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摇滚乐简史,通过文字、照片和信息图的结合讲述了摇滚乐的历史。书中以清晰的图例展现了摇滚乐各个分支的发展历史与沿革关系,评述了不同类型中的代表性乐队,从披头士、大门、皇后乐队、绿洲直到蠢朋克。而在乐队故事和大幅精美照片之外,书中以极具设计感和信息含量的信息图展现了音乐人或乐队的关键数据,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展现了经典乐队的音乐历程与非凡成就。
一本给孩子的全球音乐史,讲述我们为什么又如何制造音乐。本书以叙事风格进行音乐探索,超越了古典和西方传统,将音乐作为人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表现加以讲述,让孩子们踏上通往世界各地的音乐之旅。从“什么是音乐”开始,聆听万物之声,探索从古至今不同时期、地区的音乐。讲述创造音乐的方法,探索音乐创作、即兴、欣赏、记录和传世等激动人心的多元形式。同时介绍世界各地的奇妙乐器与表现形式,遇见全球的音乐家与作曲家,从传统、民间、古典、歌剧、爵士乐、布鲁斯、摇滚、朋克、流行和嘻哈等多种体裁中发现音乐之美。
本书系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1882-1971)于1939年受哈佛大学“诺顿系列讲座”委员会之邀,以“音乐诗学”为题所做的人次讲座的文稿而整理成书,曾分别以法语和英语出版。本书不是一本系统严谨的理论研究著作,也有别于一本传授音乐概念性知识的教科书。它从一位作曲家的角度,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和亲身体验,以辩论者的姿态现身说法,将创作者个人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阐明了作者对音乐本质核心价值的理解,剖析了音乐创作中核心环节的把握和取舍,并对创作与传承,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独立与结合,社会价值体系与音乐自身的价值规律之间的分合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出了深刻而直白的阐述。本书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充实、涉及广泛、视角独特、言辞洗练。书中对个别作曲家或音乐事件的评价从不含糊或拐弯抹角,语锋犀利且不乏偏激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 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本书中仅
《完全音乐理论教程》一开始就全面介绍了基础知识,包括探讨旋律的写作与分析、等级制,以及对位类型。除了自然音与变化半音规程外,调性传统的其它因素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论述,包括很小的曲式结构(即:动机、乐句、乐段,以及句式)和大型的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以及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调性音乐实践之间的风格差异。 所有的概念都是出现在其常见的音乐语境中,然后立即通过大量的演唱、写作、分析、听曲,以及演奏练习进行强化。这些练习从被动的写作、听曲,和实际操作(如辨识、改错,以及对比)到主动的理解(如非数字低音、旋律的和声配置,以及模句写作),精心设计,拓展这些技能引导学生从认同直到创作。 理论性上来说《完全音乐理论教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基础乐理、复调、曲式理论等内容
王耀华、杜亚雄编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构成、艺术特色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述,并与西方音乐相对照,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各体系和支脉的代表乐种和音调特点。又从美学角度总结出其艺术特色。是当前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成果的综合。本书可供有志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青年学子学习参考。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建南音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 概述 南音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特点 南音在泉州、厦门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 曲谱 人物介绍 五大部分,其中 曲谱 为重头部分,它包含 指(指套) 谱(器乐曲) 曲(散曲) 三大内容。 南音 是福建的曲艺明珠,是闽台两地共有的传统曲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闽台群众艺术的沃土之中,历史悠久,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聚居区里,都有人在表演此曲种。本书收集、整理、分类、归纳了所有的与 南音 有关的音乐材料,能较好的呈现 南音 的全貌,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一定的作用,它的出版可以为福建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意义。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流行钢琴的演奏理论,下册为与上册所讲相应的练习曲集。演奏理论由浅入深分为四个阶段,旨在讲解流行钢琴的演奏与练习的方法、套路,以及即兴、编配流行钢琴曲子的具体做法。其中作者还以专业且不失幽默的文笔穿插讲解了各种练习演奏中好用的小技巧。下册则围绕上册的理论内容编写了练习曲目,各种流行歌曲、乐曲的钢琴演奏改编。
《工尺谱通论》是目前 有关工尺谱系统而专门的学术研究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目前我国工尺谱历史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工尺谱与燕乐半字谱和俗字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工尺谱产生的物质基础,以及工尺谱产生的历史时期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对于众说纷纭的工尺谱的历史发表了个人新的见解。该著作的主体部分,以现存的、使用工尺谱或俗字谱的乐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探讨工尺谱和俗字谱的谱式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国传统音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全书的研究对象包括昆曲。
本书采用 通用的五线谱和文字谱(传统简谱)两种谱例记谱,以便练习者各取所需。采用初级(1-3级)、中级(4-6级)、 (7-9级)、演奏级(10级)的编写排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掌握好训练中的各项基本功,通过扎实,认真刻苦地练习, 终能在音乐演绎中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