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手册》是国内汉语出版物中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问答形式、中等规模,囊括古今中外各大舞种,融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鉴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工具书;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它是试图写给所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看的。 《舞蹈知识手册》既是本手册,显而易见,无论是出版社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还是我们这些撰稿人,首先是希望它能够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为资料基础,在史论结合和融会贯通等多方面,出现新的提升和新的面貌;既是本手册,我们更希望它能够成为广大舞蹈爱好者开卷受益、方便实用、爱不释手、人手一册的知识伴侣。离这两个目标究竟还有多远?我们期待着读者朋友们的证判,更会一如既往地向着这两个目标靠扰。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舞蹈卷:西方芭蕾史纲》作为文化部 九五 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 大系 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 国家队 院校的各学科领头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在相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精品赏析》介绍了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 人 。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年
作为交叉学科,舞蹈人类学主要有两条研究路径:一种是遵从和套用传统人类学的方法,以舞蹈作为案例来验证已然存在的认识;还有一种是以动作研究为核心,在人类学理论和以舞蹈为代表的人类身体活动之间找到理论的接洽点,《舞蹈人类学十讲》充分显示了德里德 威廉姆斯在后一种路径上的尝试和努力。她从人体运动的人类学理论前沿,对西方学术中涉及舞蹈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批判,涉及西方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语言学、文学、舞蹈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同时,她将 人类为什么跳舞 这种哲学式的追问置于变化的观念中,自然地呈现出学术史的谱系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寻找动作和人类行为的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意在彰显和强调作为隐性知识的动作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作用。
《西方现代舞史纲/北京舞蹈学院 十五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以20世纪前后期为界,分成两大部分:*部分以两编十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先驱一代与奠基一代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以三编十四章介绍了美国新先锋派与欧洲舞蹈剧场舞蹈家中代表人物艺术、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 《西方现代舞史纲/北京舞蹈学院 十五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既注重对西方现代舞历史事件的梳理与介绍,亦注重对西方现代舞蹈家艺术思想方面的研究与阐释,同时注重对其语言体系、艺术创作方法、审美取向与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西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专著,作者一方面力求用清晰的思路尽可能完整的勾勒出西方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事实的框架,另一方
由学校系统施教而有别于传统师徒相授的新型艺术教育,在我国肇始于晚清的新式学堂。而进入民国后于1918年设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则可视为中国专业艺术教育发轫的标志。时至1927年于杭州设立国立艺术院,1928年于上海设立国立音乐院,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始初具雏形。但在本世纪的上半叶,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发展一直处在艰难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萧友梅、林风眠、欧阳予倩、萧长华、戴爱莲等一批先贤仁人,为开创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等领域的专业教育,荜路蓝缕、胼手胝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49年*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着手建立我国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体系,将以往音乐、美术、戏剧专业教育中的大学专科,提高到了大学本科层次。当时列为中专的戏
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本书为《汉学大系》丛书之一,由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博士高众合作撰写,全书27万字,470余幅图片,以中国古典舞现存的问题意识领起,从汉家天下400年的汉画舞蹈焦点上进行深描与重建,在一种舞蹈文化的元模式中探索中国 国舞 建设的路径。该书的重心是按视觉直观的 左图右书 方式着重对汉画舞蹈进行分类与阐释,说明汉代舞蹈在整个中国传统舞蹈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延展到整个中国图像乐舞的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沉淀了千余年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 壁画上的博物馆 ,其中也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乐舞艺术。敦煌舞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在于它融汇了古代世界多元文明,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走进千年中华文化艺术发展长廊,我们看到敦煌舞就是用肢体临摹,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艺术 复活 ,是一种对石窟壁画乐舞艺术高度的凝练、创作。本书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以石窟壁画的乐舞艺术原型为基础,经过深度的考究提炼,身体力行去揣摩敦煌乐舞中极具魅力的舞姿造型,将其重新 复活 于舞台之上,这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的传承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
