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1-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听声 耳畔苏州·评弹
    •   ( 523 条评论 )
    • 潘讯 /2016-03-02/ 古吴轩出版社
    • 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 吴地因缘 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 江湖际遇 ,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 小社会 。 书里乾坤 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 一部南词,半生衣食。 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 人说书,书说人。 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 雅俗之间 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 光前裕后 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 ¥22 ¥36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 绘画本(10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李白英 /2005-05-0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绘画本)(共10册)》包括《宇宙锋》、《樊江关》、《穆桂英》、《白蛇传》、《钗头凤》、《窦娥冤》、《十五贯》、《玉堂春》、《四进士》、《窦尔敦》十本古代戏曲故事。《宇宙锋》:秦二世时,赵高专权,右相匡洪正直无私,不肯趋炎附势。赵高为拉拢匡洪,借二世之口,将女儿赵艳容嫁与匡洪之子匡扶,结成儿女亲家。不料匡洪并未改变立场。赵高遂遣人盗取匡家“宇宙锋”宝剑,行刺二世以嫁祸匡洪,结果匡洪被杀,匡扶逃走,艳容回家独居。二世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不齿其父为人,又恨二世荒淫无道,借被二世召至金殿之际,假装疯癫,痛骂二世,以抗强暴。《樊江关》本书根据同名京剧编绘。说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率部将薛仁贵御驾亲征,被困锁阳城、白虎关。薛仁贵遣人至樊江关调儿媳樊梨花兵马救驾,

    • ¥27.7 ¥68 折扣:4.1折
    • 相声大师:曲艺中国
    •   ( 6 条评论 )
    • 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 编 /2009-02-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北京永定门外,天坛西边,是老北京的天桥。早年间这里是名闯遐迩的繁华市场,从茶楼、饭馆到摆摊卖艺,以及说书、唱曲儿的娱乐场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有。这里既是平民百姓的乐园,也是北京民俗文化的摇篮,就连一些达官贵人也经常被天桥的热闹吸引,到此游玩。《北京见闻录》中就曾经记述道:“天桥市场,在天桥西南沟旁。场有七巷,命相星卜,镶牙补眼,收买估衣和当票等浮摊,以及钟表,洋货,靴鞋各肆,皆在北五巷。饭铺,茶馆则在南二巷。”文人墨客曾赋诗描绘当年天桥的热闹景象:“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阳颜色好于花,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一百多年前,相声就是在这里发源的。根据《江湖丛谈》记载,代相声艺人张三禄当年在天桥,“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自称其艺为相声”。其后,人称“穷

    • ¥12.6 ¥16 折扣:7.9折
    • 包袱抖不完-裘英俊相声作品精选
    •   ( 64 条评论 )
    • 裘英俊 编著 /2010-07-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分传承篇和创新篇两部分,各12篇相声段子文本,共24篇,集结了多年来裘英俊创作改编的相声作品文本以及相声广播界同事们的“透底爆料”。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李英华台长和著名曲艺理论家、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为其题序。另外作者的搭档以及几位电台的编辑、导播、主持人分别写了各自眼中的裘英俊。

    • ¥28.4 ¥33 折扣:8.6折
    • 民间曲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
    •   ( 5 条评论 )
    • 杨和平 著 /2015-03-01/ 学苑出版社
    • 杨和平编著的《民间曲艺》涵盖了中国民间曲艺的各类品种,从较为宏观的视野出发,在田野调查掌握一手资料的的基础上,对中国民间说唱所包含的评书评话、相声快板、大鼓杂曲、鼓词走唱、弹词时调、道情琴书、牌子曲及少数民族说唱等,进行了宏观有机动态的理论与实践把握,既尊重历史存在的事实和田野调查现状的实际,又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声像图谱齐全,从而客观公允地展现民间曲艺的全貌。

    • ¥29.5 ¥35 折扣:8.4折
    • 逗你没商量——相声界奇闻趣事
    •   ( 77 条评论 )
    • 孙福海 著 /2007-01-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 现在,相声界出于行业保护之目的的“春典”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该书还介绍了相声艺人“行规”的出现、“春典”即“行话”的使用、拜师收徒的规矩等,这也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作者作为天津市曲艺团的领导,就曾用“春典”为赴外地演出的演员送行,一共十二个字,却有十一个字为“春典”,美好的祝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全部彰显在诙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中,可称为使用“春典”的“经典”。 作者相信对于相声外行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可以了解相声简略的历史,了解相声历史上的诸多相声名家,了解相声工作者们为相声事业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对于相声业内人士来说,也会大有裨益,可以对相声加深理解,学习老艺术家为相声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作者想,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并重,是该书的*特点。

