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故实画这一领域,探讨分析对经典故实题材内容的描绘方式是如何在历代绘画中得以形成演变的。在书中,作者围绕伯夷叔齐采薇、伏生授经、谢安东山故事、萧翼赚兰亭、卢仝烹茶、郭子仪、东坡笠屐、鹿八个在历代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实,探讨各个故实的描绘手法演变以及在社会中的相应认知演变观念,相应折射出故实画这一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演变脉络。本书将使用国家博物馆和北京画院的高清藏图进行描述梳理。
葡萄藤蔓纹饰是世界装饰领域的重要一支,雏形可追溯至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后经历了从古希腊至拜占庭时期等一系列文明的洗礼,其形态、风格和内涵不断演化。汉晋之际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在北朝时期发展出丰富的本土化形态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本书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葡萄藤蔓纹饰,站在希腊、罗马、拜占庭、犍陀罗和南北朝等不同的古文明节点,从多学科视角全面审视葡萄藤蔓纹饰背后鲜活的丝绸之路场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了该纹饰起源、发展、变迁和本土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尤其对北朝忍冬纹的多样面貌及所受到的多种文化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
本书通过对昆剧传习所、“青春版”《牡丹亭》、“先锋版”《牡丹亭》、坂东玉三郎《牡丹亭》、昆曲研习社、新概念昆曲《邯郸梦》、英国大学生《南柯梦》等一系列典型个案的研究,对昆剧百年来薪火传承传播,何为昆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性转换,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问题,“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盛与衰的经验与教训,梅兰芳与乔蕙兰、陈德霖昆曲的师承关系,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青春版”《牡丹亭》昆曲传承的核心问题及创制“文人义工制作人”范例的意义,“先锋版”《牡丹亭》“复兴昆曲的努力”的悖谬,跨文化戏剧坚守戏曲主体性的《邯郸梦》的启示,英国大学生《梦南柯》英中演出的跨文化意义等重大问题加以系统深入反思辩难。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艺术观念史讨论得比较充分,但对于魏晋之前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反思却挖掘得不够。所以,作者选取先秦两汉的艺术观念史作为研究主题,是独具学术眼光的,为中国艺术如何从自在走向自觉理出了一条线索。就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的研究范围而言,作者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如在艺术类型上,除了传统的“美的艺术”,即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外,中国早期诗歌可以入乐、典礼仪式具有艺术意味、工艺制作具有哲学关怀、城市布局具有象征性,也被作者纳入艺术观念史的考察范围。就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的历史特性而言,作者强调中国早期艺术观念的进展,整体体现出渐进的特征,它是历史背景与时代状况共同作用的产物。此外,作者对西周及两汉在中国艺术观念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也具有较
本书在传统文化、传统造物思想、设计原则、代表典籍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典型设计风格等的研究基础上,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形成的分析中,从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侧重提炼中国设计文化典籍中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将中国设计艺术置于文化转换、技术演进的立体框架中,借鉴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尝试建立中国的设计艺术理论体系,并通过研究其当代传承创新的形式和价值,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
邮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特征。 本书在设计艺术学的视角下以“史”为骨架,以“论”为血肉,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期。通过收集、整理关于中国邮票设计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扼要描述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历史语境,还原各时期的“技艺”场景,归纳、总结、分析各时期的设计风貌。对邮票图像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中国邮票设计艺术所蕴含的审美文化和设计思想,归纳、总结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络与流变轨迹。
本书重点关注美术政策、机构、出版、展览、会议等制度性因素,及其是如何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在研究框架上,本书以纵向的美术制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横向的创作、展览、出版、教育等行业的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审视和考察。 在具体的呈现中,本书梳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美术管理、创作、展览、研究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建设过程;探讨美术出版社的出版政策、美术刊物的编辑理念、批评方式、期刊生态等传播制度;分析展览形成的评奖、基金会制度;论述美术批评如何引导美术发展的批评制度,以及传达政策,引导美术创作的会议制度。通过对美术研究对象的延伸和扩展,以此构建美术生产、美术生态和美术主体的关系。
《以神为马》,语出《庄子》。借作书名,意指在 “有涯”与“无涯”的对立中,以自由精神追求学术—人生的无限境界。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美学,以美学基本理论的探寻为要津,纵深出入中西艺术,最终落实于中国美学与艺术的经典问题和核心范畴的审思。 从风骨到神韵,从李贽的童心与空观到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再到庄子美学辨正;从陶渊明的乡土诗意到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再到《红楼梦》美学意蕴的新解……《以神为马》以庄子“游”的观念导航中国美学,验之以中国文化的多元丰富,书中对20世纪以来的多种通行观念的尖锐质疑为深化中国美学研究提出了挑战性话题,表现了作者在古今、中西的纵横交集中的美学探索和理论建树。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歌曲,但从来没有一首歌曲像《国际歌》这样影响广泛而悠远。130 多年来,在《国际歌》的创作和传唱中,有欧仁·鲍狄埃皮埃尔·狄盖特的故事,前者作词、后者谱曲,而词、曲正是《国际歌》飞翔的一双翅膀;有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事,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写就,第三天卡尔·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定稿;有列宁、高尔基的故事,列宁的《欧仁·鲍狄埃》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高尔基的《母亲》里激荡着《国际歌》的旋律;有毛泽东、瞿秋白、聂耳的故事,毛泽东慨叹“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瞿秋白因有了《国际歌》而形影不孤独,聂耳描摹了从《国际歌》到《义勇军进行曲》的红线。