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是关于迪特 拉姆斯一生经典设计作品的汇集与解读; 一册是完整解读迪特 拉姆斯核心设计理念的著作; 既有作品又有理念,两本套装可以全面立体地还原一个真实的迪特 拉姆斯; 这是一套针对迪特 拉姆斯粉丝的终极指南。
本书是一部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世界范围内有关设计的关键发展、运动及实践者,深入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设计置于不同的技术、文化、经济、美学和理论背景中讨论。 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家居产品、交通工具、字体、武器、电子产品、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作品,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 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设计具有何种特点,历史上著名的设计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以及设计是如何演变、如何影响大众生活的。
在《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中,隈研吾公开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建筑实践精粹。本书按照10种材料将作品分类, 囊括81项经典案例,数百张高清照片、手绘草图及细节图纸,深入剖析隈研吾运用材料的技艺和神髓,带领我们深入东方建筑的另一种可能。 长城脚下的竹屋是隈研吾的重要尝试,它内外部使用了大量竹子。为了把这种易开裂的材料用在结构上,并延长使用寿命,隈研吾先用钢板加热竹子,再给竹子上了一层油。直径60毫米的竹子也按60毫米间隔排列,整个建筑都控制在一个节奏上。透过竹条的缝隙,能隐约看到长城的烽火台,既应和了 不可居无竹 的中国文化,又蕴含了 物我合一 的设计哲思。
本书以上海世博会策划和实施的历程及经验为契机,全面分析和介绍了各种展示技术的归类特点、展示效果及其适用性,并围绕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和主题馆,呈现大量策划过程中创意出来的展项展品。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些方面给予展示工程的策划师与设计师以参考。
设计可以让信息更有效、让生活更轻松。本书从导视设计如何发展到导视信息如何传播;从导视系统如何构成到导视材料如何选择;从导视系统如何设计到导视系统如何展示等方面较详尽地解析导视系统设计本质和属性。希望对于导视系统设计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有帮助。
外卖食品快捷方便,是国际食品的发展趋势,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重视。本书精选了近一百个优秀的外卖食品包装设计,许多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都参与了外卖食品的设计。本书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总结了外卖食品包装的特点和选材,后半部分介绍了许多经典的设计案例。全书版式简洁、现代,内容丰富详尽,有的还配有结构图及设计师手绘图,本书对从事食品包装专业的师生和外卖食品商家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椅子上的艺术”充分展示了帕雷德斯精良的家具生产传统和技艺。800多家来自帕雷德斯的家具制造企业体现出了这个具有高超木工技艺的小镇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同时也为这个开放的国度增添更多的历史价值。 葡萄牙有世界上早的边界线。早在5个世纪前葡萄牙人就首次与中国开展交流,从那时起,葡萄牙文化在世界各地留下印记。 葡萄牙普世和全球化的命运也同样体现在它深深扎根于新兴文化的所在地——非洲和美洲。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巴西都是葡萄牙的兄弟国家,代表着居于世界各地的2.5亿葡语人群。 “椅子上的艺术”是欧洲*创意项目,它获得了“RegioStars”大奖这一由欧洲委员会颁发的有声望的奖项。2014/2015“椅子上的艺术”将继续遵循帕雷德斯提出的发展战略,即推动家具行业竞争、向世界展示欧洲好家具的品质并反映出艺术、设
香港环境设计,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在香港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岭南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并不断吸纳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元素的一种边缘型区域艺术设计。它既是感性的,自发的,也是一种包容广泛的移民设计,它继承了岭南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非正统、非规范的叛逆性格的经世致用、开放进取的世俗精神,同时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理性与创新观念,它缺乏系统的艺术设计源流与形态学上一以贯之的风格,而其*的特点就是在中西艺术夹缝中寻求沟通与认同,达到艺术设计上的自由重构。 香港虽属中国的一部分,但自1841年被英割占,一直没有与大陆直接的对话,完全处在一个独立社会和西式政治体制之中,其环境艺术的发展因香港发达经济的原因较中国大陆早,英占后的香港,由于自由和开放,很快成为了亚洲经济贸易中心和*商品港
Design Secrets 丛书将你带入迷人的设计过程中。与其他设计类图书仅展示终的成果不同,这套丛书详细地剖析了设计的全过程与方法,从初概念的产生到后的成果,包括设计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充满着设计师的洞察力与灵感。每本书都向读者介绍了50个由当前设计领域*高手设计的成功案例,并展示了设计者的远见卓识。从百得(B&D)、宝马(BMW)、雅马哈(Yamaha)、到耐克(Nike)—本书详细解析了由工业设计优秀奖获得者中选择的50个案例。50位设计者对其各自的完美设计进行了阐述,让读者对其整个过程产生了身临其境的体验:疯狂的构想、餐巾纸上的草图、艰辛的工作以及突然而至的灵感。本书让读者充分了解设计者是如何将完美的光谱线型、精密的尺寸、立法与工艺集于一体—无论是电脑、压缩盘支架、晒衣夹还是划艇。从这里您能领略*的产品以及融于现实创