    • ¥27 ¥36 折扣:7.5折
    • 逗你没商量——相声界奇闻趣事
    •   ( 112 条评论 )
    • 孙福海 著 /2007-01-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 现在,相声界出于行业保护之目的的“春典”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该书还介绍了相声艺人“行规”的出现、“春典”即“行话”的使用、拜师收徒的规矩等,这也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作者作为天津市曲艺团的领导,就曾用“春典”为赴外地演出的演员送行,一共十二个字,却有十一个字为“春典”,美好的祝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全部彰显在诙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中,可称为使用“春典”的“经典”。 作者相信对于相声外行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可以了解相声简略的历史,了解相声历史上的诸多相声名家,了解相声工作者们为相声事业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对于相声业内人士来说,也会大有裨益,可以对相声加深理解,学习老艺术家为相声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作者想,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并重,是该书的*特点。

    • ¥27 ¥36 折扣:7.5折
    • 中国读本-中国的曲艺
    •   ( 284 条评论 )
    • 薛宝琨 著 /2010-09-01/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关于说书艺人活动的记载。 这本书将为大家进行曲艺溯源,介绍贾凫西和 木皮鼓词 、弹词艺术前后四家、说书名家柳敬亭、石玉昆和《三侠五义》等内容。

    • ¥19.5 ¥26 折扣:7.5折
    • 曲艺中国:板声大师
    •   ( 9 条评论 )
    • 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 编 /2009-02-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说破芸芸众生相,唱尽悲欢离合腔”。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在北京天桥的茶馆酒肆,还是成都的街头巷尾,或者山东临清的运河码头,快板书一直是不同时代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曲艺形式。当年一个走红的快板艺人绝不逊色于几十人组成的戏班子,一人能顶一台戏。由此可见快板的艺术魅力。 快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板书的群众影响力达到了*,田间地头和学校厂矿到处可以听到清脆的竹板声,人人都能唱两句快板词。许多人至今珍藏着登台表演的青春记忆。在那个文娱生活近乎荒漠的年代,快板不仅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承载了不只一代人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爱情的集体记忆。 仅仅依靠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却能够穿越历史滚滚烟尘,活跃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快板,它是如何诞生的?又经历过怎样的

    • ¥18.1 ¥23 折扣:7.9折
    • 刘宝瑞表演相声精品集/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
    •   ( 11 条评论 )
    • 王文章 主编 /2003-11-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相声是产生于北京一带的“平民艺术”,至今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它的艺术元素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的俳优,但形成“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则是近代艺人的创造。它的以“说”为主要表现功能,以“抖包袱儿”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表演,是直接抓住观众的法宝。其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是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愿望,这就为表演抓住观众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我们读名家的表演精品,会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相声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相声演员在观众的直接反应中,不断加工锤炼观众喜爱的作品,才使之成为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是支撑相声艺术延续发展和保持其审美特性的基础。今天,这些作品不仅仍然可以为观众带来愉悦,

    • ¥28.8 ¥40 折扣:7.2折
    • 中国曲艺艺术赏析
    •   ( 68 条评论 )
    • 杨和平 /2011-09-01/ 苏州大学出版社
    • 本书内容介绍:曲艺的“说唱”是通过“说功”和“唱功”,包括表情动作、身段舞蹈等辅助表演的“做功”来完成的。其中“说功”讲求吐字、摹神、使噱、变口、贯口、批讲、口技等功夫的运用;“唱功”讲求行腔、送字、传声、抒情、酿味等功夫的运用;“做功”则讲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及点到为止的传神示意。使用的道具,或以鼓、板等乐器兼用,或以扇子、醒木、手帕充任。其中,虚拟示意表演的写意性很强,所谓”转一个身十万八千里,换一副相老叟成孩童”。但无论怎样“做”,都要求不使其破坏听众对“说唱”的“听觉”欣赏,分寸感要求极强。

