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拉脱维亚著名雕塑家乌迪斯 扎林斯(Uldis Zarins)联合其国际创作团队合力完成。书中对人物面部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介绍了每块骨骼和肌肉特征,详解肌肉运动对面部表情造成的影响,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将不同的表情归类为相应动作单元,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面部表情的形成规律。本书,依旧沿袭 图解至上 的编写理念,在以图解为主的基础上,为便于区分每块肌肉与骨骼,作者特意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并在必要时用三维效果来模拟。它不仅适合绘画、雕塑和设计爱好者,同样适合动画专业人士。
人体艺术是一个时代与其文化的结合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是一本有关人体艺术的普及读物,向读者介绍了人体艺术出现多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人体艺术发展的时间顺序、人体艺术的流派、人体比例与人体解剖学、人体艺术的不同主题、人体与象征意义等。全书共收集了 300 多幅与人体艺术有关的图片,印刷精美,内容详实,适合艺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供艺术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囊括了原版中所有725块石版印刷图版的彩色复制品。事实上,书中的描述性文字由于年代久远也许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但这些忠实于原始标本的插图丝毫没有过时。一丝不苟的观察、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这些插图时至今日仍具有丰富的科学意义:形态学的现实永不过时。而关于外科手术部分的图版,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医学史和外科史有极大的帮助;关于手术器械的绘画亦是如此。
自人类诞生之时,疯狂就已成为全球每一种文明的一部分,而 精神疾病 的概念大约是从两百年前才开始深入人心的。在医疗史上的大多数领域,新知识会带来新疗法。然而,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似乎更具周期性, 放弃、改革、忘却、忽视和再一次改革 循环往复。从18世纪的疯人院,到19世纪的收容所,再到20世纪的精神病院,恐怖与暴行的阴影从未远离 鞭子、锁链、地牢、约束衣,放血、催吐、电击、脑叶切除、药物滥用 追溯精神病院的前世今生,似乎每一阶段都是在重蹈覆辙:富有同情心和乐观精神的人道主义改革先驱建立起的新机构,终沦为残酷虐待的邪恶渊薮而遭到遗弃。 本书通过一个机构的故事来追踪精神疾病及其治疗的历史 英国的伯利恒皇家医院,俗称 贝德莱姆 ,在英语中已成为 疯狂 的代名词。作者梳理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以伯利恒为代表的精
究竟是 魔术 的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当幻觉遭遇强烈的情感经验 诸如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失去带来的痛苦,为何会创造出看似非同寻常、用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 曾经是魔术师的实验心理学家马修 L.汤普金斯,探索了18世纪以来的魔术师、灵媒术士所运用的欺骗艺术,揭露了敏捷手法和暗示的力量如何蒙蔽心智、制造幻觉,即使理性、怀疑精神的人也未能幸免。这是有关人类的好奇、盲从、聪慧及奸诈的永恒故事,以喜剧和悲剧的形式轮番登场,但始终迷人。 事实证明,理性与非理性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彼此构成非常复杂的关系 这正是人类体验的核心所在。魔术师与灵媒术士凭直觉认识到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会影响其信念,正是这种对人类行为切近的批判性审视,使得他们创造出如此强烈且持久的幻觉奇观。
解剖维纳斯 (Anatomical Venus),发明于18世纪末的解剖学人体蜡像,它既免去了解剖尸源的寻觅之苦,也避免了解剖课程的血腥与脏乱,同时也更宜公开展示。它们曾为医学、解剖学,以及现代科学教育与人体知识的普及带来曙光。而后, 解剖维纳斯 渐渐退出理性、科学的启蒙舞台,成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主题。构造精巧,美妙绝伦,当教具成为玩具,人体变为人偶,崇拜变为恋物,变态何以至常态?书中收录了世界现存的150余具稀有人体解剖蜡像,呈现出人类近代史上,所有对死亡的好奇、想象、恐惧、崇拜,以及迷恋。
借助力量,使你的艺术品栩栩如生!请观看、倾听与跟随迈克 马特斯对基本力线的演示,并解释动态人体绘制技巧。书中充满精湛、有力的作画范例,此更新版的特 色在于增加了一个全新部分 力团,以及数十张新插图。在迈克 马特斯的这本书中,将教会读者们如何将想法与想象力呈现于纸面。无论你是插画家、动画师、漫画 家还是学生,都将掌握运用节奏、形状和线条来令任意主题显得生动的方法。 迈克 马特斯曾编写了四本与力有关的著作,并以多种语言出版,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力的概念上启迪了艺术家们。独特的动态学习系统,已帮助千万艺术家提升人体绘画能力,其指导力画法已逾20年,激励着无数的 艺术家们。
解剖刀从不漫无目的地使用,皮肤的伤口背后藏着一颗好奇之心。 肺、静脉、瓣膜、骨、胃壁的断面、颅神经 在掩藏于皮肤之下的人体被解剖学祛魅之前,它是迷信、秘密、传说、观察的来源和对象。 解剖学 (Anatomy)源于希腊语,指代以系统的方式解剖身体,进行实践;以及建立对身体内部的清晰认识。解剖学所激发的,正是我们对人体真正的敬畏。 《人体解剖手稿》汇集了来自公元前30000年至今的250余幅图像,用并置、视觉押韵、蒙太奇手法,将医学插图、古代文物、微观视图和当代艺术并列排布,以展现自人类智识诞生伊始,便不曾停止的对自我的探寻 从中可以窥探解剖学家与艺术家通过解剖对破坏、变质、生长、再生等母题的研判。 弗兰肯斯坦的肖像与在塑料芯片上创造人类器官的科学实验并行,弗里达 卡罗《破碎的脊柱》和脊柱腰椎部分的上色X
