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六章,前十五章是上篇,第十六章是下篇。 上篇教授的是合唱指挥技法。上篇中具有特色的内容是:第二章中的 拍点的形成 ,第三章中的 图式 的多样化,第四章中的 预备拍、起拍 屏息刹那 停顿的预备拍 ,第六章中的 旋律线 ,第七章中的 控制性挥拍 顿挫拍 ,第九章中的 后半拍 指挥重音与乐理重音 ,第十三章中的 非规范图式 反拍子 横打 打词不打曲 。 本书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实用性。下篇为指挥实践,内容为陈国权老师编配的29首精品合唱作品教学谱,所选曲目大都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指挥教学意义的合唱作品。 许多指挥教材往往只是在曲目后面附上指挥的注意要点,而本书则是先在曲目前面提出要点,并随着音乐的铺展,在需要提醒指挥注意之处的曲目乐谱上方作出注释。这有点类似 笔
《乐理小白的写歌秘籍 流行歌曲旋律写作教程》是针对音乐创作者量身定制的和弦编配入门教程。在本书中,你将学会和弦编配的技巧,从而加强你的歌曲创作能力,提升你对音乐的认识。本书包括和弦入门、基础和弦编配、和弦纵向替换入门、和弦编配常用招数和分析歌曲和弦编配几个部分构成,这些都是歌曲创作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作者用详细的讲解,配以谱例展示,读者可以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配合谱例去加深理解并弹奏,让你轻松掌握和弦编配。这种学习方式让你在枯燥的和弦学习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地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烦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创作的热爱。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在本书中,作者详尽考察了世界指挥家的生平、个性和事业,带领读者观察每一位指挥,聆听他的诠释,并理解这诠释何以完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 伦的指挥家群像,弗里茨、莱纳、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布鲁诺、理查·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马勒……在这幅绵延的画面中活动起来。作者对音乐优雅的感觉和热爱亦闪现其中。如果你想了解指挥家从十八世纪以来在古典音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从本书开始。
钱仁康音乐学术讲坛 一般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与通常的一次性讲座相比,这种系列性讲学的优势在于对音乐学领域的专题作 系列展示 ,它能比较集中、全面、深入地展现讲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这样的系列讲座也具有高级研讨班的功能,使听讲者能比较系统地接受.某一学术专题的知识和了解相关的研究状况,实际上起到了一门 精选 高级课程的作用。每次讲学后,讲学者的系列讲稿经作者的修订,均作为学术专著由我院出版社出版。由此,形成讲学交流、学科建设、科研出版的互动多赢,并进一步推动与扩大这一学术品牌的影响与效应。
该曲集选取了全国近期新修订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的“歌曲”部分,包括人音版、人教版、西师版、湘艺版、花粤版、接力版、冀少版、苏少等。曲集共四册,本册是第三册,精选了《小猴子有礼貌》《星光恰恰恰》《旋转的童年》《小纸船的梦》等,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曲全面,精选了全国入选的8套音乐课标教材中,共同出现的、频率高的经典歌曲,以及各版本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地方民歌、儿歌等;二是曲目量大,包括全国绝大部分小学音乐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歌曲,全国各地学生均可使用;三是内容实用,考虑到全国各地一线教师不同的读谱习惯,每首歌曲均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呈现,并按照适合小学生歌唱的音域范围给歌曲定调进行编配,使小朋友们能够在老师的琴声中同步歌唱;四是配套资料丰富,我们为每首歌曲录制了示范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
马革顺(1914--)生于江苏南京。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随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学习。抗战胜利后,赴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并从事合唱训练,和指挥法的研究,着有《合唱学》一书。他指挥的合唱作品,音乐形象准确,咬字吐词清晰,声音统一、整齐,并富有"弹性";在指挥技巧上力求达到"用*小的动作,达到*的效果。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二十一所大学进行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威十明特合唱音乐院"荣誉院士"称号。 文集 收集了近四十篇文章,全都经马革顺教授亲自审阅、确认,可以见证马革顺教授学术艺术思想的主旨及发展。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凝聚了作者50余年指挥经历中的丰富经验、体会和感悟,是针对工作在*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 本书除了介绍指挥艺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可贵的是作者本人将其漫长指挥生涯中的感悟进行了理论化的总结并有一些独创性的新理念。书中还针对乐队在排练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方案。这些对于一名乐队指挥的学习、成长和提升专业素养,甚至一个乐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该书是从作者近千首歌曲中遴选的优秀歌曲荟萃,包括《船工号子》《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想延安》等享誉全国的影视歌曲及“衷心赞美”“爱的颂歌”“江山多娇”“百业争辉”“龙飞凤舞”“少儿学古诗歌曲”等各分类作品共200余首。
《陈国权教合唱指挥(修订版)》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它的实用性。指挥是动态的表演艺术,用静态的文字、图片教学很难让学生看懂、掌握。初学指挥者常常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得到领悟的。《陈国权教合唱指挥(修订版)》的一个突出优势是附有两张配套的DVD光碟。一张是《合唱指挥教程》本文的讲解,本文讲解的这张DVD的制作,是由作者用遥控自拍而成,边讲解边用动作说明谱例,相信它比仅用文字解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揣摩指挥的各个要领。
