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多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与研究,在陶瓷、家具等文物领域享有盛名。出版过多本文物研究与收藏的书籍。此次马未都转变了视角,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各种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这一领域不仅是马未都首次尝试写作,也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十二章,介绍十一种颜色釉瓷器(青瓷篇幅较大,分作上下两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的呈现了,各种颜色在瓷器上因各个不同时代,而呈现出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并辅以优美的文字,表述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介绍和学术专著,更多的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与大众化。
本书以陕西耀州窑、澄城尧头陶瓷为实验对象,剖析技艺文化符号含义,结合工艺流程和地域文化构建视觉符号谱系;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可能的产品类型进行分析,形成视觉符号因子库,并根据消费需求选择因子矩阵,构建设计创新方法(若干子方法); 终以“符号意义”为核心,以6至10个案例进行谱系构建与设计方法的应用展示。书后附有40幅彩色图片,与正文相应内容对应,图文结合,便于读者直观感受。本书颇具研究价值,值得陶瓷爱好者和研究者品读。
在中国陶瓷史上,明代嘉靖一朝瓷器,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时代风格,一方面由于明朝政府加强列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使瓷器作为主要外销产品大量倾销海外市场,从而极大刺激了国内瓷器生产,致使其品种和釉色迅速创新。据兰浦《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当时景德镇瓷器“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其中五彩器的制作,开创了我国彩瓷生产的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与五彩同时发展的另一类叠饰彩釉瓷,如红釉黄彩、黄釉红彩、绿釉红彩、红釉绿彩等等,釉彩搭配也十分醒目。清代粉彩器上色地、轧道等纹饰,就是在继承这种纷繁的釉彩叠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彩瓷极具特色外,嘉靖青花由于其钴料改用回青料,所以色调蓝中泛紫异常浓艳,也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
本书是综合性的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的普及读物,收录了目前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很活跃,也很有潜力的投资品种——紫砂壶,书中讲述了紫砂壶的起源和发展、收藏市场现状、鉴别特征、收藏技巧、投资技巧与保养技巧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真正系统、全面地掌握紫砂壶收藏与投资的知识。在向广大读者展现中国紫砂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众多的紫砂壶鉴赏方法和技巧,使读者能够以图识壶,是一本鉴赏、收藏和研究紫砂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如果说要寻找一种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明史的物质载体,那么就非陶瓷莫属了——华夏民族犹然。描写一种文明的内涵及其高度,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标尺,但总离了“技术”(广义)和“艺术”(广义)这两个层面。任何一种文明都必然蕴含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否则即不能成其为“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陶瓷自始至终都是技术与艺术的接合与交融。可以说,不懂得中国古陶瓷就不懂得中华文明。瓷器是华夏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一创造在西方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种东西始到西人那里,竟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玉石雕琢出来的器物,他们没有想到除了上帝能用泥土捏成亚当与夏娃,谁还能用泥巴烧成另一种人世间从未有过的物质!但摆在面前的事实告诉他们这决不是造物主义功而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坚船利炮撞开“四大发明”的原创国的国门后
古陶瓷纹样表现形式多样,有缠枝式、折枝式、团花式、开光式,还有图画式,艺人们匠心独特,奇思创意,妙手巧绘,皆成佳作。一般而言,明清官窑严谨规整,细腻精致,民窑活泼轻快,率意、自然。明清之际的民窑青花纹样大多装饰在日用瓷上,绘出的花鸟有松下起舞的仙鹤、梅枝栖息的小雀,山水图中烟柳春晓,临江远眺,都很有生活情趣。
当前,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人们希望知晓艺术品收藏的知识。当前流行的艺术收藏品类都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华,有几千年漫长历史而自成体系,涉及艺术品的发展概况、历代式样和纹饰特点、工艺、材质、流传情况、交易行情、辨伪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集合,正是对艺术品进行辨伪断代的基础。另外,我国艺术品的仿制和赝品已存在千年以上的历史,各种奇奇怪怪的“作旧”技,巧层出不穷。特别是艺术品收藏热兴起后,作伪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仿古作旧”,更增加了艺术品辨伪的难度。为了便于初学者对艺术品收藏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地了解,本套书以科学的态度收集整理了有关艺术品收藏鉴赏辨伪所需要了解的各种相关资料,包括收藏方式、材料、工艺、历代式样和纹饰特点、收藏行情
