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航海大发现开始讲述全球贸易保护的发展历史,聚焦于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以及印度、韩国、墨西哥、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历史演进;描述了美日、中美、欧美、中欧、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内部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以及未来发展和应对方案。本书还对世界贸易体系的利益格局变迁、贸易战与贸易谈判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个人从业者等维度探究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国方案。 作者对贸易保护史的描写信手拈来,从历史与地理的多重维度梳理全球贸易保护的脉络,这种宽广的历史性描述有助于我们摆脱对当前贸易格局的脸谱化认知,并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寻求全球贸易保护的真相。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奉为经济理论的圣经,并被公认为西方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三次大综合中的首次综合。英语国家长期将本书作为大学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直到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才取代其垄断地位。 本书从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政府的影响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政治经济思想,堪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试图将经济学规律与社会进步、道德哲学结合起来阐述,这在整个经济学传统中堪称别具一格。相比较主流经济学的保守态度和激进政治经济学的颠覆立场,穆勒中间偏左的人道主义关怀、结合现实问题的机制分析和积极改革的道德倾向的努力、贯通经济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仍然具有长远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关照现实的思想力量。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 看不见的手 。几百年来, 看不见的手 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本书基于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食品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制造及综合利用亟待加强的问题,梳理粮食、油脂、畜产品、果蔬等传统食品产业的现状,分析食品产业问题并剖析深层次原因,调研并整理国际上先进的食品产业体系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传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创新驱动转型的传统食品产业新业态;并基于此提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功能基料、特医食品等营养健康新产品,创新微生物酶工程等生物制造、绿色制造新技术,突破国外壁垒,最终为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意见,以推动食品产业的全面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本书适用于粮食、油脂、畜产等传统食品产业及营养健康、特医食品、生物制造等未来食品产业相
本书是基于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的成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笫一章,概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山东省的基本情况以及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査的特点;笫二部分为第二~十章,在对全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等为出发点,深入研究用地与粮食安全、城镇化、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发现各类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第三部分为终章,基于前章研究,弄淸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导向,研判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统筹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本书研究了经济战争的本质。作者从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和军事学理论出发,列举了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发生的经济战争实例,阐述了经济战争中的人、机构、制度和国家哲学,分析了国家、企业、市场等在经济战争中的作用,讨论了经济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提出了国家与企业在经济战争中应采用的战略战术。布鲁姆严格区分竞争和经济战争,他认为,经济制度可以长期保障有序的竞争,在特别情况下,竞争会升级为经济战争。克劳塞维茨指出,军事冲突往往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必须进行政治干预才能最终解决。同样,尽管很难完全杜绝经济战争的发生,但是,如果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制度框架和政治框架,竞争就有可能不会升级为经济战争。
《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作为“智库篇”,从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发展角度,紧紧围绕其本质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按照“状况探析—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首先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与存在的困境出发,总结了国际先进研发组织创新的相关管理政策,梳理了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的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政策的演进与特征,多角度刻画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状况;其次,结合现实困境,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的机构认定、分类管理、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后,《新型研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国际力量对比不断调整。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在变革的浪潮中不断谋求进步,通过各类创新机构、组织、联盟和联合体孕育新质生产力。本书围绕既是高校又不完全像高校、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入阐述了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特征与发展变化,剖析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网络化协同发展的变化机制和驱动因素,凝练出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和运作机理,并展望了新型研发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可为相关领域战略与管理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研发人员及高校师生提供研究指引,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重要读本。
《文化经济学》是厉以宁先生从青年时代起贯穿几十年的关于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本书不仅涉及了文化经济学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而且在以下方面的论述非常珍贵,有些提法是在国内首次出现的: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文化调节、文化包容、文化自信、文化制衡、文化和管理的优选境界、文化和经济持续发展、文化传承和文化共享。本书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研究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是常为新的,随着经济发展、制度演化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演变,引入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聚焦不同现象,探讨不同问题,回应不同社会关切。本书系统梳理经济地理学主要领域经典文献和前沿进展,以学科知识进步展示当代经济地理学发展,为人文—经济地理学、城市区域经济学以及城市区域管理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研究生与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性、前沿性、广泛性、学科交叉性以及中西一体性。
在数字革命的冲击下,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智能算法等在带给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背负着数字监控等骂名。如何看待数字技术,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生产、推进治理现代化等成为学术界的主要议题。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23(全4册)》由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
《大卫·李嘉图全集(第2卷):马尔萨斯 政治经济学原理 评注》是李嘉图对马尔萨斯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系统评注,生动直观地反映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对当时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分歧和争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经济学家们是如何具体分析经济问题并展开论述的。
本书分析了经济主体预期及其影响,讨论了中国预期管理机制的发展与创新,内容包含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在理论模型部分,本书介绍了预期理论的演进,分析了预期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着重介绍如何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突出预期因素并分析其对经济动态和政策效果的影响。在实证分析部分,本书结合经济预测数据,评估了中国经济预期的各类有限理性特征,测度时变信息粘性并识别其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书梳理了经济预期在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含义,结合国内外政策实践,探讨了我国预期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本书适合经济学领域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师生参考阅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经济预期的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以及预期管理的政策实践。
《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与创新》在剖析全球价值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完善、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与创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际公平竞争、数字经济治理、多边投资规则和国际规制合作等四大类直接关系到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中国产业调整、技术创新和长期发展,但尚未形成多边协定的国际经贸规则问题,总结了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与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提出了中国统筹国际国内规则、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