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苏州集邮发端史料,梳理苏州集邮发祥史迹,载录苏州集邮发扬史实,记述苏州集邮发展史略,成为当代集邮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作为苏州市集邮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确定的一项重大任务,编委会全体成员秉真求实、通力协作,攻克了资料搜集、史实考证、图文适配等难点,在多年资料归集、积累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集体攻关,终于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清末至今140余年的集邮文化从萌芽、兴起、传承到发展、繁荣、创新的全过程择要编撰而成的《苏州集邮史 1878-2023》。
本书是关于730张珍贵的晚清明信片,时间是从1900年前后。以古老的清朝影像为主线,有横卧烟榻的鸦片烟民,妇女们的小脚,下层的轿夫,拉洋车的……透过作者的解读,这些负载著中国图像与东方情境的明信片由西方旅行者、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的手中从中国各个通商口岸寄出……画册中的邮政明信片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发售,现为国立远东理工(B·B·古比雪夫远东多科性学院)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献。
《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精选了以缅甸琥珀为主的近千件琥珀标本,涵盖了缅甸琥珀中几乎所有生物类群,共收录了广义昆虫2纲26目的虫珀,蛛形纲9个目、唇足纲2个目及腹足纲、甲壳纲、多足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羽毛)等19类非昆虫的虫珀以及包含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在内的各种植物珀,包括缅甸琥珀蛙类标本以及罕见的蝎子、蜥蜴和羽毛标本。同时,《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图文并茂详解了琥珀形成、琥珀的分类和鉴定方法,介绍一些中外琥珀产地,并用标本为例,描述了产生琥珀的远古森林的生态环境,以及远古生物的种种行为学特征。 《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可以作为琥珀爱好者收藏的指导用书,也适合于对自然科学与自然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续集(新版)》介绍的是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续集”仍分为两编:编“中国集邮百科知识概论”,在“新版”中翔实而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行的邮资票品和集邮、邮展、集邮研究、邮品鉴定等概论,“续集”仅对“新版”论述过的相关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已论述过的内容,不再重述,只注明见“新版”。根据广大集邮者的希望和要求,在“续集”中增加了纪念邮资封(JF)概论和纪念邮资封研究与鉴赏、纪念邮资明信片(JP)概论和纪念邮资明信片研究与鉴赏。第二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上的百科知识”,“新版”按照志号顺序,介绍了1949年~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每套邮票的时代背景、每一枚邮票图案内容和所涉及的有关知识,以及对邮票设计的研究和艺术鉴赏等;“续集”依照“新版”的体例,补充其之后1996年~2005
??为了让您在收藏投资玉器方面的益智和保值升值,为了让您少走弯路,鉴藏家商湘涛在书中教您怎样准确地辨识玉材、玉器。具体包括:玉器的收藏与投资;明清玉器;明清玉牌与吉祥文化;文房用品;玉如意;玉瓶赏析;玉烟壶;十二生肖;圆雕胜景玉山子;玉佛与玉观音;玉镯;玉雕动物;古玉之鉴藏;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琮;玉璧;玉琥与玉璜;圭与璋;玉猪;玉蝉;玉带钩;古玉印;盘玉;玉车马;鎏金甲骨文、龙凤纹玉衣;等等。本书对于收藏者、投资者提高欣赏鉴别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书是近些年来中国集邮界非常难得的一部好书,收录了中国集邮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部空前的集邮百科辞典,它采摭宏富,收辞近6000条,200多万字,在中国集邮工具书中是涵盖广、内容量大的一部《中国集邮大辞典》是集邮领域的知识库,又是中国邮史、邮事的资料库。举凡集邮对象、集邮方法、集邮组织、集邮研究、集邮展览、集邮文献,以及邮票市场等无不包容。从中国古代邮驿史、近代邮政史、邮票发行史到集邮发展史,凡为当今集邮界所关注和研究的事件、人物、制度、设施,都作了系统的记述。因而,这部辞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不但成为广大集邮者的邮海梯航,也为从事集邮研究和邮事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汇集。
《中国明清木雕精粹:瑞兽博古卷》收录古代雕作品题材内容极文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水花草、货禽瑞兽、圣贤言行、家规庭训、诗词画意、戏文演义、田园风土,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医师们似乎信手拈来,刀凿寻觅着木的纹理,碎屑纷飞后木坯上出落出精细的工笔、大气的写意、传神的漫画乃至抽象的描绘,煞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古代木雕作品大多托物传神,主旨或是吉庆延福、镇邪驱魔;或是贬恶扬善,弘扬圣贤之道、兴废之戒,国人以之寄托虔敬,以之“成人伦而助教化;或纯粹表达美感——人类文明永恒的追求。赏心悦目的木雕作品构筑了亭台楼阁、华堂深院,文明与礼仪在无言的镂刻、雕凿之间传扬,装点着脉脉书香。许多看来纯属装饰图形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古人的深远意趣。
中国的篆刻艺术,概而论之,可分为周秦、两汉的铜印时期与明清的石章时期。明清流派印章艺术的崛起,与青田石等石材被印坛的引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文彭辈将青田石引入印坛,就不可能有辉煌而高妙的流派印章艺术,至少它的进程要被大大地延缓。从材质载体上讲,青田石及昌化、寿山、巴林等印石,撑起了印坛的第二个春天。青田石对印艺的发展是劂功至伟的。 青田石足以令玉称臣。它质地坚而不硬,柔而不粉,色彩丰富,清丽雅致。文人可亲近,可摩挲,可手镌,素为历代书画篆刻家、收藏家所钟爱,所向往,所珍藏。 青田石种类繁多,有灯光冻、兰花冻、封门青、黄金耀、金玉冻、五彩冻、竹叶青等100多种,并有着各自的风采。如灯光冻,晶莹剔透,有着寒夜挑灯时的光耀和温馨;如兰花冻,皎洁清纯,似有幽香沁人的风韵;如
自从1982年8月26日我国发行套JF1《纳米比亚日》纪念邮资信封以来,到2006年10月12日发行JF82《测绘迈向信息化》止,24年中已陆续发行了82套计91枚纪念邮资信封。 由于这些中国纪念邮资信封具有选题广泛、信息及时、设计精美、图案绚丽、名人题词、附有说明、中外对照、印量适中、资费低值、纸质优良、印刷先进、独成系列等难得的特色,因而深受越来越多的外集邮爱好者之青睐。 笔者对其情有独钟,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其版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陆续在邮政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十多年来写成的从编号JF1~JF50 50套纪念邮资信封的版式研究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