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艺术是一个时代与其文化的结合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是一本有关人体艺术的普及读物,向读者介绍了人体艺术出现多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人体艺术发展的时间顺序、人体艺术的流派、人体比例与人体解剖学、人体艺术的不同主题、人体与象征意义等。全书共收集了 300 多幅与人体艺术有关的图片,印刷精美,内容详实,适合艺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供艺术研究者参考使用。
西方艺术长期追求对完美身体的视觉化。如今,碎片组构而成的或单一模型衍生的理想化白人异性恋身体已陷入危机。但取而代之的又是怎样的身体呢?我们困惑于从革命时期法国到当代纽约的各种身体图像。而在本书中,尼古拉斯 米尔佐夫对这样的困惑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究。他讨论到,身体再现总是受政治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塑,远非成为一成不变的圣像那么简单。 本书所涉艺术家众多,包括达 芬奇、普桑和马奈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包括朱丽亚 玛格丽特 卡梅隆和保罗 斯特兰德这样的摄影家,还有辛迪 舍曼、奇奇 史密斯和南希 斯佩罗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米尔佐夫这一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展现了他们作品中身体的核心地位。 从大卫的油画到 越战 纪念碑,米尔佐夫探讨了对种族、国族、性别、性态和技术的思考如何反映在对身体和政治身体的再现之中。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试图通过对身体的探索来了解自身,这种痴迷于对人体的研究,既成了一门大众科学,也发展为一门视觉艺术,而且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本书汇集了从14世纪以来迷人奇异的解剖艺术作品,探索人体解剖学与艺术的关系。书中所甄选画作的标准是对美学价值和专业表达的综合考量,内容以身体部位或系统进行划分,一气呵成地介绍了250余幅富有创造的、惊心动魄的,兼具科学和美学力量的解剖作品。 通过这些精美的解剖艺术品,作者邀请读者对自己终将迎来的死亡进行温和的思考,带领读者欣赏自身短暂而不可思议的生命有多么脆弱和美丽。这本书将成为人类灵感的源泉,激励艺术家、医学家和对人体及其运转方式感到好奇的人们。
本书囊括了原版中所有725块石版印刷图版的彩色复制品。事实上,书中的描述性文字由于年代久远也许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但这些忠实于原始标本的插图丝毫没有过时。一丝不苟的观察、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这些插图时至今日仍具有丰富的科学意义:形态学的现实永不过时。而关于外科手术部分的图版,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医学史和外科史有极大的帮助;关于手术器械的绘画亦是如此。
伯里曼先生的绘画方法影响深远,且独一无二。通过400多幅片,伯里曼先生演示了人体构造,这使他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50年的执教生涯中成为一名极富才华的讲师和导师。在本书中,他全面论述了人体所有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并以前视图、后视图和侧视图等形式多方位地呈现。在每一部分,作者首先从身体的骨骼构成着手,然后是肌肉,并描述了身体运动时肌肉的变化,*后展示了身体各部分在运动状态下的形态。人体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精巧的复合体。本书将给学生和严谨的艺术家们带来人体结构的概念,并将展示骨骼和肌肉分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运动以及不同时间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体态的。
人类为了发展脑而解放了手,为解放手必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克服重力的方式和四肢吃重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人体形成了许多Z形、S形的节奏,形成了脚的拱形形状,形成了四肢尤其是上肢的杠杆结构,这些都在外形节奏上体现出来。因此有了人体运动时重力互补的节奏,有了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软硬变化节奏,而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人体时只有抓住了这些才抓住了人体的趣味,掌握了变化的规律。人体特有的节奏就是艺术家寻找和表现的人体美。
《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与理想形体)/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中,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对这样的困惑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究。他讨论到,身体再现总是受政治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塑,远非成为一成不变的圣像那么简单。本书所涉艺术家众多,包括达·芬奇、普桑和马奈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包括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和保罗·斯特兰德这样的摄影家,还有辛迪·舍曼、奇奇·史密斯和南希·斯佩罗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米尔佐夫这一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展现了他们作品中身体的核心地位。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的编撰工作历时五年之久,收录数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其角度之丰富、内容之翔实,可谓同类书籍之冠;对于影响人体外观的各种组织结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也悉数提供清晰的照片展示和图解。基于对人体模特的观察和尸体解剖学的分析,《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收录了人体各部位表面形态的独特画面——如脂肪垫、静脉血管和外生殖器——以及许多之前从未拍摄过的肌肉组织照片。此外,以CT扫描、核磁共振造影和尸体解剖为参考,《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包含了众多切面图,将人体各部位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图片与文字解释对应,简洁的黑白两色可迅速将读者的目光引至关键部位。《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部标准参考读物,必将成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系学生,以及艺术史学家们不可或缺
《裸体艺术论》是我国部研究裸体艺术的学术专著。作者陈醉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背景,以性意识为主线,对从原始文化到现当代文化中的世界五大洲的裸体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美学、艺术史理论、人类文化学和两性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裸体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社会意义作了全面的剖析,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论述深刻。1987年11月初版,获学术界高度评价,认为是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在当代美术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仅1988年,该书即印刷20万册,发行国内外,创出版史上学术专著成为畅销书的奇迹。《裸体艺术论》荣获1988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88年十本优秀畅销书奖、198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该书的面世,对艺术、美学、文学、医学、心理学和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
形体塑形,对于模特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通过形体训练,可以极大地提升模特的综合素养,使模特具备职业需求的形体条件和形体表现力。本书以人体科学为依据,从形体塑形的理论内容和训练方法入手,针对女模、男模的不同形体要求,制定训练计划,改变模特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提高肢体表现力,并配合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模特控制体重,增强模特的形体可塑性。
《动态素描——人体结构》大部分优美的画作和文字是伯恩·霍加思专为指导读者像大师们一样从构思人体而安排设计的。无论如何,米开朗基罗绝不可能要求他的模特像他所画的人物那样悬在天花板上,或者在天空中翱翔!他构思了他们——这也是作者在这套精心编排的、附有解析说明文字的素描丛书中想要说明的问题。通过电影式的图解,此书的每一页都体现了作者这个目的。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其内容包括分辨身躯各部位的形体、纵深空间中的符号式人体画法、纵深空间中的人体整体感:形体的组合等等,书中以大量的图片及详尽的文字,系统地讲解了动态素描的人体结构。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工作者及爱好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