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美术》(精装版),合平装本上下两册为一册,收录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31篇。 这些论文围绕着 礼仪美术 (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
这本 完整版 汇总了斯科特为畅销 的《跳动的尼龙》系列全部三册内容。除了它处难觅的技术信息之外,本书还收集了卡尔卡西、 朱利亚尼、索尔和塔雷加的经典练习曲,巴赫、图里 纳和罗德里戈的音乐范例,以及安德鲁 约克和布赖 恩 海德的原创作品。书中精选和设计了从易到难的 作品,全部学会它们将帮助你攻克琶音、颤音、快速 音阶以及较多诸如此类的技术难关。书中附斯科特 泰南特主讲的DVD碟片,以及他和亚当 德 蒙特演 奏的MP3碟片
《舞蹈知识手册》是国内汉语出版物中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问答形式、中等规模,囊括古今中外各大舞种,融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鉴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工具书;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它是试图写给所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看的。 《舞蹈知识手册》既是本手册,显而易见,无论是出版社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还是我们这些撰稿人,首先是希望它能够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为资料基础,在史论结合和融会贯通等多方面,出现新的提升和新的面貌;既是本手册,我们更希望它能够成为广大舞蹈爱好者开卷受益、方便实用、爱不释手、人手一册的知识伴侣。离这两个目标究竟还有多远?我们期待着读者朋友们的证判,更会一如既往地向着这两个目标靠扰。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舞蹈卷:西方芭蕾史纲》作为文化部 九五 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 大系 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 国家队 院校的各学科领头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在相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精品赏析》介绍了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 人 。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年
作为交叉学科,舞蹈人类学主要有两条研究路径:一种是遵从和套用传统人类学的方法,以舞蹈作为案例来验证已然存在的认识;还有一种是以动作研究为核心,在人类学理论和以舞蹈为代表的人类身体活动之间找到理论的接洽点,《舞蹈人类学十讲》充分显示了德里德 威廉姆斯在后一种路径上的尝试和努力。她从人体运动的人类学理论前沿,对西方学术中涉及舞蹈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批判,涉及西方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语言学、文学、舞蹈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同时,她将 人类为什么跳舞 这种哲学式的追问置于变化的观念中,自然地呈现出学术史的谱系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寻找动作和人类行为的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意在彰显和强调作为隐性知识的动作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作用。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获得了许多成绩,赢得了相关各界的充分肯定。此次编写的《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爵士舞等级考试指定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娱乐性、表演性、创造性和时代感等特点。根据舞蹈爱好者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发育特点,教材分为10个级别,适于4岁到16岁的青少年儿童。
《西方现代舞史纲/北京舞蹈学院 十五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以20世纪前后期为界,分成两大部分:*部分以两编十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先驱一代与奠基一代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以三编十四章介绍了美国新先锋派与欧洲舞蹈剧场舞蹈家中代表人物艺术、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 《西方现代舞史纲/北京舞蹈学院 十五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既注重对西方现代舞历史事件的梳理与介绍,亦注重对西方现代舞蹈家艺术思想方面的研究与阐释,同时注重对其语言体系、艺术创作方法、审美取向与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西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专著,作者一方面力求用清晰的思路尽可能完整的勾勒出西方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事实的框架,另一方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的课程录。这门课讲的是 舞蹈欣赏 ,但不同的是其中多了些品评的味道。它比 看舞蹈 高一个层次。这门课分五讲:第一讲是一个总的思路,讲舞蹈鉴赏的范畴与路径;第二讲是古典舞的鉴赏,以古典舞的性质和审美原则为先,分别来看外国古典舞和中国古典舞;第三讲是民间舞鉴赏,实际上是职业民间舞作品形态的鉴赏,包括外国民间舞和中国民间舞;第四讲,按照时间顺序是现代舞的鉴赏;第五讲是当代舞的鉴赏;最后是结论。这门课希望学生完成从舞蹈鉴赏到舞蹈批评的升华,至少能获得一些舞蹈批评的体验,从而摆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鉴赏与批评状态。
