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长坂常,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长坂常针对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追求完美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 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 的新设计理念;与完全从零开始设计相比,长坂常更多从事建筑空间再造设计,他强调通过改变建筑原有的功用来进行 认知更新 ;同时在建筑和功能性家具中寻找平衡,所谓 半建筑 就是其设计理念的最佳概括。《半建筑Ⅱ:日本建筑设计师长坂常设计理念》是其有感于《半建筑》的出版,通过 认知更新 亲自撰写的姊妹篇,更系统地呈现了其对建筑、家具、人居环境的思考。
教堂的彩绘玻璃窗上描绘的是哪个人物?那些几何图案有何深意?在如此美丽的建筑中,怎么会有凶狠的野兽雕塑从墙上探出头来?为何读经台上有鹈鹕的造型,而立柱上有枝叶装饰?中世纪的大部分信众虽目不识丁,却能够读懂教堂建筑中精心编码的种种象征符号,并领会其中的含义与背后的故事。对虔信者而言,教堂是接受宗教教育的课堂,是让感官与灵魂俱得满足与提升的盛宴之所。然而今天的人们已然忘却隐藏在图像、雕刻和符号中的深意,教堂在他们眼中仅仅只是恢弘的建筑。本书意在挖掘这些精美绝伦、气势恢宏的殿堂失落已久的精神意涵。 本书共分三章,*章分析建筑的结构特征,从外至内,从墙壁到天顶。第二章引导读者熟悉基督教的各个主题,辨识重要人物、场景、故事、动物、花卉以及绘画、雕刻、塑像中数字、字母和图案的运用。第
本书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10大建筑要素、44种风格类型和39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地梳理、解析了中国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及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 本书为建筑专业的专家执笔,带领读者更好地 读懂 中国历史中这些传承底蕴、别有韵味的建筑 语言 和 诗句 ,欣赏中国建筑艺术的美。
本书初版于1978年,是国外研究中国园林文化的代表性专著。2002年,由汉学研究者夏丽森女士修订,她是明代计成的著作《园冶》的英文译者。本书讲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园林与中国哲学、绘画、建筑、文学的互动关系,通过中国的园林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 作者玛吉 凯瑟克在中国长大,从小浸淫于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挚爱中国园林。她尝试在纵深的历史和宽阔的对照中把握中国园林的精粹,既有追本溯源的梳理,也有典型个案的描述与分析。本书堪称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国园林导览,也是我们了解西方人如何欣赏中国园林的一种重要参照。借此,更能体味中国园林本身所包含的精彩的精神意蕴。
本书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9大建筑要素、39种代表风格和41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而生动地梳理、解析了世界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世界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及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 本书为建筑专业的专家执笔,带领读者更好地 读懂 世界历史中这些风格多样、各具韵味的建筑 语言 和 诗句 ,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本书记录了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重要的建筑论,生动剖析每种理论的源头及其发展动机。内容涵盖了在不同国家流行的建筑美学的主要立场。建筑论述的文本常常用来阐述插图 书中收集的丰富插图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建筑理论的图解指南。本书的许多参考资料现安置于柏林国家博物馆装饰雕刻部门,这几十年来,博物馆的工作尽责地补偿了二战期间造成的扼腕损失。此书不仅意在展现梳理建筑美学和理论的种种论辩,也是鼓励各位建筑学同仁做出更广泛、更详细的学术研究。
本书综述了世界家具设计的系统与风格,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家具设计大师及其思想与作品,从19世纪开始,直至活跃于21世纪的设计大师,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介绍不同学派的家具设计大师。本书共包括五章。首先概述世界家具的系统。第二章从七个不同学派介绍现代家具设计的先驱者。第三章介绍包豪斯与同时期的经典设计大师。第四章介绍包豪斯之后的设计革命时代各学派大师。第五章介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新生代家具设计师。同时附录部分介绍了200余位家具设计师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
