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更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内容简介 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的作品,分别记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奇闻异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宫内琐事和宫外民俗风情为多,人物事迹也以传说为主。其中如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本书。
本书为著名美学学者彭锋教授的一本小中见大的学术佳作。 本书的书名已经改为《后素: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 本书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细致、犀利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 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以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作者能小中见大,旧案翻新,在前人多有探索的基础上,迭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的书名取意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在方法上也借鉴了《管锥篇》的微观研究的方法,以及中西古今比照的方法。
本书是斯瓦福德为所有音乐爱好者所写的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凭借自己对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家的熟悉和掌握,斯瓦福德梳理了各个时代的代表性音乐家和音乐史。通过介绍这些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作者以身为钢琴家的优势用简练、易懂又不失专业的语言分析了各种音乐作品,向读者介绍了何为古典音乐、如何欣赏音乐,为何古典音乐堪称“心灵的语言”。
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故实画这一领域,探讨分析对经典故实题材内容的描绘方式是如何在历代绘画中得以形成演变的。在书中,作者围绕伯夷叔齐采薇、伏生授经、谢安东山故事、萧翼赚兰亭、卢仝烹茶、郭子仪、东坡笠屐、鹿八个在历代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实,探讨各个故实的描绘手法演变以及在社会中的相应认知演变观念,相应折射出故实画这一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演变脉络。本书将使用国家博物馆和北京画院的高清藏图进行描述梳理。
本书以精美的插画和小知识介绍了54种濒危动物,让读者了解濒危动物现状,了解它们对生态的影响,参与环保行为,了解环保的意义,积极执行垃圾分类,通过身体力行的日常行为保护环境,保护濒危动物。
曾经花儿只是特殊日子的纪念品,而如今摇身一变,化作生活中的新宠。无论何时何地,花儿总是努力绽放,生生不息。如果你想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想对自己珍惜的人表达心意,抑或是打算用较少的投资装饰舒适华美的空间,就请从这本书开启你的花草生活。 本书专为初学者打造,从如何修剪鲜花、认识插花工具、为作品选材开始,到安妮特花艺学校独到的四种基础技法,跟着书中所教亲自体验,不难做出心仪的花艺作品,活用之后更能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动人的花艺设计和各种鲜花的故事吧!
《以神为马》,语出《庄子》。借作书名,意指在 “有涯”与“无涯”的对立中,以自由精神追求学术—人生的无限境界。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美学,以美学基本理论的探寻为要津,纵深出入中西艺术,最终落实于中国美学与艺术的经典问题和核心范畴的审思。 从风骨到神韵,从李贽的童心与空观到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再到庄子美学辨正;从陶渊明的乡土诗意到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再到《红楼梦》美学意蕴的新解……《以神为马》以庄子“游”的观念导航中国美学,验之以中国文化的多元丰富,书中对20世纪以来的多种通行观念的尖锐质疑为深化中国美学研究提出了挑战性话题,表现了作者在古今、中西的纵横交集中的美学探索和理论建树。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清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清康熙朝起,天下安定,朝廷采用鼓励措施,丝绸生产获得较快发展。清代丝绸在艺术风格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丝绸纹样在构图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更显细腻秀丽。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介绍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4619377 书名:中国绘画史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艺术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为三编,分别讨论艺术自律、艺术介入和艺术本质。第一编,艺术自律。着重讨论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自律艺术批评观和艺术媒介观,并与阿多诺的自律美学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艺术自律观念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效应,辨析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动力学。第二编,艺术介入。讨论介入艺术的发生逻辑与理论形态,分析恩格斯、布莱希特和本雅明等人就介入艺术展开的理论思考,并尝试从本雅明的语言哲学出发阐明艺术介入的效用机制。第三编,艺术本质。讨论丹托为解决艺术自明性危机给出的定义策略的具体内涵、生成逻辑与历史局限,对比分析丹托与阿多诺的艺术定义观的差异,最后基于前述讨论主张一种朝向本质的艺术批评。
本书简明扼要、系统完备的介绍中国戏曲。生长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学林中的戏曲学是系统的艺术形式,本书从戏曲学本体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戏曲创作演出主体、戏曲传承传播、戏曲理论研究三个维度进行学理性阐述和系统性梳理,包括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导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观演、戏曲传承、戏曲传播、戏曲管理、戏曲发展史、戏曲批评、戏曲习俗等组成部分,形成比较全面完整的戏曲学知识体系。
《大闹天宫》是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名,其故事情节选取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五、第六回,原名《安天会》,又名《闹天宫》。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盖叫天、李万春和李少春等都很擅长这出猴戏,在齐天大圣形象的把握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本剧历史上广受戏迷追捧,民国时期戏曲舞台上尤其收到欢迎。1953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此剧后获奖。1977年9月,中国京剧院一团复排此剧,现行演出剧本为翁偶虹为谷春章重新修改。现在本剧作为国家京剧院保留剧目,走出国门,经常在欧美、日本等地巡回演出,广受好评,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优秀载体之一,推动了国外观众对京剧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艺术发展中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教材由 艺术发展中心编写。 艺术发展中心是 下属单位,是一家新的可跨省考级的艺术教育机构。计划从2015年下半年启动开考。 批开考科目是:钢琴、古筝、长笛、爵士鼓、萨克斯。这本由 艺术发展中心考级委员会编写的《爵士鼓(8级-10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教材)》就是配套考级的考 书。
本书是由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戏剧故事工厂策划编选的一本剧本作品集,属“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1 1丛书”之一。 本书收录近年来上海校园创作中所涌现的26部剧本作品,分为“大师剧”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作品选”“校园即景剧”“劳模工匠系列”及“编剧学课程作业“几个部分。本书所选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时代特征,创新意识明显,可以大致反映出上海校园戏剧创作的艺术水平和现状。
古埃及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特征、丰富的内涵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埃及工匠所遵循的美学规范贯穿其文明始终,至今仍被人推崇。而古埃及艺术的魅力,亦来源于埃及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生死的态度。本书精选来自优选各大博物馆的200件珍贵古埃及文物,包括日用品和装饰品、宗教用品,以及与死亡和来世有密切关联的物品,它们历经数千年保存至今,向今天的我们讲述着古埃及过往的故事,呈现出曾经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