    • ¥21 ¥28 折扣:7.5折
    • 元杂剧史
    •   ( 1 条评论 )
    • 李修生 著 /2002-04-01/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 修生学兄新著《元杂剧史》出版了。他嘱我谈点感受。我虽浅陋,但也略知著述的甘苦,知道这部著作的分量,本着向他学习的精神,便欣然从命了。 我和修生学兄相知多年了。记得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准备重新出版。当时,修生兄等一批参加该书修订的年富力强的学者,集中在中山大学,和王季思老师一起研究修改方案。趁此机会,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邀请修生兄作了学术报告。那一天,教室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修生兄声音洪亮,神态从容,条分缕析,新见迭出,使同学们大开眼界。我坐在后座,仔细聆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记得听课后,季思老师嘱我认真向兄弟院校的同辈学者学习。我自知一向浮躁,更应多向严谨沉稳、功底扎实的修生兄求教。此后,我们又都担任过中文系主任。常有机会在工作会议和学

    • ¥14.2 ¥18 折扣:7.9折
    • 相声大师:曲艺中国
    •   ( 21 条评论 )
    • 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 编 /2011-02-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相声大师》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相声艺术百年间的发展历程和那些相声大师的传奇人生。 张三禄、“穷不怕”朱绍文、“万人迷”李德铴、张寿臣、“小蘑菇”常宝垄、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曾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欢乐。张寿臣的《三近视》、马三立的《买猴》、刘宝瑞的《连升三级》、侯宝林的《改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脍炙人口的名段也以相声艺术的特有方式刻画了每个时代的众生相和当时人们的特殊情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妇孺皆知的相声大家正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去。 大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给各个时代的笑声却成为永恒的记忆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 ¥14.2 ¥18 折扣:7.9折
    • 中国相声史
    •   ( 131 条评论 )
    • 王决汪景寿,(日)藤田香 著 /2012-01-01/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中国相声史》本着厚今薄古的精神,重点放在清代相声成形以后。这是因为:,相声溯源部分已有多部著作论及:而从清代相声成形以后直至当前,这部分尚属空白。第二,王决同志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从清代相声成形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宝贵史料,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全书分三编,并附录《北京传统相声目录》、《新中国成立后相声新作目录(北京地区部分曲目)》、《相声师承关系表》。

    • ¥25.5 ¥34 折扣:7.5折
    •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相声
    •   ( 19 条评论 )
    • 蒋慧明 编著 /2008-09-01/ 中国文联出版社
    • 相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只用短短的一段话语,就能让大家捧腹不已,其艺术感染力极强。我们观看相声,一般只记住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而不知道艺术家们在舞台背后创作的艰辛。本书以朴实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我国从古到今一代代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的非凡表演和艺术历程,以故事贯穿整个相声艺术发展史。读者能从富有趣味的语言中学到更多的相声知识,体会更多的艺术乐趣。

    • ¥20 ¥20 折扣:10折
    • 逗你玩:草根幽默的复兴之路(赠相声CD,抽德云社门票)
    •   ( 23 条评论 )
    • 徐德亮 著 /2006-05-01/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德亮贤弟又要出书了,我很欣慰啊。 自九七年与徐贤弟相识,算来已是十年光景了。这个相交的过程,可谓由浅入深。那时的徐贤弟,与其他同龄人比较起来,便有极大的不同。他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并且对曲艺情有独钟———相声、单弦、京韵大鼓都下过工夫。更因为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书卷气。北京德云社的初期,是相声鼓曲一起演出的形式。徐贤弟那时身兼数职,既说相声也唱单弦。曾有曲艺界前辈对徐贤弟大加赞赏,称这样的男单弦实在不可多得。他的嗓子偏窄,我常开玩笑说他“叽嘹叽嘹”的。但他懂得扬长避短,不但巧妙地化解了嗓音的缺憾,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韵味。 徐贤弟的相声也很是有点意思。早年他偏重文哏,表演的都是《对春联》、《文章会》等。但此类作品,文雅有余,实用不足。我曾与徐贤弟探讨

    • ¥11.5 ¥23 折扣:5折
    • 车王府藏子弟书叠词研究
    •   ( 12 条评论 )
    • 王美雨 /2013-12-01/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子弟书”是说唱文学的一种,起源于乾隆年间,在清代中后期盛极一时。流传下来的版本也非常多,但以车王府收藏的子弟书数量多,且质量较高。“车王”是成吉思汗直系子孙车登巴咱尔王的简称,车王府藏子弟书即车王府所收藏的子弟书。大量叠词的使用是子弟书的一大特点,王美雨编著的《车王府藏子弟书叠词研究》即对这些子弟书中的叠词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以期对近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 ¥19.4 ¥23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