本书以大量的图片为佐证,对近300个建筑作品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定义与诠释。本书论点清晰,可读性强,以视觉引导为主线,讲述了从古代到当代,西方世界所出现的主要建筑风格。 本书共分九章,每一章的顺序大体遵循风格建立的时期或建筑建造的时代。其中每一种单独的 风格 是根据建筑共同的形式特点、地理位置、大的文化趋势、运动或意识形态 或这些因素的各种组合而形成。本书的重点在于视觉上的传达:对每一种 风格 都会有一段简明的介绍,然后通过配有解说文字的图片来讲解和描述这种风格所包含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一种标志性的窗户设计,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装饰与材料,或者是隐藏在某种 风格 下的特殊的思想含义。通过这种方式,这本书可以被当作一本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建筑图书。
这座城堡展现了时代的样式与色彩! 拿破仑 在法国,一千多年来从弗朗索瓦一世到拿破仑,从玛丽 安托瓦内特到约瑟芬皇后,枫丹白露宫是法国历史上的34位君主与统治者生活过的城堡,是半部法国史的缩影;在中国,枫丹白露宫是诗人徐志摩、文学家朱自清笔下难忘的欧洲旅行记忆之一,也是西方掠夺圆明园珍宝的藏地。在这样一座城堡中,每一件艺术作品、每一座建筑,甚至每一株植物背后都暗藏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在枫丹白露宫,让我们穿过一扇扇宫门,爬过一级级楼梯,凝望一件件珍贵的藏品,开启一段段历史与美的回忆之旅。
本书立足于设计学科实用性为上的原则,以现有园林遗存为对象,将其视作一种整体文化现象,以逆向还原的逻辑进行解读;寻找传统园林空间叙事和古人营园时所追求的意境立意的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传统园林设计思维中普适性的原则,力求以实证研究指导设计实践,同时构建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推动本土设计理论的现代化。
本书收录了柯布西耶职业生涯中11种类型公共建筑,合计80个作品的图面和三维模型空间图解。通过建筑功能分类展开的作品解读,能让读者了解建筑家在处理不同功能建筑时所采用的形态策略和思考。其次,以全公共建筑作品在时间序列上的定位为线索,也能窥探建筑家在设计思想上的延续和转折。通览全篇,能让读者更能切实理解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态基础。
《鲁班经》是一部有关古代建筑家具设计的著作,大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与那些官修著作不同,《鲁班经》出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其内容也十分繁杂,既有与建筑家具设计相关的方法和程序,也有择日择址的堪舆风水。其中很多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和继承,也有一些内容是当时匠人的创造。可以说,《鲁班经》是一部闪烁着古代工匠智慧光芒的著作。 《鲁班经图说》在原《鲁班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点校注释,以方便读者理解原作,又甄选三百余幅相关图片并配文作补充说明,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更加形象、真实,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全新视野,同时也是追溯东方美学、东方设计源头的重要凭依。
《一个人的北京城》是一部描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北京古代建筑的全景式美术图卷。本书用绘画与考证文字两种系统记录了古代北京在新中国初期遗存下的胜景,具体叙述了每一处古建筑遗存掌故及其历史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彼时北京的社会风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绘著者章可应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组的邀请 , 普查北京地区古代文物建筑遗址,留下遗作 300 余幅。本书将其整理为寺庙建筑、皇家建筑、其他建筑三大类。其中寺庙建筑记录了当时北京内外城寺庙近两百座,不少寺庙今已不复存在;皇家建筑包括天坛组图、北海组图、颐和园组图、故宫组图等;其他建筑包括会馆、名人故居、城门、钟鼓楼等。 章可的建筑绘画纪实性与艺术性兼具,考证亦极具史料价值,作为一部考察笔记,记录了众多消失的与变化的古建筑,足资补正北京古代建
目前, 80后 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90后 与 00后 也开始拥有对居住空间的主导权。年轻一代受互联网、碎片化信息与二次元扁平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其居住空间也因使用者的需求而改变。本书通过对二次元演变过程的介绍,向读者展现了二次元如何通过餐饮行业、时尚圈、住宅设计、教育行业及娱乐行业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多个不同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二次元在空间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对设计师在未来的设计方向上有很大的指导价值。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多种二次元设计风格和二次元设计的五个原则,帮助设计师在未来的工作中轻松掌握二次元设计的关键要点。