本教材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为合唱基础知识与合唱实践歌曲,下编为合唱指挥基础知识与合唱指挥实践歌曲。为了使用方便,根据部分高校合唱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及建议,本教材的文本谱例、合唱实践歌曲和合唱指挥实践歌曲全部采用简谱。 合唱实践歌曲包括中国作品、外国作品、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经典合唱、通俗合唱、合唱新作、校园题材合唱等,共收录了10首童声合唱、6首女声合唱、5首男声合唱及13首混声合唱,总数为34首,按童声、女声、男声、混声顺序由简到繁排列。
本书主要解决业余合唱团声音训练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力争“自然”,试图通过可靠的声音训练来重建自然的“产品”,从自然界原始的形态中提炼训练声音的手段。自然赋予了我们有效的声音机理:婴儿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呼吸和说话。我们同样也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从人类的各种表情动作中,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体育运动和日常现象中找到声音训练的方法,通过开发歌手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使复杂难懂的声音训练变得容易理解和能够做到。业余歌手处理歌唱的方式和专业歌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对技术性术语表达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出反应,对于歌手来说,关于声乐技巧的专业术语常常不易理解:同时,他们又常常希望所接受的声音训练要有新鲜感,他们排斥对其个人自由所限制的任何人工声音训练手段。
本书收录了七位上海作曲家共12部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既是全方位的,又各有各的重心,可谓精品中的精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创作特点:在作品中凸显出其一贯的创作基础 爱国主义情怀。他们的艺术追求是弘扬民族文化,并和民族历史与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群体共同表现出了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指挥 合唱或乐队的指导者,负有对合唱团进行训练、选定曲目、指挥排练和进行演出的责任。指挥是一个合唱团队的灵魂。 本书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它的实用性。指挥是动态的表演艺术,用静态的文字、图片教学很难让学生看懂、掌握。初学指挥者常常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得到领悟的。本书的一个突出优势是附有两张配套的DVD光碟。一张是《合唱指挥教程》本文的讲解,本文讲解的这张DVD的制作,是由作者用遥控自拍而成,边讲解边用动作说明谱例,相信它比仅用文字解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揣摩指挥的各个要领。
李虻主编的这本教材,是他本人在高等音乐师范教育中,在长期从事音乐作品曲成分析教学工作中,钻研、探索、改革、实践的产物,它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很多学术和教学上的拓展和创新,并经过反复的成功验证。譬如:作者在更加周密、细致地阐述曲式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数量的作品,以供实际进行曲式分析使用。不仅如此,每章还提供一份对所附曲例中某一首的 分析报告 示范文本,这样就把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实际分析作品的步骤与方法,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教会学生把自己对作品分析的结果清晰、简明地表述出来,养成为学治教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这样把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扎扎实实地落实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很有价值的兼备 学术性 和 工程性 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
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7级》,书中详细记录了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陈怡、郭文景、瞿小松等10位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艺术舞台上的作曲家、人称“中国精英班级”的中央音乐学院77级作曲系的毕业生的成长历程,在这些历史的足迹中,折射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曲折和希望,展现出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与崛起的青年作曲家们在音乐事业上的突出贡献。 此书为人物传记类新书,书中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7级十位杰出作曲家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陈怡、郭文景、瞿小松、周龙、苏聪、张小夫、刘索拉。 书中生动地记述了这群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弄潮儿”成为今天中国音乐界一代精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情怀。
合唱课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提高音乐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高师毕业的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教育战线担任教育工作。因此合唱课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合唱音乐水平的提高。在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全面而持久发展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合唱是一门集体创作艺术,富有声情并茂、群动群策的凝聚魅力,表现在群体中的共性为特征。其思想和感情、艺术感染力、通向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同时推动社会变革,创造文明进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因此对合唱的审美体验价值、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接受。必将为合唱艺术开拓广阔的天地,看到美育教育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