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元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戏曲艺术经历了强烈的反弹后,开始逐步下滑。许多人纷纷探讨其中的原因,感叹者有之,忧虑者有之,呼吁革新者有之,建议培育市场者有之。无奈剧院前仍然门可罗雀。城里的剧团为生存所迫,只好转战乡村,寻找衣食父母。与此同时,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鱼贯涌入,千奇百怪,让人眼花缭乱。人们还来不及闹清弗洛依德、萨特的国籍,身边的生活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弃田不耕,佝偻提携,跑到城市掏金;国企优化组合,工人分流下岗,弃工从商;外资内资大融合,企业林立,地产兴旺,总经理、董事长遍布街头巷尾;办公革命兴起。电脑、互联网迅速普及于是在我们这个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的国度里,就被称为进入了“知识密集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刘秀梅、张福海主编的《戏剧鉴赏》书的编写汇聚了众多戏剧方面专家与学者,是大家理论研究的创见与结晶,也是大家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全书分绪论及上下篇,共九章。 绪论部分,主要从戏剧艺术的鉴赏视角,从学理层面,诸如“戏剧鉴赏的艺术再创造”、“戏剧文化特征的审美鉴赏”、“戏剧艺术特性的审美鉴赏”等几个方面,进行戏剧艺术的知识性提升和把握。章至第七章是西方戏剧鉴赏部分。第八章至第九章是东方戏剧鉴赏部分。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教材,也适用于戏剧影视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同时,也可供戏剧影视界创作人员和爱好者的阅读。
学唱的人常为找谱子而大伤脑筋,国外的歌剧咏叹调集子版本很多,有的偏重收意大利作品,有的则偏重收法、德、奥、俄作品,即使你买到两三种版本,也未必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曲目。尽可能地将各种版本中的常用曲目集中起来,译编一套适合我们自己需要的咏叹调集子,是我们多年来的梦想。如今,由于香港美新艺术协会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一集以周枫在1956年译成的《西洋古典歌剧选曲(男高音用)》稿本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声乐教学、演出、比赛、创作和欣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曲目作了一些调整,使之更具有实用性。中文歌词直接译自意、法、德、俄原文,并作了比较认真的推敲,使之尽量做到既符号原文的意思,又便于演唱。
《京剧入门与鉴赏》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发展史、京剧剧目、京剧行当、京剧音乐、京剧舞台美术、梨园佳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我国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波涌浪翻,高潮迭起。其中,元杂剧的辉煌、明清传奇的鼎盛、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的五彩缤纷,则分别代表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三个黄金时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无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艺苑姹紫嫣红,辉煌灿烂,叫人眼花缭乱。
从昆曲源远流长的春夏秋冬到古往今来的经典剧目,从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的星云流变到曲谱声律的舞台表演, 600年来昆曲史上的风云盛事都在书中条分缕析地尽情展示。该书最后部分更见功力,中国昆剧史上所有大事无不一一记载。全书不仅内容细致、深入,全面而系统,具有严肃的学术性,而且文字清新流畅,又配以800多张精彩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极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书中许多老照片都是次面世。陈砚秋、俞振飞以及继字辈、传字辈等众多名家大师的风采神韵都可由此窥视。弥足珍贵的是,该书收录了如明代万历年间汤显祖在世时的《牡丹亭》木刻版珍本,清李翥冈抄本《昆剧全目》(同治内廷本)这样的海内孤本,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外,为便于外国朋友了解、欣赏中国昆曲,该书每部分还辅以简洁的中英文提要。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是从演出的角度,对影戏艺术形态及其特征所作的探讨,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影戏”之名,出于宋代。北宋《事物纪原》一书就载有“影戏”一条。
