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 照夜白 ,取其字面的意象 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山中何所有 时间中的风景 空隙之美 鸟之双翼 山水小史 ,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第一辑 山中何所有 ,回答的是 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 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 时间中的风景 ,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 移步换景 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 空隙之美 ,以美学讨论为主,意在更新对艺术的语言
此书是《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特展图录,由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专家邢陆楠主编并撰稿。以女性为内容的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自唐至清以来数量众多的仕女画作品,呈现出完整的仕女画发展脉络和风格流变,是广大读者了解古代女性历史、生活的重要窗口。 br 图录分为 文本佳话 和 生活情态 两个单元,共收录作品98件,在完整展示了本次展览展出作品的基础上,还增加收录了十余件作品。在第一单元 文本佳话 中,主要选取了依托历史上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诗词作品、民俗文本而创作的女性人物画,借以展示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在第二单元 生活情态 中,选取表现古代女性日常生活、劳动的作品,分为宫廷岁时、桑织、婴戏、奏乐及花木五个部分,借以展示古代女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图录还收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是从故宫博物院院藏的近百万余件文物中精选有*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几万余件。在这套“藏品大系”中,不仅包含有这次参展的许多难以出故宫的作品,更有很多平时无缘看到的传世佳作。这套“藏品大系”每一卷的每件作品介绍时,既有题名与作者名,又有释文,还有相关的题记。而且,有些作品的局部放大图还使古代大师们的笔墨精气与韵味凸现,难怪行家会有“比直接欣赏原作收获还大”的赞叹。
像生盆景是极具宫廷特色的一类工艺制品。故宫博物院现藏像生盆景千余件。清宫旧藏的像生盆景,陈设上可以迎合主人喜好,或随处放置,或营造景观,并多用于年节等喜庆场合;造型题材上丰富生动,运用各种元素和形式组合出吉祥寓意;用料上考究多样,各种宝石和珍稀材质都被用来为盆景生色。盆景主体之外,所用盆钵也力求与花卉、山子相得益彰,可谓异彩纷呈。总体上看,这些像生盆景虽然堆金砌玉,极尽雕琢之能事,却是以此追摹造化,仿佛天工,别具一种风流气象。本书为择选代表性的一百余件,分为像生盆景、像生景观、瓶景与壁瓶景三部分展现故宫博物院藏像生盆景的风采,这也是像生盆景首次集中出版。另附录清宫档案盆景史料摘抄 ,以时间为序,逐年录出与像生盆景有关的记录,是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为张珩1960年至1963年去世前未竟的历代书画著录,是其鉴定思想与方法的结晶,共著录了两晋隋唐以来直至近现代的书画作品2192件,其中绘画1380件,书法812件,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具代表性的优秀书画作品。每件作品详载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历代著录等。所收作品大多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也有少数作品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些庋藏海外的书画作品,至今难得一见。尤为珍贵的是,著录中多有张珩补前人不足、纠前人谬误、发前人未发之笃论高言,在历代书画著录中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上海书画出版社《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以200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張珩先生手稿本为底本。张珩先生之著录主旨为尽量体现书画原迹之鉴定元素信息,达木雁传真之目的,成一书画鉴定之征信基
作为山东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系列展之一 晚明书风展 汇集文徵明、董其昌、徐渭、邢侗等名家之作,也可看到普通书家们承载的书法文化。 晚明书风展 兼顾名家和普通书家,以62位书家的100余件书法作品来讲述晚明书法史,还原晚明书法文化的整体风貌,呈现其在传统书法文化传承中的坐标点意义。当还原到历史真实中审视这些书迹,我们会发现,名家与普通书家之间其实并无明显的界限区隔,他们生活在共同的文化土壤当中,彼此间也多有交集或关联。他们的书迹共同呈现出这一时期书法文化的多元存在。
中国历代名画类编
《颐和园藏文物大系》为系列图录,甄选颐和园藏文物,分门别类,予以系统出版。此为书法和绘画卷。甄选园藏书画类文物精品,是梳理园藏书画类文物精品编辑出版,尤其针对晚清绘画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行系统论述,对晚清时期园林文物赏析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书为绘画卷,分为贴落、隔扇心、画条等,也多出自名家之笔。
历代碑帖法书珍品选编辑组编的《宋拓十七帖》 介绍:《十七帖》為東晋王羲之*名草書。唐太宗李 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廣泛搜集王羲之墨跡,《右軍 書記》記載: 《十七帖移長》丈二尺,即貞觀中内 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名帖也。 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 尺為卷,取其書跡及言語,以數相從缀成卷 。又說 : 《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號之 。由於《十七帖》是王羲之*名草書,因此摹刻極多 。唐時弘文館曾摹勒上石,其本末有一大「勅」字, 下刻「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 ,俗稱館本,但原刻本未見流傳,後世傳本多據館本 輾轉摹刻,傳本有優有劣,其次是根據唐、宋人臨本 或勾填本上石,流傳此種拓本亦各具面目。傳世《十 七帖》善本雖多,但面貌不一致。
北朝九原岗墓壁画虽非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但其画工在沿用中原传统画法的同时,又挥洒写实,将画面置于山光水色之中,呈现出北方胡族的鲜明特色。它是非常难得的北朝绘画资料,对于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及中国古代建筑史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山西国宝精华 北朝九原岗壁画》以8开单页的形式呈现了九原岗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单页正面为壁画局部高清大图,背面为此局部简介和所在位置。书的外包装打造成了 信封 的样式,借用 邮件 的概念建立起 古与今 艺术与现实 对话的桥梁。本书共58张单页。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所呈现的高超的绘画技艺、丰富的内容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北齐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乃至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被列为2002年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 《山西国宝精华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以8开单页的形式呈现了徐显秀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单页正面为壁画局部高清大图,背面为此局部简介和所在位置。书的外包装打造成了 信封 的样式,借用 邮件 的概念建立起 古与今 艺术与现实 对话的桥梁。本书共21张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