演时藏戏的基本特征。藏戏面具中不同色彩的面具不仅象征角色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其个性特征,同事也蕴含着对角色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评判。西藏藏戏服饰既汲取了藏民族生活袍服风格,又深受宗教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城市化、浓郁的文化象征意蕴以及实用性和美化性兼容的特征。藏戏唱腔具有以人定曲,专人专曲、高亢悠扬等风格特征。民间传统藏戏班、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共同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统统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形成业余演出团体和专业演出团体彼此互补、统统传承藏戏的局面。

    • ¥34 ¥6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