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戏剧导演的理论研究,也是一部较全面的教材。本书正是为有志于成为这样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青年而编写,力求告诉有志者,如何认识戏剧本体,如何掌握戏剧的种种艺术手段,并详细阐述导演艺术创造规律与工作方法。本书按教学的程序写,不把它写成纯导演理论著作,也不是写只讲操作的技术教材。体例上从元素解析、创作过程到导演观念的阐释;论述上注意顾及初学者,注重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列举大量演出实例,深浅适宜;内容上注意吸收和融汇外各家导演学派之长,力图把它写成一部视野开阔、能为导演教学和导演创作人员有所遵循的教材型学术著作。本书尽管没有深奥的理论表述,但视野开阔、立论中肯、论域系统、实例丰富,是一本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导演的好教材。
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着重论述图像与戏曲的关系,探讨图像的产生、功能及其表现方式的演变;根据戏曲场上案闲兼备的特点,论述图像与演出的关系,等等。下编则主要是由图像引发的对于戏曲演剧形态不同侧面的研究,如明清传奇演出与砌末、与脸谱,开场形式流变考述,剧本中梦境 与舞台搬演等。
本书章,内容是前人多次涉及过的,如今我力求写出新意。 后边的三章,是我看戏多年的感悟,积郁心中很久了,如今写就争取一步到位。
《中国京剧(阿拉伯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京剧,从中国京戏脸谱入手、阐述京剧诞生的历史,介绍京剧舞台与道具、经典剧目、名角、以及表演艺术等。
《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和保护单位为漳州市木偶剧团。本书记录了自1959年建立漳州市木偶剧团这一专业剧团后,“北派”传统蓬勃发展、人才辈出的经历,择取木偶表演、偶形雕刻、音乐舞美、教育传承等方面老中青三代突出人物,并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资料整理工作,结集成书,以便读者对漳州布袋木偶戏人物及历史产生全面了解。这是第一份记录漳州布袋木偶戏人物的资料。
《京剧剧目初探》收录一千三百余个京剧剧目的剧情说明,按剧情的历史朝代顺序排列。凡剧情与小说、笔记、说唱文学、杂剧、传奇有关者,择要加注说明。对某些剧目的艺术特点、主要角色、表演上的不同流派等也略作说明。书末附有剧目索引,以便检阅。本书对挖掘、研究京剧剧目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对研究其他戏曲也有参考价值。
《的舞台艺术》成书于三十四年前。这是一部经典著作,剧中主人公威利·洛曼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下于哈克贝利·芬(美国经典作家马克·吐温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或杰·盖茨比(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此剧曾由达斯廷·霍夫曼(美国演员,1980年主演电影《克莱默夫妇》,该片获数项奥斯卡金像奖)担任主角。《的舞台艺术》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过,但直到1983年5月才获准在中国演出。当阿瑟·密勒应邀到北京导演此剧时,他遇到了一连串特殊的问题——语言上、艺术上和政治上的——这一切都由他一一写进了日记。在此之前,中国近几年来上演的美国话剧都是经过挑选用来表现资本主义罪恶的。就连名演员也认为,要演西方人就得涂上白脸,戴上卷曲的假发。在3月开排此剧时,密勒对全体演员说:“
周育德所著的《中国戏曲文化史论》是一本具有相当规模的全面论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新著,它站在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进了全方位的审视。全书共分《总揽篇》、《溯源篇》、《汇流篇》、《崛起篇》、《转型篇》、《鼎盛篇》、《普及篇》,光从书的目录上就可看出本书高度概括了综合性特强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