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至12首是为初学者而作的12首小前奏曲。其中第1、4、5、8、9、10、11首发现于巴赫指导他儿子学习用的《为W.F.巴赫编写的钢琴小曲集》,剩下的5首则来自于巴赫的朋友、巴赫*热忱的崇拜者凯尔纳的手抄本。这12首小前奏曲*早由F.K.格里彭克尔收集并出版,曲目顺序按照调性同名大小调级进上行的规律来排列。 第13至18首是为初学者作为的六首小前奏曲,来自于福克尔的版本。其曲目顺序为巴赫本人所编排,分别为C大调、c小调、d小调、D大调、E大调、e小调。 第19首c小调二部小赋格曲,由凯尔纳作了一些重要的修改。这首赋格是否为巴赫本人创作还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他人所创作的小提琴二重奏。 第20首C大调三声部赋格曲,大约为1732年创作于克森。以福克尔藏本为原稿印制。 第21首C大调三声部赋格曲,根据《为W.F.巴赫编写的钢琴小曲集》的手稿印制。 第22
乔治 丹德洛特(Georges Dandelot, 1895-19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巴黎音乐学院随保尔 杜卡斯、樊尚 丹第等学习音乐课程,1919年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教授钢琴,1942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并出版多本视唱练耳与和声教程。这套节奏训练教程原由五册组成,中文版合并出版,按照从启蒙到进阶的顺序编排。册从基础知识开始,通过训练一些简单的节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地基。第二册是混合节奏阶段,这个部分结束后可以直接练习第五册内容。第三册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在 双手协调 的问题上得到一定改善,对双手的节奏不同步、不容易演奏的情况特别有帮助。第四册则训练非常规节奏,比如一拍子、五拍子和七拍子等各种类型节奏。
回望迷人的7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间点上,大卫 鲍伊、布莱恩 伊诺或者 发电站 乐队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流行和摇滚乐的样式类型。某种程度上,这是要将实验性的欧洲式敏感,注入一个基本被美国文化塑造了概念的媒体当中。自从1960年代早期涌现出波普艺术革新者,殿堂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开始不停地互相倾轧互相渗透。不过,如果说60年代是艺术带上波普审美在贫民窟信步闲逛,那么70年代则是反过来了。波普学艺术。而鲍伊的专辑《低》标志着这场进程的至高点:它的现代派疏离感,它的表现主义,它对节奏布鲁斯、电子合成、极简主义和过程驱动技术的折中融汇,还有它对叙事的怀疑。 本书作者雨果 威尔肯听到这张专辑是在15岁。15岁是一个人躲进卧室的年纪,而《低》当中5首有配词的歌
《简谱儿歌钢琴伴奏入门曲集》非常适合幼儿师范、高校音乐类师范生以及幼教与小学教师们使用,共收集了经典、流行传唱度高的120首儿童歌曲。 曲谱均为简谱,每首曲子都配备了公式化伴奏,按照规律化的学习顺序对左右手起奏音、级数进行标记,可作为幼师、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实践、面试弹唱与考证即兴伴奏的曲集。书中附赠动态乐谱导读视频,以简单的方式,为初学者与巩固基础者使用与实践。
乐评人时不时将 地下丝绒 作为有史以来极具影响力的摇滚团体。甚至那些公认不喜欢这个团体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对现代摇滚无可比拟的影响。任何关于现在正在播放的摇滚的调查,都倾向于将他们放在第二或第三位。然而,电台的 很好100专辑 统计中,地下丝绒的地位常常显著下降,甚至消失。 地下丝绒 生前 几乎被所有电台(及媒体)禁播,直至今日,仍然在主流电台鲜有露面。反差如此鲜明,形成了一个悖论:一个对摇滚音乐和音乐人造成深远影响的乐队,其作品却被主流渠道故意屏蔽了。简而言之,在1967年 爱之夏 的那一年,主流渠道不知如何应对这样的音乐。加之评论界的冷漠和公众的敌意,使得挣扎中的 地下丝绒 在商业上毫无回报。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几乎没有乐队在无法获
本教材以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滋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音乐教学能力较弱的现状,以实操活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活动认识、组织、创作、灵活应变等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全书主要包括基本能力训练和奥尔夫音乐活动实训两部分,在基本能力训练部分对几种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精要介绍,并结合组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需要对必要的节奏与节拍、肢体协调和声音等方面进行了集中训练。
奏鸣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 sonar ,为鸣响之意, 16世纪时泛指一切 器乐曲 ,与声乐曲相对。17世纪早期,发展成 巴洛克式 的奏鸣曲, 三重奏鸣曲 是当时的重要体裁。到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18世纪下半叶, 海顿 和 莫扎特 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快板 行板 快板);在 贝多芬 的发展下,奏鸣曲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此后,奏鸣曲成为西方音乐*重要的乐曲形式之一。奏鸣曲在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演奏钢琴奏鸣曲是每一位钢琴学生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奏鸣曲的学习,不仅能从各种技法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还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风格。《小奏鸣曲集》选自6位生活在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钢琴家、教师、作曲家 克列门蒂、库劳、杜舍克,以及三位对奏鸣曲式的成熟发展有重大
“建党百年民族器乐颂歌系列”《流淌的歌声》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
刘再生编著的《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150问》以问答式体例阐述中国音乐历史发展全貌,包括自远古时期至21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音乐史概况之浓缩读本。本书以突出各个历史时期音乐文化概貌与学科基础知识为特色,涵盖中国音乐史学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当前中国音乐史教学紧密结合,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 《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150问》可作为教学及考前辅导教材使用。
古典音乐圈和社会公众真的分属两个世界吗? 再次谈论古典音乐真就那么不合时宜吗? 两个世界间的高墙真就如此坚不可摧吗? 作者试图从社会层面捕捉古典音乐在过去十几年里走过的道路,尤其是她在全球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面貌和姿态。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话题和片断,离我们的世界很近,并*终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画面,勾勒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变化。 通过阅读王诗元*的《古典音乐拒*沉默》,读者至少能够确信,古典音乐远未沦为文化遗产,无论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她始终渴望并尝试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书为建国75周年的主题出版物,针对合唱爱好者,歌咏、抒发爱国情怀。选取了6首人民喜闻乐见的歌曲改编成各类合唱形式,是一本能让合唱者迅速掌握合唱要诀的实操性图书,包涵了指挥合唱的知识要点。简谱记写,五线谱伴奏部分单独成册。每首乐曲后附有难点和排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