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在写作其第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经济著作《货币改革略论》之前,除了在政府部门任职和编辑《经济期刊》之外,主要的学术努力全在于数学方面。他于1920年写作出版的《论概率》,可谓他在数学学术追求方面的一个总结。这是一部试图推进概率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概率论领域,凯恩斯的这一尝试普遍被认为并不成功,凯恩斯的学生 天才的弗兰克 拉姆齐曾撰文对此书作过批驳。在这次批驳之后,凯恩斯基本上就不再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了。尽管如此,《论概率》中对处理不确定性世界的学术努力,对于凯恩斯的经济学研究影响深远。这几乎是国内凯恩斯研究者们普遍忽略的一个方面。在20 世纪20 年代,凯恩斯从英国财政部离职,凭借一本畅销书《和约的经济后果》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此后他却潜心研究货币理论,耗费六年时光完成了《货币论》上
本书是一部评论性的经济理论著作,主要对庞巴维克、司徒卢威、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等的经济理论进行批判。概述了马克思以后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流派的理论体系,着重批判了奥地利学派有关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及其所涉及的有关方面的错误论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康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解释出发,得出了法律居先于经济的论断,即作为所有权的转移的“交易关系”先于作为“物质的转移”的交换关系而存在。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应该先于法院,是法院保护了资本主义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廓清了道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我们理解制度主义这一西方反正统经济学派的基础理论有极大的帮助。国内学界对制度主义在太多的误解,而且误信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对制度主义带有偏见的评价,往往疏于从制度主义者的原著中去寻找对我们有价值的思想。本书的出版对于学界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异端思想大有裨益。
1844年穆勒发表了他部经济学论文集《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该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贸易、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利润和工资的关系等。全书的论述完全继承了李嘉图、他的父亲的学说,只在某些方面对前人的学说有所引申或更明确的表述。1848年初版、后来多次再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是他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约翰?穆勒发挥了西尼尔个理论前提所包含的思想,次提出了 经济人 的概念,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本书中,他把 经济人 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并不是论述社会中人类的一切行为,它所关注的人仅仅是作为一个人,他占有财富的愿望,而且他赋有达到这种目的的能力,它将其他每一种人类情欲或动机完全抽象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把全部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专享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一书。部署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创造,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新左派政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的看法》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瑞典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派原来的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第2版)》在体系上突破了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传统理论框架,以理论模块的形式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既强调政治经济学各理论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又注重各理论模块自身的系统性,便于教与学。《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第2版)》在内容上突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强调了理论的前沿性。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第2版)》在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必要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彰显了教材的应用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了案例导入和经典人物介绍,突出了教材的可读
《价格与生产》初次出版于1931年,是作者应邀在1930年-1931年去伦敦所做的四次演讲的演讲稿。篇幅看似单薄,但内容丰富,据哈耶克自称,这本书与他出版于1929年的《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互为补充。《价格与生产》全书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从货币和价格理论入手,引入生产结构以刻画某一产品由最初投入到最终产出的整个流程,进而基于这一流程,分析了货币和信贷对于这一生产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合理操作。本书之所以占有重要定位,就是因为作者在该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货币的投资过度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其著名的中性货币的政策主张。
食品标签是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凡在市场上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本国生产和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都应具有食品标签。每天我们都会食入各种各样的食品,这其中很多食品都是带有包装的预包装食品,但是据调查普通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上标示的信息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食品标签上必须要标示的内容、标示的原则是什么、是不是生产商可以随便标示、我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看什么、怎么样才能选购到适合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吗等。本书从大家每天都接触,随处看得到、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切入,带大家走进专业的食品知识领域,通过介绍食品名称、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日期和净含量等标示内容,拓展到包括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种类、营养素组成、各种食品分类及区别等,希望通过活泼易
《簿记论》是帕乔利著名作品《数学大全》中的第三卷。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成熟的威尼斯簿记为基础,系统整理了复式簿记制度并对其加以提炼,使复式簿记制度在欧洲得到推广,极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描述复式簿记制度的著作,是会计发展目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篇章。它的问世结束了簿记作为一种技术性工作的阶段,构建了科学复式簿记的方法技术体系,开创了数学原理和簿记学原理结合研究的科学模式,树立了会计的产权控制观,创建了会计学第一方程式“一人所有财物=其人所有权之总值”,标志着现代意义上会计的诞生。尽管原著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但其中阐述的复式簿记基本原理与方法至今仍在应用。
《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1版出版于1857年,是作者年授课的讲稿。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经过作者补充和完善了一些内容的《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2版。凯尔恩斯的这部著作是自约翰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问世以来对形成英国学派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具有重大贡献的著作。他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几乎可以与大卫 李嘉图和穆勒的工作相提并论。
在本书中,琼·罗宾逊出色地完成了很少有社会科学家敢于尝试的工作:概要介绍了对历史的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历史做了创造性综合。本书从社会的起源开始,讨论了财产概念和剩余概念的起源。每一章都借鉴了多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详尽分析和讨论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扩张,以及工业大国之间的战争等重大问题作者的论述机智、尖锐、毫不妥协。本书重要的不是援引公认的事实,而是激发人们的思索。
农民工市民化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关键,其实质在于使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通过从全国的视角并以北京市为例,傅帅雄著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引入了全生命周期理念,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科学核算。同时,按照权责匹配的原则,探索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的优化思路。希望一方面能为我国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特大城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以地方国土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对其所面对的“条”“块”多重制度压力、法规运作、任务落实、权力行使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并通过“过程一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生动再现了流动的事实与实践性关系,从而为模型的解读提供了基础。此外,研究所开启的“中央”“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之外新的关注视角,对于打破“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非此即彼的认知窠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是作者于19681969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教授时,以当时美国一些大学进行的政治辩论和流传的政治文献为背景写成的,集中讨论了新左派的经济学问题。本书写得精炼简洁,对新左派的反驳尖锐有力。它有助于读者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条理化,可作为经济学基本课程的补充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