“为人类求解放”,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本书围绕中国书画中若干重要问题,关注于书画一体的发展历程考察,对书法的文化观念与艺术演进、中国画的观念嬗变、文人意识兴起以及艺术语言的特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书中既有从文化史视角对书画史嬗变的考索,又有以核心观念为切入点的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既有古老文献的新阐释,又有艺术作品的“文本细读”;既有对书画家精神世界知识考古的语境还原,又有对书画作品的语言体系的动态追踪。 本书与作者本人的《书画》(中华文化元素系列第一辑),具有一定互补意义,前书重点在书画文化的全面知识体系,本书则侧重于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考察,对于中国书画精神的内涵探讨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书针对性强,适合中老年声乐学习者使用。它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理论性与实践性共立。从发声原理入手,讲授歌唱技巧、歌曲处理、歌唱心理等,深入浅出,着力歌唱实践。2.系统性与全面性并存。歌唱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知识性强。本书篇幅虽小,但内容翔实。3.规范性与针对性相容。概念求准确、原理求简明、术语求权威、阐述求清晰,并在此基础上紧扣中老年的心理特点。4.实用性与趣味性相融。每一章的最后都附有通俗易懂、上口有趣的口诀,让枯燥的声乐理论学习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得以巩固。
本书以陕西商周青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缘文脉及时代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类型整理、艺术分析与客观描述。运用文献典籍、图像资料,结合“二重证据法”和多元方法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陕西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源流、纹饰种类、风格特征、象征寓意、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及当代设计转化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汇集了当代设计领域关注的商周青铜艺术元素,强调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当代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暂无内容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 原书定价:48元 售价:38.40元, 作者:丁峻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4848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深入探讨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根本问题,全新界定了艺术教育的四大功能,精细论证了艺术文化影响人的心脑系统的科学机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一是深入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细致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二是重点介绍了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象思维、符号思维、工具思维、技术思维等认知操作内容及其高效训练范式,
碍事的是“你”和“乌笼”才对!——愤怒的喊声冲口而出,路飞抱着必死的决心挑战多弗拉门戈。充满悲剧的德岛会迎来真正的解放吗?极限决斗终于迎来最后时刻!!围绕着大秘宝“ONE PIECE”的海洋冒险罗曼史开始了!
暂无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常识》收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中国戏曲研究方面的诸多经典著作,首先从戏曲的小常识入手,随后分别对戏剧中的身段、脸谱、行头盔头,戏班的规矩、信仰,剧本的语言、涵义、艺术性等方面论述。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并配有大量精美的戏曲与脸谱插图,力求让读者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常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暂无内容简介。。。。。。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系列丛书共七卷,本卷为《历代古琴文献汇编·古琴制度卷》。将历代古琴文献中有关古琴制作的资料进行汇编整理,同时拜访全国各地古琴名家,收集各个版本的历代古琴谱图书。现在将此部分内容汇编整理出版,或对习琴之人有益,或对古琴传承有益。纵观整个古琴发展史,历朝历代均已出现许多古琴名家,做古琴文献资料汇编整理工作的相对较少出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著名古琴家查阜西先生为古琴文献整理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今天,爱古琴团队也是沿着查阜西先生的整理思路,加之完善使之更全面。《历代古琴文献汇编(斫琴制度卷)》内容涵盖所收集的157部古琴典籍资料中对古琴制作的内容,大限度的还原了历史文献材料,包含了大量的多版本的文献记载,对古琴历代演变的指法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框架,为
本专著站在文化变迁理论的视角下解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变迁。选取汉族安徽花鼓灯、梁河阿昌族蹬窝罗、察布查尔锡伯族贝伦舞、德宏景颇族民间舞蹈,这四个被保护得较好、具有典型性的民间舞蹈个案进行分析。通过其各自的民族历史、信仰习惯、民族精神等方面挖掘各自的舞蹈文化内涵,总结出了“社会制度变迁下的安徽花鼓灯文化变迁”“节日文化创造中的梁河阿昌族舞蹈文化变迁”“新疆锡伯族‘贝伦舞’变迁中的文化记忆与传承”“多维变迁下的景颇族舞蹈文化变迁”这四种不同的舞蹈文化变迁形式。旨在揭示民间舞蹈发展中所出现的文化变迁现象以及各自的发展现状,并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关于民间舞蹈未来发展的思考,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以文化变迁为方法论的新研究视野,对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进行合理的学术化解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观照美学和艺术的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社会学、艺术学等方法,结合美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对审美活动、审美类型等问题做出了阐释。同时,对美学、美育、审美等问题做了具体的阐释。另外,本书对中外影视、文学艺术、戏剧、建筑等艺术的历史发展介绍以及经典作品的赏析,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审美欣赏能力,也能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 本书理论体系完整新颖,文字与图片的结合,使文章显得更生动、有趣。同时,书中内容将过于艰涩的词语和术语等缩减到**低限度,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适于高职、专科学生,以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文化大众使用。
本套乐谱囊括了钢琴初、中级学习阶段最普及且最受大众欢迎的教程,包括《哈农钢琴练指法》《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钢琴初级教程》《莱蒙钢琴练习曲集》《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作品100)》《车尔尼849钢琴流畅练习曲》《杜弗诺伊钢琴练习曲(作品120)》。编者结合了多个国际权威版本,在修正引进版曲谱错误的同时,重新编写了较为科学的运音法,对其中的分句、指法及各种音乐符号作了修订。此外,本套乐谱均采用大开本的形式,更加方便读谱和演奏。同时,乐谱结合“钢琴巴士”App中的智慧“7+1”双引擎,具有唱谱、示范、调速、分手、伴奏、教学、测评等个性化功能,能够对钢琴学习者进行教学和对比评分,使习琴者更清楚地了解自身演奏的问题,及时改正并巩固练习。APP还配有相应曲目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