有个白酒美学视觉创意大师,姓氏性别不具。他说,20年前的白酒包装是经得起推敲的。推敲他的言语,不外是旧包装时代,是符合美学审美范畴的,是艺术。那个时期的白酒外衣其实是古朴的,是艺术家们手工描就的,不管是标识、酒标、底纹、插图、配饰,还是器皿、外箱,概以国画技艺涂鸦。于是在墨汁和水彩的涂抹下,白酒,这个中华产物,便有了文化的况味,属性十分强烈。
“产学研”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30年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就十分重视产学研,并进行产学研政策的制定和立法。英国的联系计划(LINK);德国对政府、大学和企业三大研究开发体系进行行政宏观管理;日本政府推出了“产业群”以及“知识密集区”建设计划,并支持大学建立知识产权部、技术转移中心(TLO);意大利技术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不同时期根据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革;瑞典实施了能力中心计划(CenterforExcellence),在8所大学建立了28个能力中心;加拿大联邦制定研究联合会、省部问的合作和其他研究者资源集中共享的制度;韩国已建成的大学科学园区有几十个;丹麦在2003年的财政预算中专门拨款成立了“创新联合体”,旨在增强公共和私营研究机构之
几年前,我曾想利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收藏,举办一个包装艺术展。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有感于往昔清宫中有许多包装文物的囊、匣、盒等,都十分精美、讲究,而这些却从未在观众面前展示过。如果从中挖掘有关的文物史料,也许能对发展今天富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一次闲谈中,我将这个想法和来访的法国友人杜泽林先生说了,他不但十分赞赏,而且热情地提出合作。杜泽林先生在60年代就到过中国,曾多次到中国南方各省市旅行,看到许多民间包装艺术非常有特色,却正在随着“现代化”而消失,于是便自己着手进行收藏。回到法国之后,杜泽林先生又将这一想法,告知了巴黎吉美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戴浩石先生,戴浩石先生十分赞赏并同意合作。戴浩石先生是一位博物馆学家和中国文物专家,很早他就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文物中
本书为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3D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提供了生产工艺方面的 指导。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并准备生产时将面临众多选择,他们需要对从传统工艺到 技术的大量工艺有所了解,才能将想法通过可利用的生产技术进行具体化的体现,使其 加有效和高效地生产出来。书中探索了对 设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性生产技术,并按照成型、切割、连接和表面处理四个类别对多种工艺流程进行深度介绍,包括完整的技术说明、多幅照片与图纸、典型应用、设计机遇、适用材料,以及加工成本、加工周期和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或组件进行案例研究。
产品包装的三大功能分别是:1.保护性、2.便携性、3.创新性。对于众多的包装设计师来说,创新的包装结构是他们能创作出取得市场价值和成本书专注产品包装结构,详细解构每一个优秀包装设计作品的结构设计,并呈现同时本书也会配上大量的包装盒的结构模具图,拿来就用,简单、有效、有价。 习价值高。
谷云瑞主编的这本《2013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年鉴》从2013“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和第二届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评选过程中征集到的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设计院校、设计机构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总计3711件(套)方案)中精选出了300件优秀作品,涵盖建筑空间设计、室内空间设计(设住宅、公共、展示)、环境景观设计、模型与手绘表现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这些精选的优秀作品基本反映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貌与水平。 本书适合专业设计人员、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和普通社会读者阅读。
本书从画面的构成关系对视觉感受的影响这一底层的设计逻辑出发,由浅入深地解析了游戏概念设计的知识点。 本书前3章主要讲解基础的构成关系和节奏感的塑造。第4~8章主要讲解不同层面外观形式对概念设计结果的影响。第9~11章主要从画面框架关系、空间关系及光影塑造的角度讲解对整体画面进行塑造时所应掌握的知识点。第12~14章从游戏概念设计的实际应用出发,讲解游戏概念设计师应如何以产品的目标为导向进行概念设计与美术整体规划。 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在校生、游戏美术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游戏概念设计培训机构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