本书是雅克-达尔克罗兹于1916年在德国出版的系统性理论教材。其中系统的解释了达尔克罗兹音乐与动作的训练方式与方法。书中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熟知的练习如:迅速反应、身体卡农、抑制练习等。在书中读者可以系统的明白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学习,学习达尔克罗兹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首先是进行身韵理论的概述;解释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再根据舞蹈运动规律以及身韵的教材特点,对动律元素、主干动作、支干动作、保留短句和组合分别进行归类与分析。在每个章节中还留有思考题,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教材注重图文并茂,遵循图跟文走的基本原则。对动作的规格要领主要以文字表述并配有插图补充说明,增强其形象性。教材中动作的表述尽量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在保留短句和组合部分还附有相应的伴奏曲谱。
即兴 一直以来都是舞蹈和戏剧的一部分,本书讲述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即兴以及为什么做即兴的基础信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意义。书中探讨了动作作为媒介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即兴创作的全新想法以及改变现有的手段。书中不仅给初学者答疑解惑,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了一份如何成功引导即兴的清单。如果没有这些例子,光有想法是毫无意义的。本书的后包含了超过两百个即兴的建议和想法。本书适用于对即兴或者对普遍创作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同时也为那些对抽象、审美、舞蹈理论等感兴趣的读者而写。
由学校系统施教而有别于传统师徒相授的新型艺术教育,在我国肇始于晚清的新式学堂。而进入民国后于1918年设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则可视为中国专业艺术教育发轫的标志。时至1927年于杭州设立国立艺术院,1928年于上海设立国立音乐院,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始初具雏形。但在本世纪的上半叶,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发展一直处在艰难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萧友梅、林风眠、欧阳予倩、萧长华、戴爱莲等一批先贤仁人,为开创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等领域的专业教育,荜路蓝缕、胼手胝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49年*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着手建立我国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体系,将以往音乐、美术、戏剧专业教育中的大学专科,提高到了大学本科层次。当时列为中专的戏
《你的动作》(Your Move)一书是由美国拉班舞谱学者安 哈钦森 盖斯特(Ann Hutchinson Gueste)博士撰写的有关拉班动作记录的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是在人类动作语言思想家 鲁道夫 拉班(Rudolf Laban)动作语言结构分析与动作描述理论的影响下写的一本有关动作的专著,书中对动作语言中的 基本元素 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用舞谱实例讲述一个单一的动作元素如何发展形成完整的动作序列。 动作基本元素 是拉班早期作为动作的主题或动机来思考的,被拉班用动作的主题作为创作新舞蹈作品的动机因素,并用动作主题符号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拉班叫做 主题舞谱 或主题描述。后来拉班还将这种主题舞谱的方式训练舞者,教会他们认识动作的可能性,培养他们发展动作和结构动作的能力。
本书稿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作为*部系统研究中国舞蹈批评历史和现状的专著,为了对舞蹈批评展开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本书稿先开启的就是进行 中国舞蹈批评 的梳理、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 绪论 正文 (九个章节)和 结语 等三个部分。在写作上,体现为 史论评 的充分整合。 史 表明力求 建构 起原初的中国舞蹈批评史实语境; 论 基于 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这一认知,以此进行中国舞蹈批评模式的方法论探讨; 评 则显示出作者 国际视野,立足本土 的写作态度,对中国舞蹈批评史上的各类文本、事象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即对 舞蹈批评的批评 ,从而得出对中国舞蹈批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本书将音乐史、舞蹈史专家阴法鲁先生毕生关于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的论著集结出版。阴先生利用大量古典文献,结合文物考古资料、社会调查资料,并将中国材料与外国材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文化。
本书是费老古典舞蹈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经史、方志、类书、诗文别集、笔记杂著等古籍和古代画像、砖石、壁画、舞俑等文物中广泛搜集古代舞蹈史料,把古代舞蹈置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极力追寻古代舞蹈与文化各领域,如民俗、宗教、哲学思潮、社会风气、审美好尚等的内在联系。书中着力突显中国古典舞蹈的独特韵味,突出特征鲜明的东方之美,并配以壁画和砖石画像,灵动直观。
.该书记录和研究了后现代舞蹈编导面对日渐僵化的芭蕾和现代舞两大主流舞蹈传统所展开的激进舞蹈实验,分析了这一实验舞蹈运动中重要的十位编导和一个团体革命性的舞蹈观念和创作理论、方法和演出情况,极好地还原了60到80年代美国后现代舞蹈令人激动的实验现场,也指出了舞蹈在整个后现代艺术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本书我们几乎无法理解这些后现代舞蹈编导为什么要重新思考舞蹈是什么、舞蹈的媒介、手段以及舞蹈与观众的关系等问题,也无法深刻理解其艺术探索的价值以及与整个60年代开始的各种风起云涌的文化和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