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 吴地因缘 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 江湖际遇 ,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 小社会 。 书里乾坤 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 一部南词,半生衣食。 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 人说书,书说人。 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 雅俗之间 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 光前裕后 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绘画本)(共10册)》包括《宇宙锋》、《樊江关》、《穆桂英》、《白蛇传》、《钗头凤》、《窦娥冤》、《十五贯》、《玉堂春》、《四进士》、《窦尔敦》十本古代戏曲故事。《宇宙锋》:秦二世时,赵高专权,右相匡洪正直无私,不肯趋炎附势。赵高为拉拢匡洪,借二世之口,将女儿赵艳容嫁与匡洪之子匡扶,结成儿女亲家。不料匡洪并未改变立场。赵高遂遣人盗取匡家“宇宙锋”宝剑,行刺二世以嫁祸匡洪,结果匡洪被杀,匡扶逃走,艳容回家独居。二世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不齿其父为人,又恨二世荒淫无道,借被二世召至金殿之际,假装疯癫,痛骂二世,以抗强暴。《樊江关》本书根据同名京剧编绘。说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率部将薛仁贵御驾亲征,被困锁阳城、白虎关。薛仁贵遣人至樊江关调儿媳樊梨花兵马救驾,
杨和平编著的《民间曲艺》涵盖了中国民间曲艺的各类品种,从较为宏观的视野出发,在田野调查掌握一手资料的的基础上,对中国民间说唱所包含的评书评话、相声快板、大鼓杂曲、鼓词走唱、弹词时调、道情琴书、牌子曲及少数民族说唱等,进行了宏观有机动态的理论与实践把握,既尊重历史存在的事实和田野调查现状的实际,又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声像图谱齐全,从而客观公允地展现民间曲艺的全貌。
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关于说书艺人活动的记载。 这本书将为大家进行曲艺溯源,介绍贾凫西和 木皮鼓词 、弹词艺术前后四家、说书名家柳敬亭、石玉昆和《三侠五义》等内容。
《相声大师》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相声艺术百年间的发展历程和那些相声大师的传奇人生。 张三禄、“穷不怕”朱绍文、“万人迷”李德铴、张寿臣、“小蘑菇”常宝垄、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曾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欢乐。张寿臣的《三近视》、马三立的《买猴》、刘宝瑞的《连升三级》、侯宝林的《改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脍炙人口的名段也以相声艺术的特有方式刻画了每个时代的众生相和当时人们的特殊情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妇孺皆知的相声大家正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去。 大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给各个时代的笑声却成为永恒的记忆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小橘灯”非遗文化普及读本·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曲艺杂技卷》包含全国各地的上百种曲艺文化遗产,这些曲艺杂技形式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多半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义务去了解这些中华文化中的精粹,让这些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永远流传下去。
本书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子弟书”是说唱文学的一种,起源于乾隆年间,在清代中后期盛极一时。流传下来的版本也非常多,但以车王府收藏的子弟书数量多,且质量较高。“车王”是成吉思汗直系子孙车登巴咱尔王的简称,车王府藏子弟书即车王府所收藏的子弟书。大量叠词的使用是子弟书的一大特点,王美雨编著的《车王府藏子弟书叠词研究》即对这些子弟书中的叠词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以期对近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人口文化丛书:相声小品集》的作者多为人口计生战线基层的工作者和关心支持人口计生事业的各界人士。作品的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和人口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相信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的人口文化观念的形成,并成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开展文艺活动的良师益友。 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地感受到7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人口文化建设的关注与支持。在此,我们向每一位热心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没有留下明确的通讯方式,我们虽几经努力,但还是未能与他们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自己的作品收录在本丛书中,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周良与苏州评弹研究论集》的编写旨在推动苏州评弹理论的研究与学术交流,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对多个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周良在苏州评弹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周良在评弹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苏州评弹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周良作为艺术管理者所体现出来的的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