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接近档案,全书由被誉为 民歌之母 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 自己的歌 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第一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
《红歌纪事》主要内容简介:红歌创作有什么隐情?红歌传唱过程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红歌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谜团?红歌里有着怎样的情与爱?红歌创作者或首唱者有什么样的人生变故?红歌凭什么“走红”?红歌有着什么样的艺术特点或审美亮点?红歌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尽人皆知的红歌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是是非非?……这部有关红歌的作品,是红色纪实作家余玮和红色励志作家吴志菲多年来进行专题红色寻访的小结。在采写过程中,作者挖掘了大量与红歌有关的珍贵史实,忠实记录着一件件鲜为人知的有关作词、作曲、改编、传唱的细节,吸收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部有关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作品集党史、国史、军史、音乐史于一书,不失解密性、可读性和知识性,同时有较强思想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OP.60,创作、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当时贝多芬正在利赫诺夫斯基亲王特拉波(位于今波兰与捷克交界处)近郊的格拉兹夏宫内作客,贝多芬在这里认识了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伯爵要组织一支乐队,塔委托贝多芬创作了这部第四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斯基宫。这部作品充满着明朗、富诗意情趣的柔和,其中多微妙、色彩丰富的细部。全曲分四个乐章:1.柔板,活泼的快板,一个带点凶兆的缓慢引子引出最轻松愉快的快板,接着独奏大管、双簧管、长笛有精彩的旋律对话,在紧接着是柏辽兹描述的越来越强的发展:“期间的和声色彩先是模糊而犹豫不决,在转调和弦的云雾完全驱散时,它才重新闯出来,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条河流,平静的流水突然会消失,它离
《基本乐理考前/音乐高考考前推荐系列》具有以下特点:1.涵盖了基本乐理高考的所有内容,习题量大,实战性强。2.重点、难点习题附带有详细的解题方法,对考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信考生通过认真研读必能
作为一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已不可能紧跟这个时代。我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嘻哈文化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规律,发现嘻哈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所有的专家都说,嘻哈文化包含了嘻哈乐、霹雳舞和涂鸦这三种艺术形式,但术业有专攻,本书将重点研究嘻哈乐的发展史,我将告诉大家,为什么嘻哈乐被认为是上个世界流行音乐领域里的最后一种草根艺术。
这本《电影散场音乐留步》由王诗元著,结集了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到当下的近五十位配乐名家,讲述他们的故事,剖析他们的创作,并斗胆串起一段或耳熟能详或不为人知的电影音乐史。配乐家的人生变迁,皆藏于其中,它既是独一无二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群体和一个时的注脚。这本《电影散场音乐留步》适合影视、音乐爱好者阅读。
书籍为大开本,翻阅方便,便于携带。在内容上,本书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影视歌曲和通俗歌曲,数量之多,能够满足音乐爱好者对歌曲的需求。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分类,便于音乐爱好者的检索。
将军词作家阎肃推荐语:“耕耘必有收获。”当红词作家车行推荐语:“我要好好看看!”《歌词写作十八讲》是一位歌词创作高手的经验之谈,经由深入浅出而又专业、实用的引导,帮助您快速进入歌词创作的成功之门。《歌词写作十八讲》由吴颂今编写。
王同、丁同俊、温和编著的《汉魏乐府新考——汉乐府相和大曲及魏晋清商三调研究》是“高等院校音乐教师研究文丛”系列之一。 《汉魏乐府新考——汉乐府相和大曲及魏晋清商三调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论著,研究对象主要是汉魏乐府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和大曲、清商三调,分别对乐府、相和歌、相和大曲等中国古代音乐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对乐府的论述包括对乐府的界定、缘起,乐府的建构与解构等方面;对相和歌的论述包括其界定、形成与发展;对相和的论述包括其界说、其在中国音乐历史形态中的地位、其音乐形态及其对“艳、解、趋、乱”的研究;对几首相和大曲的案例分析;对清商三调考源、发展及音乐形态的论述;对大曲的研究等。
《华魂·关迺忠音乐作品集(靠前卷) 逍遥游管子协奏曲》这首乐曲的名字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作曲家惊异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可以站在宇宙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尤其是庄子所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让作曲家关迺忠受益终生。 乐曲共有三个乐章:一、山如果你没有到过落基山,你一定想象不出山竟是可以如此的巍峨,如此的险峻,如此的令人震撼。在山中你会感到人是如此的渺小,人世间的事非是如此的无谓。在日落之时真是“万山红遍”,而入夜后那闪亮的繁星就好像在你身旁触手可及。 二、云世间变幻莫测的就是云了。可以是万里晴空点点白云,也可以是阴云密布雷鸣电闪。怎么可以永远是晴天呢?阴阴晴睛不才正是世间的正道吗?阴阴晴晴之中不都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