袁禾主编的《中国舞蹈通史(精撰版)》是国内第 一部从远古到21世纪初中国舞蹈通史专*。该专*从 历史人文的视角,梳理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轨迹,探 究其文化特点和艺术精神,既保证了通史研究的纵向 完整性,又具备断代史研究的阶段概括性。此外,在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学术的严谨性的同时, 兼顾可读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不仅可 作为舞蹈研究的参考书籍,亦可作为大学教材,一周 一讲,春、秋学期分别完成全书上、下编的内容,有 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适时掌握规定课时内 的重点知识,促使课程教学规范化。
本书是进行舞蹈欣赏、舞评写作指导的专业性著作。此次作为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鉴赏与批评课程 的教材出版,是编著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和理论创新研究所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既提供了进行舞蹈鉴赏与批评的理论方法,也为读者提供了诸多21世纪舞蹈精品的舞评文章,供读者参考、学习。
温柔编*的《舞蹈生理学》是国内**部舞蹈生 理学专*。舞蹈生理学是生理学与舞蹈相结合的新兴 边缘学科,它应用生理学及人体运动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研究在舞蹈运动中或在长期系统的训练影响下, 人体各器官功能所发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知识 体系。舞蹈生理学是舞蹈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也是舞蹈学学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指导 舞蹈教学、训练、选材以及舞蹈者自身保健等方面的 重要基础理论。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系统介绍了人 体运动的动力器官、神经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舞 蹈生理学基础知识:阐述了舞蹈训练、舞蹈与健康、 营养和体形控制、舞蹈选材、舞蹈测定与研究等方面 的理论及其在舞蹈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不仅供舞蹈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使 用,也可作为舞蹈教员、演员、科研人员及其他舞蹈 工作者的
瑜伽原为古印度哲学派别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希望借此控制心智情感,到达 梵我合一 的境界。今天的瑜伽,一般被认为是健体养生之法。许多学习者反映,瑜伽确实好,但作为普通人,抻胳膊压腿也确实难。那么,有没有一种相对活泼的训练方法呢? 《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主要包括:舞蹈与瑜伽形之美(体位与塑形)、舞蹈与瑜伽动之力(平衡与力量)、舞蹈与瑜伽神之律(呼吸与冥想),以及舞蹈与瑜伽情之韵(情感与表达),学习者可逐级领悟舞蹈的韵律之美与瑜伽的刚柔平衡,进而调节体态与心态。
这是一本关于云南地区哈尼族舞蹈及其服饰的专著。全书借鉴西方哲学、美学的理论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与服饰文化,从情感与形式入手,选取人、时间、空间的维度,更偏重于现象学范式的方法以及与逻辑学范式的结合,力图回归到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途径。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图片珍贵精美,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同时,对少数民族的舞蹈及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本书既适合舞蹈、服装、舞台舞美设计专业师生、从业人员使用,又可供舞蹈、服饰研究人员以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你的动作》(Your Move)一书是由美国拉班舞谱学者安 哈钦森 盖斯特(Ann Hutchinson Gueste)博士撰写的有关拉班动作记录的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是在人类动作语言思想家——鲁道夫 拉班(Rudolf Laban)动作语言结构分析与动作描述理论的影响下写的一本有关动作的专著,书中对动作语言中的“基本元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用舞谱实例讲述一个单一的动作元素如何发展形成完整的动作序列。 “动作基本元素”是拉班早期作为动作的主题或动机来思考的,被拉班用动作的主题作为创作新舞蹈作品的动机因素,并用动作主题符号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拉班叫做‘主题舞谱’或主题描述。后来拉班还将这种主题舞谱的方式训练舞者,教会他们认识动作的可能性,培养他们发展动作和结构动作的能力。
本书分为初步建成舞蹈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两部分,着力研究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表演理论与实践美学特征和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错,平行互动,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舞表演体系的成功构建。本书通过把握舞台表演艺术这一大系统的美学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比较,继而归纳、总结、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元素化的细化研究。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重点教材,首次提出“中国原始舞蹈遗存” “鼓舞开先河” “民间舞蹈文化特征”等论点,从动态形象入手,把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划分为农耕、草原、海洋、农牧、绿洲五大文化类型,运用动态切入法——“特定层次、多种因素、纵横探深入研究、贵在升华,动态切入、意境描绘、个性升华”的系统理论,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血缘关系、语言系属、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分析,并作综合性论述。 本书也是舞蹈文化学科的理论专著,对舞蹈艺术相关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芭蕾之书——青少年芭蕾舞指南》是一本与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校(Canada’s National Ballet School) 联合编写的芭蕾舞学习工具书。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校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芭蕾舞学校之一,建校60年来其校友在全世界80多家舞团演出和工作,经常担任艺术教练、芭蕾舞大师、编舞和艺术总监等领导职务。 作为一本芭蕾舞学习工具书,《芭蕾之书——青少年芭蕾舞指南》在视觉上赏心悦目。全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彩色照片生动展示了古典芭蕾的基本舞姿,由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舞者演示手臂、脚和身体位置的术语以及跳跃、行进等动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