探究艺术源流,网络关键概念。 本书系原版由拥有46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出版集团Quarto出品。其图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系列书带你阅尽经典绘画艺术、现代艺术、建筑、摄影和电影中的代表风格与流派。书系中的每一册都梳理了该艺术门类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风格,以及垂名青史的名家、名作,是厘清艺术中关键概念的绝妙读本。 这是一本简单明快、内容丰富的建筑史读物,全书致力于阐述不同时期的重要建筑流派,并直接给出流派定义,叙述其发展历程,说明了其建筑的重要特征、代表建筑师、建筑关键词和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样式的建筑等。 从希腊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到粗犷主义,这59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流派有助于读者快速、系统地掌握建筑史知识,是一本引人入胜、内容丰富的建筑爱好者实用指南。
巴尔萨泽 科拉布是一位让建筑师的作品永传不朽的摄影家,受雇于许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如柯布西耶、沙里宁、冈纳 伯克茨、弗兰克 盖里、路易 康、西萨 佩里、贝聿铭等。他所捕捉到的影像和被摄主体同样尽现绰约风采,纯粹极简,曾于1964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摄影金奖。 在科拉布50年的职业生涯中,关于20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摄影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还就城镇景观,玛雅神庙,托斯卡纳山城,罗马屋顶景观,以及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中国、也门的本土建筑,美国汽车文化和城市发展演变等更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本记录科拉布不凡的建筑摄影生涯的作品,作者爬梳了科拉布在摄影上的曲折路径,生动地描绘了这个逃离匈牙利的年轻人,在巴黎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而后迁往美国作为沙里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于2001年6月25日荣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整个建筑群以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形式,采中西之所长,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开创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新风。无论是建筑规模、设计手法、建设历程,还是研究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都是整个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曾说 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可以去到武昌看看珞珈山武汉大学 。 本书收录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测绘图及效果图,配以精炼准确的中英文双语介绍,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书籍布面精装,并搭以专色护封,内文纯质纸四色印刷,雅致妥帖。
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本书是西方汉学界和建筑学界系统研究中国建筑陶艺 尤其是琉璃等构件 的代表作,初版于1927年,收录240余张照片、9万余字考察报告。全书共分七章,作者简单梳理了中国建筑陶艺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各地著名的建筑陶艺中心,以及建筑陶艺装饰的制作与安装工艺。在第五章和第七章中,作者结合自己拍摄的照片,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详细介绍了陶艺装饰在大门、碑楼、牌楼、影壁、浮雕、印度风格建筑、屋顶装饰和脊兽、宝塔等建筑元素中的实际使用情况。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书中的很多建筑及其陶艺装饰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本书成为后人无法复制的经典著作。
各国法规、定义和社会认识对于民宿这种住宿建筑有着多重解释,使得其形式和空间丰富多样,单是可确认的名称就有七八种之多。阅读本书,会让你有更宽阔的视野来认识 民宿 建筑。民宿设计中与 住 有关的功能、空间及形体等常规内容的设计信息,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设计团队、场地选择、平面规划、单位空间的相关知识。同时,本书还介绍了视觉效果之外的感觉,如触觉、听觉在设计上的对应及效果,即 愈悦空间及环境的设计 ,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愈悦空间 的构成等内容,会给你的设计或民宿空间体验带来和以往不同的启发。对地处深山却受到世界各地游客喜爱的民宿的实地采访,可以使你了解其计划和设计中的理念和细节。实例介绍是本书的重头戏。33个案例的图和照片,又能使读者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