西方艺术长期追求对完美身体的视觉化。如今,碎片组构而成的或单一模型衍生的理想化白人异性恋身体已陷入危机。但取而代之的又是怎样的身体呢?我们困惑于从革命时期法国到当代纽约的各种身体图像。而在本书中,尼古拉斯 米尔佐夫对这样的困惑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究。他讨论到,身体再现总是受政治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塑,远非成为一成不变的圣像那么简单。 本书所涉艺术家众多,包括达 芬奇、普桑和马奈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包括朱丽亚 玛格丽特 卡梅隆和保罗 斯特兰德这样的摄影家,还有辛迪 舍曼、奇奇 史密斯和南希 斯佩罗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米尔佐夫这一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展现了他们作品中身体的核心地位。 从大卫的油画到 越战 纪念碑,米尔佐夫探讨了对种族、国族、性别、性态和技术的思考如何反映在对身体和政治身体的再现之中。
美术工作者研究人体造型艺术,必须首先了解全身骨胳肌肉结构的基本知识,从而才能深入理解人体在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中千变万化的姿态。艺用解剖学作为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已在我国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并在美术专业教学上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奠定了人体造型艺术的基础。虽然如此,但因多年来艺用解剖学的内容没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已赶不上形势的要求了。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生活产品都需要科学设计。工业美术、服装设计、头骨貌复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现有的解剖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各方面的发展,必须扩大艺用解剖学研究领域,方能臻于完善,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本书作者潜心研究人体结构形态数十年。根据取精用宏,去芜存真的原则编著成书,并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书是美术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的
《病玫瑰》的书名源自威廉 布莱克的同名诗作。书中收录了自18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354幅珍贵医学绘画,集中展现了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更是回顾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医学史学者巴奈特整理出10种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流行病科学绘画,结合历史地图、信息图表,以及当代的个案笔记,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在工业革命的波涛汹涌和文艺运动的五彩纷呈面前,对疾病、痛苦,乃至死亡的恐惧与痴迷。 书中收录的医学绘画均来自珍贵的医学典籍,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不是猎奇性的展览,而是强调绘画背后所包含的那些复杂情绪(同情、厌恶、冷漠,等等),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 幸灾乐祸 。某种意义上,《病玫瑰》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上个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医学伦理和对疾病的非道德评价。
本书生动讲述了美术领域古今中外人体模特儿的历史故事。以世界名画、名雕塑作为切入点,展现了人体模特儿自诞生到发展、到近现代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的历史。作者挖掘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模特儿和艺术家是怎样合作,共同创作出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的,并通过实例表明模特儿对于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性。刘海粟曾说: 人体美是美中之至美。 可谓人体模特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创作的进程。
伯里曼先生的绘画方法影响深远,且独一无二。通过400多幅片,伯里曼先生演示了人体构造,这使他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50年的执教生涯中成为一名极富才华的讲师和导师。在本书中,他全面论述了人体所有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并以前视图、后视图和侧视图等形式多方位地呈现。在每一部分,作者首先从身体的骨骼构成着手,然后是肌肉,并描述了身体运动时肌肉的变化,*后展示了身体各部分在运动状态下的形态。人体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精巧的复合体。本书将给学生和严谨的艺术家们带来人体结构的概念,并将展示骨骼和肌肉分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运动以及不同时间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体态的。
