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国内*家私人普洱茶珍藏馆中三百把紫砂壶的介绍和品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壶趣、壶赏和壶用。壶趣部分介绍了作者收藏紫砂壶三十余年来与壶的趣事,壶赏部分则是图文结合地品鉴紫砂壶,共三百把壶,九百多张图片,每把壶都配有容量、款识、注释和作者对它的独到赏评。书中涉及的紫砂壶包括明清壶、民国壶、名家壶、出口壶等,一器一物,作者都视为拱璧。这些壶可对紫砂壶发展的历史,进行进一步诠释。其中的某些作品也可能是首次面世,对于紫砂壶的拾遗补缺,或许能尽微薄之力。第三个部分是壶用,向读者介绍紫砂壶的使用技巧。例如:如何选择一把实用的紫砂壶?泡不同的茶应该选什么样的壶?以及养壶的绝招、紫砂壶的美学等。
该书首次完整收录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60多年来的100余件经典紫砂作品,按作品风格分为 亮节高风 、 美中之美 、 守望诗心 、 留住乡愁 、 典蕴古今 、 与古为新 、 造化妙得 、 壶余遣兴 等八类。全书附有300多幅珍贵图片,作者并对每件作品就艺术风格、工艺特点、文化底蕴、创作灵感等方面做了分析,可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书后附有吕尧臣作品年表、紫砂艺术创作谈等,供读者参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杨永善、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序推荐,是紫砂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好书!
曼生壶是清中期溧阳县令陈鸿寿(字曼生)和艺人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因文心匠意与金石趣味巧妙结合而成为经典之作,对清中晚期以来的紫砂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从金石学与紫砂艺术的关联入手,通过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讨论曼生壶的创生和传播语境,并对造型与工艺,铭文与装饰等本体进行全面分析。既注意造型与装饰等设计层面的视觉元素,又考察工艺特性,生产及合作范式等文心与匠意交融整合的内在联系。运用器物形态学与人体工学结合的方法分析形态、功能,并结合文献与实物,探寻曼生壶与金石学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剖析其审美、取法、设计、传播和金石学的关系。
紫蕴江南当代紫砂名家作品选编委会编的这本《紫蕴江南(当代紫砂名家作品选)》从弘扬中国传统手工艺出发,根植于宜兴紫砂悠久的传统,从高校文明建设的角度开创具有江南气韵与江南意境的紫砂艺术精神,思考和探索紫砂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和创新途径。 书中汇集了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顾绍培、毛国强、鲍志强、曹亚麟、吴鸣、吕俊杰、高建芳、华健、张正中、史小明、范泽锋、徐青、吴奇敏等16 位紫砂工艺大师的精彩作品,其创作类型涉及紫砂茶具、紫砂雕塑、陶刻等,品种丰富、制作精美,多方位传达了紫砂创作的传统与创新理念,是*具专业性和代表性的紫砂作品集。 本书可供各大高校、专业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大专院校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师生,紫砂行业从业者、爱好者、收藏者参考阅读。
本书共收录紫砂器拍品237件,每件拍品都经过专家组精心挑选、认真辨伪,*限度地去除赝品、仿品及争议品,尽可能地保证所收录的为真品紫砂器,每件入选拍品都附有详细的拍卖交易信息,重点拍品另附有拍卖纪录。此外,书中还收录了55件故宫博物院院藏紫砂器,这些难得一见的珍品,堪为紫砂器断代、辨伪、鉴赏的标杆。希望本书中专业、丰富、准确的资讯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地提高收藏品质及投资回报。
黑紫砂是明代创烧于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珍稀品种,偶有烧成,即为贡品。后由于烧制技术失传,存世极少。袁野先生以黑紫砂文物和窑址出土的黑紫砂残片,古代良渚文化黑陶为参照物,通过十多年对黑紫砂烧成工艺的研究和反复实验。2015年在成功恢复烧制了失传了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袁野先生把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和色彩审美注入紫砂壶,通过独特的泥料配制和烧制工艺复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紫砂品类:文人黑紫砂。本书为袁野先生的个人作品集,精选了袁野先生创烧的黑紫砂器百余件,主要为紫砂壶,还包含部分花器等。向世人展示了黑紫砂这个独特品类和袁野先生的审美情趣。
本书从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紫砂器的历史与发展、紫砂泥的种类。并重点介绍了紫砂壶的概况、历史、优点、样式、选购、真假鉴定、保养等方面的知识,还精心挑选了现代制壶名家的经典作品,供读者欣赏。内容通俗易懂、图片清晰精美。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收藏鉴赏能力,快速跻身于紫砂壶的收藏行列。
64年前在西南联大昆北教室上中国通史课,吴晗老师对太史公《报任安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两句讲得特多。他说这十个字,统括了从古到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司马迁说的“变”,一般是指人与事而言,我看它还含有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实物”的意思。在当时,对吴老师的这番话,并没有听懂,只是感到很新鲜而已。直到1948年秋天任职于博物院,朝夕与实物相处,井得到裴文中老师的指教:研究历史文物,既要念书,也要“念”实物,而且念书和“念”实物是一般重要的;俨然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就在这一刻,吴晗老师那一席话的指要,我才有所领悟,开始学着念实物了。因为是在博物院这个小天地里,早看到的实物,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民族学调查、工艺美术品的搜集而得到的。此外令我感动的,也是闻所未
曲延波先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并倾注本人的聪明才智,撰写完成的《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一书,我先睹为快,深感紫砂壶艺术渊源之深远,紫砂荧艺鉴赏之深奥,紫砂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曲延波先生所著的《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一书,有三个为显著的特点。首先,作者是一名从事地质矿产工作的学者,他有着系统扎实的地质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他从地质学的角度入手,科学而深入地分析了宜兴紫砂器原材料产地的地质背景、构造运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壳演化历史等。 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使用紫砂壶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将生活艺术化的过程,紫砂壶不同于其他艺术品仅止于观赏而已,它必须被拿来使用,因此对紫砂壶实用上的考虑,可能高过于任何艺术品对于实用方面的评估。
本书对于紫砂壶的原料和特性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还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同时将历代名家名作以图录的形式列于书中,在向广大读者展现中国紫砂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众多的紫砂壶鉴赏方法和技巧,使读者能够以图识壶,是一本鉴赏、收藏和研究紫砂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这是一套针对文玩收藏爱好者、文玩紫砂壶初级入门者、文玩收藏品经营者以及工艺美术类院校学生等人群编写的文玩书籍。《紫砂沁脾》是《文玩天下》收藏丛书之一,书中完整的介绍了文玩紫砂的历史、鉴赏紫砂壶的基本知识、紫砂壶的选用与收藏以及如何鉴辨紫砂壶等,让喜欢文玩紫砂的读者对紫砂有了脉络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设计精美,是一本实践型的收藏图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紫砂壶专用书,作者用细腻的语言解读紫砂的神韵、形态之美,由表及里尽说紫砂。对于刚关注紫砂壶的人来说,直观的是紫砂壶的各种形状、颜色,本书主要从紫砂壶的形状、颜色说起,全方位向读者细细阐释紫砂壶的形、色、制作工艺、选购和养护等知识点,文中还穿插了一些紫砂壶历史和名人的故事。全书与紫砂壶相关的知识、信息都涉及,文字养分高,图书品质好,是本集文化与鉴赏于一体的图书。全书设计风格大气、时尚、简洁,凸显中国文化色彩和现代气息,图文结合,轻松易读,用时尚的版式展现传统紫砂文化之美,兼具欣赏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