慕百锁(1928—2000),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中央戏剧学院灯光设计专业教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博学多才,功力深厚,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慕百锁文集:舞台美术》是他几十年教学、创作的总结,收集到的篇幅虽然不多,但读者仍能从他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精神。他的创作理论必将给后人以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行走在的改革开放道路上,中国戏曲也从新时期走到后新时期再经历了世纪转换,留下诸多值得我们从学理层面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李祥林所著的《中国戏曲的多维审视和当代思考》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戏曲为主视点,立足当代学术理念,面向当代艺坛现实,运用多维知识及视角考察、剖析、阐释和反思戏曲艺术在当今中国的存在态势和命运轨迹,从而为大家认识和把握这个时期的戏曲脉动,为当代社会背景下本土戏曲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图文并茂的全方位介绍中国戏剧,包括戏曲的起源、戏曲音乐、舞台艺术、戏曲人物、习俗,服装鞋帽、戏曲脸谱等等。通过阅读《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能让读者对中国戏剧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能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乐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近年来在多所音乐院校开始开设音乐剧这门课程。但现在可以搜集到的音乐剧作品集多为西方作品的汇编,很少对中国的音乐作品进行系统地收集与整理,这无疑对课程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中国音乐剧(经典唱段选编1)》作者收录了将近40首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音乐剧选曲,其中包括《金沙》《蝶》《同一个月亮》《白蛇传》等音乐剧的唱段。曲目内容根据作者常年的音乐剧教学经验及同行间的探讨,并按照难易程度编写而成,适用于大中专院校音乐系音乐剧专业及选修音乐剧课程的学生以及大众音乐剧爱好者。
《艺术管理:表演艺术组织管理》围绕表演艺术组织的运营管理,以表演艺术组织的历史、现状、生产、营销、人员、资金为顺序进行安排。为了便于阅读,采用了大量图形和表格,力图做到准确、易理解、有吸引力。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教材,在多数章节后面安排了案例介绍。
图书名称: 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 ISBN: 9787810851206 开本: 大度32开 出版时间: 2002-10-01 版次: 1 印次: 1 著者: 施旭升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儿童戏剧魔法棒》是台湾香港两地重量级儿童戏剧导师王添强、朱曙明,专为中国家长和老师们打造的接地气的儿童戏剧入门书,实用的儿童戏剧活动案例。1部戏——《长毛朱的衣想世界》5套教案——调皮的小手帕、远古怪兽、手帕布袋戏、孤独的衬衫、衣物小红帽87个戏剧游戏——节奏进行电风扇、打招呼、特定空间、巡回演出……手把手教你如何开展儿童戏剧活动。二位老师在书中告诉你:儿童戏剧到底什么样?在生活中,你能跟孩子做些什么样的戏剧活动?在课堂里如何开展教育戏剧活动?和孩子一起看戏都要注意些什么?
《凯特·迪卡米洛作品典藏:魔术师的小象》一次看似平常的唤醒了男孩彼得模糊的梦——原来他还有亲人在世,原来他的妹妹还活着!而且只要跟着小象,就能找到妹妹!但这又像一记重拳将他打落谷底,因为在巴尔提斯市,从来没有小象出现过…… 魔术师正在这个小镇进行盛大的巡回表演。可是,一个失败的魔法却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意外事故。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头小象! 随着这头小象的从天而降,彼得的人生也被改变了……
该教程选用大量欧美音乐剧的常用曲目,并在乐曲后加入了歌词的中文翻译及对曲目剧情的介绍,并配以MIDI伴奏带,这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音乐剧这一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急需一套完成、并具体系化的教程,李涛的这套教程可能会弥补这一缺憾,成为一套的教程流通于各大音乐院校。
《戏剧人物服装设计:韩春启舞台作品精选》是韩春启对戏剧、舞蹈等舞台服装设计的创作总结。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艺术创作实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一个设计者在舞台服装设计领域的历程。书中呈现了大量的设计效果图,从中可以看出设计者的不同风格与创作轨迹。这些设计图均是演出的实例,对专业师生和从事舞台服装设计的人员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戏剧人物服装设计:韩春启舞台作品精选》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针对性强,既适合专业院校师生使用,又可供服装设计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