《裸体艺术论》是我国部研究裸体艺术的学术专著。作者陈醉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背景,以性意识为主线,对从原始文化到现当代文化中的世界五大洲的裸体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美学、艺术史理论、人类文化学和两性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裸体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社会意义作了全面的剖析,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论述深刻。1987年11月初版,获学术界高度评价,认为是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在当代美术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仅1988年,该书即印刷20万册,发行国内外,创出版史上学术专著成为畅销书的奇迹。《裸体艺术论》荣获1988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88年十本优秀畅销书奖、198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该书的面世,对艺术、美学、文学、医学、心理学和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
本书针对艺术专业的需要,对人体造型解剖的各个因素作了充分详细的论述。本书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完善、整体升级,并根据当前绘画的现状,家入了新的内容。本书以图为主,分章讲述了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规律,人体外形形体的概括,包括人体造型,结构及画法。可作为艺术院校人体解剖课课外参考用书,也是以爱好者了解人体艺术规律的必要途径。
《裸体艺术论》是我国**部研究裸体艺术的学 术专*。作者陈醉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背景,以性意 识为主线,对从原始文化到现当代文化中的世界五大 洲的裸体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美学、艺术史理 论、人类文化学和两性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 究,对裸体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社会意义作了全面的 剖析,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论述深刻。 1987年11月初版,获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 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在当代美术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仅1988 年,该书即印刷20万册,发行国内外,创出版史上学 术专*成为畅销书的奇迹。《裸体艺术论》荣获1988 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88年十本**畅销书奖、 198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该书的面世 ,对艺术、美学、文学、医学、心理学和一些自然科 学领域的研究或创
《J·夏帕德动态人体解剖(彩色版)》力求使解剖学用语简单易懂,尽量避免使用通常采用的拉丁术语。书中图解中的骨骼和肌肉大多是根据人体模特儿摆出的姿势用缩短法绘制而成,这种种姿势在解剖书籍中是甚为罕见的。 没有一本艺用解剖书会是至善至美的。任何人真正想画好人体素描或临摹雕塑,就需要永无止境地读这方面的书。
《艺用人体结构》中的骨骼、肌肉部分参照国内优秀的医学解剖著作《人体解剖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以详实系统的理论知识配上准确具体的人体解剖图。人体形态部分,借鉴了美国画家佐治·伯里曼的表现手法。第八章人体运动部分则参照德国画家约·谢培德《动态人体解剖》的表达方式。 《艺用人体结构》从多种视角全面地分析了人体结构,并将人体结构由里及表的联系(从骨骼到肌肉、到外形再到个体差异),一一用图清晰地展现出来,还对人体形态进行了归纳,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多维的概念,不至于囿于复杂的解剖名词之中。在详细说明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肌肉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并配以素描插图,更接近绘画实践。后通过图形练习和文字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完全掌握人体结构的目的。
本书是以图片集为主,间以少量文字说明。内容分四部分《重生》、《采访》(包括《泼墨2010》、《泼墨2011》)、《看客》、《whoami》。展示了作者苏紫紫在“事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出版者意在“希望通过她的艺术作品与文字作品给青年学生以正面的引导,以本书为界,证明与再现她从前的单纯的网络红人向青年艺术家华丽转身的过程与结果。”
作为专业的影像品牌之一,长期以来,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与镜头在影友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尼康·数码单反相机及镜头超级实用手册》与国内知名的《数码摄影》杂志合作,精选杂志2009年、2010年的器材测试、选购指南及器材答疑栏目内容,结合全国各地摄影发烧友拍摄的样张以及尼康发布的官方技术数据,对尼康主流数码单反相机及镜头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测试与分析,对影友购买、升级与使用尼康器材及件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