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先生,1958年起师从吴景略先生,又潜心研习管平湖先生古琴艺术,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开始从事古琴教学。在四十年的教学中,接触过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古琴学习者:有音乐院校的主科生(包括附中、本科、硕士研究生)、选修生(包括多种专业的附中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音乐院教师、专业团体演奏员)、留学生(音乐学专业人士、西方乐器演奏者)、古琴艺术的爱好者(由9岁到60岁的多种年龄、多种职业)。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了我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和成长,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于1985年前后写出了古琴实用教材稿(初级部分),并一直使用至今。2000年曾将原有程序加以调整,将指法及其运用的叙述加细并补充一些小曲作为练习,又附上简谱,以适应众多的、没有条件直接向老师学习的爱好者。本教程以第星
李廷松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琵琶演奏艺术,为振兴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在青年时代就被上海国乐界誉为继汪昱廷先生之后的又一位“琵琶大王”,使“汪派”琵琶演奏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扬。李先生生前为人胸襟磊落,朴实无华。而他的演奏风格,一如他的为人,古朴浑厚,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在教学方面,他更是热情诚恳,诲人不倦,为培养中国的民族音乐人才倾注了的精力和心血。
本书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十五”规划批立项课题)成果,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详细研究古琴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尤其研究古琴名曲的表现方法和演奏技巧,许多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
《中阮入门与提高》在编写时考虑到旋律性、趣味性和快速解决技术能力兼顾,对于各调音阶位置练习,进行了大胆尝试;为方便使用,编排时,同一首作品不用翻页;左手指法的标订,也更加详细一些,免得初学者无所适从;尤其是中阮的记谱,在《中阮入门与提高》中体现得更加科学合理。
本书共收入二百条练习与练习曲,并附有文字说明。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部分。它对初学者,可用作入门与练习;对已有一些演奏基础者,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使在学习时能分辨好坏,明确方面;对某些指法在演奏中还存在问题者,也可通过说明与练习,从而检验弊病的原因与纠正的方法。 本谱内容编排曲浅至深,学者可按序练习,对每种常用而难练的奏法,谱中安排有不等量的同类练习,以使方法全面,基础扎实。在练习基本种奏法或指法之前,先把附有的文字部分仔细阅读,认真领会。这样,既可明确演奏的正确方法,也可为纠正弊病时得到的启本。
《流水幽兰--唐诗琴韵解说(李祥霆文集)》从《 全唐诗》等文献中,收集、摘录了唐代有关古琴的诗 一千多首、词十六阙、文三十六篇,以“霆按”的形 式对其中描述的古琴艺术表现加以解析和点评,进一 步阐释和发掘了唐代古琴艺术和古琴诗的审美思想。
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古琴的申遗从琴的典故、历史、音乐、记谱、制作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琴“具有成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尤其古琴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记谱方式,与其他乐器截然不同,自称系统。本编所用历代指法原释主要源自《琴曲集成》,同时,广征博览,对自汉代以来的各家琴谱、琴论中之于指法解释的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又补入了《琴曲集成》之外的指法材料。本书不但在内容上达到的完整度,也从体例上,对历代指法的沿袭和变化,提供了一个对比,以供查阅参考。
这是一套入门的、普及性的、方便于读者学习的初、中级器乐演奏教程,尤其对于准备考级或者准备继续考取高一级的学琴者具有较为实用的功效。与同类教程相比,本套教程在相对“速成”的基础上,又不失循序渐进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为了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力求在练习曲的编排上兼具的趣味性,因此谓之“快乐音乐”。本教程会使你在快乐的时光,快乐地“玩儿好”快乐的音乐。希望你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玩儿好你的“技巧与练习”,成为一位演奏快乐音乐的快乐音乐家。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讲解月琴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演奏方法。第二部分是专为京剧月琴学习者安排的内容,从分析京剧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