地理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即自然与社会。从自然的角度讲,地理就是地貌和气候;从社会的角度讲,地理则是历史和人文精神。这两个方面都不是独立地展现自己的特性,而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体。本书从八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地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读者体会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瓷器的收藏热也与日俱增,收藏的爱好也不尽相同。除对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瓷喜爱外,还有一批古陶瓷爱好者对颜色釉瓷情有独钟。就拿颜色釉瓷来说吧,就有的喜欢青釉,有喜欢白釉,有喜欢红釉,有喜欢蓝釉,有喜欢黄釉,有喜欢紫釉,不一而足。 本书介绍的是白釉瓷。白瓷是我国古瓷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类瓷器,在北朝北齐武平六年(575年)就出土有比较进步的白釉瓷器。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出土的白瓷,釉色已经达到白净莹润的程度。唐代的白瓷以河北的邢窑为代表,唐李肇的《国史补》云:“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人陆羽的《茶经》也称其为“类银类雪”,它与南方的越窑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除邢窑烧造白瓷外,四川的大邑窑也烧造白瓷,大
本书共收录194件藏品,除小部分为宋元明时期以外,主要是清代藏品,而且品种丰富,除大宗的青花瓷外,还有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素三彩,在颜色釉瓷器中有郎窑红、霁红,还有黄釉、绿釉、酱釉、窑变釉、茶叶末釉、酒蓝釉、孔雀绿釉等,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清代瓷器的艺术风貌。
本书以介绍清三代陶瓷的发展概况、特征及鉴定要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书中注重文字资料与实物相对照,探索各时期瓷器的品种、特色、成就及其影响,拓展了中国陶瓷考古与研究的视野。本书既是一本知识点较全面的专业著作,又是一本普及性读物,对读者欣赏清三代陶瓷艺术有的价值。
中国瓷器初创于商代,真正创制于东汉,唐代时达到高度成熟,到宋代蓬勃发展、名窑涌现,在明清时工艺流程前代。每一件古瓷器上都显示着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浓缩着已然逝去年代的种种信息。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对时代风格的反映更加清晰明了。古陶瓷鉴定家都十分重视对瓷器器形的研究工作,都把器形鉴定列为古陶瓷鉴定的要素。从器形特点入手,认识瓷器式样,感受时代风格,是认识、熟悉瓷器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数百张精美的实物图片,全面展示了瓶、尊、炉、觚、壶、盘、碗、杯、罐、盆、盒、枕、缸、砚等瓷器的形制特点,图文并茂,便于爱好古瓷器收藏的读者翻阅、鉴赏。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在瓷器的烧制技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继承了宋、元时期以单色釉为主这一传统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五彩、斗彩,以及各种色彩釉瓷器。景德镇的青花瓷也在明代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由元代已经成熟的瓷器品种,而发展得日臻和兴盛,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代制瓷业“官民竞市”的繁荣,不仅确立了明代瓷器在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而且为清代瓷器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明代各个时期,“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以及单色釉瓷等,集历代各地名窑之所长,兼收并蓄,在制瓷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使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明代除景德镇以外,浙江龙泉窑和福建德化
马未都先生多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与研究,在陶瓷、家具等文物领域享有盛名。出版过多本文物研究与收藏的书籍。此次马未都转变了视角,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各种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这一领域不仅是马未都首次尝试写作,也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十二章,介绍十一种颜色釉瓷器(青瓷篇幅较大,分作上下两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的呈现了,各种颜色在瓷器上因各个不同时代,而呈现出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并辅以优美的文字,表述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介绍和学术专著,更多的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与大众化。
本书由民国瓷器概述拍品价格、名品欣赏、民国款识、名家题款及印章、常见题诗文句及绘瓷名家简介七部分组成。拍品价格共收录民国瓷器二百四十七件、名品欣赏七十四件、民国款识一百零一件、名家题款及印章三十八方、常见诗文句四十幅及绘瘊名家简介三十余人。其品种之全,数量之多均为国内同类图书少见,具有典范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民国瓷器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
这部《文玩品鉴》丛书的选题初衷,就是为了避开这种过于集中的有关鉴定知识的出版浪潮,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人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如果真的是这样,这部《文玩品鉴》的策划、编辑就算大功告成;如果暂时尚未达到这样的技术要求,《文玩品鉴》的后续选题将会后来居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出版目标。 这部《文玩品鉴》丛书从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入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清代青花瓷》分册,内中具体包括了:顺治青花瓷器、康熙青花瓷器、道光青花瓷器、宣统青花瓷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