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经济学在起作用。 从租房到拼车,从经济增长到消除贫困,达龙 阿西莫格鲁、戴维 莱布森、约翰 A.李斯特三位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确立了优化、均衡和实证这三个关键概念,用以解释人类的各种行为。优化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和企业如何做出最佳选择,均衡展示了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主义则利用数据来检验和支持理论。 本书以现代生活的诸多真实事例为起点,摒弃了传统经济学教材中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和陈旧案例,并加入博弈论、不平等、拍卖和议价等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帮助读者更轻松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经济思维。 读完本书,你将发现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学会分析和预测他人的行为,比如该花多少时间浏览短视频,和人谈判时如何获得最好的结果,怎样叫网约车更划算,明白哪种政策更有
《世界经济千年史》是在长期经济增长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也是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的问世是长期经济增长研究和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首版中文版于2003年出版后,深受国内广大研究者的欢迎,成为众多经济、政治和历史学者的案头书。在国内市场脱销多年后,中文版经过伍晓鹰教授精心校译,以精校本的形式重新推出。精校本修正了首版中的翻译错误,并对原书中表述不明之处添加了译者注释。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是在长期经济增长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之一。作为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的姊妹篇,本书是关注如何量化长期增长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书中包含一百多个表格以及丰富的数据,并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计量方法
宏观经济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宏观数据是观察经济运行的窗口,也是分析经济形势的根基。但很多耳熟能详的宏观数据,多数人对它的统计方法、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析,理解并不透彻,以此为基础做宏观研究也易出现偏差。本书作者长期在金融机构做宏观研究,以“实用和有价值”为导向,对常用宏观数据做系统和深度的分析,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本书受众面极广,可以作为金融从业者、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宏观感兴趣者的枕边书,成为他们掌握 高阶应用宏观知识的敲门砖。
《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的经济学教材之一。本书三位作者都是著名经济学家。作者 卡尔 凯斯 教授是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常年教授经济学基础课程,对经济学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另外两位作者, 雷 费尔 教授是耶鲁大学研究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专家, 莎伦 奥斯特 教授是耶鲁大学研究产业组织的专家。本书语言流畅,讲述清晰易懂,对数学的要求仅为初等水平。 作为历久弥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有以下特色: 一是与时俱进。 本书系第12版。篇章结构千锤百炼,反映了美国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观点。第12版继续改进了习题,改进了若干章节的结构以增强可读性,增加了第21章 对研究的批评性思考 ,并在各章结尾增加了许多新习题。 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循序渐进的结构,强大的工具库, 故事 图形 方程式
高级宏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经济类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的课程,除了理解相应教材的基本内容外,还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概念与建模方法。作为一本流行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戴维 罗默(David Romer)的《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不仅内容选择适当,还配备了必要数量的习题,帮助教材的使用者掌握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维方法。因此,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自然也成为国内众多高校的研究生层次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教材之一。对于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读者而言,自然希望知道自己的习题解答方法是否正确。《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 题解指南》由作者作者授权的英文原版授权翻译而来,无疑能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与以前的版本相
本书是米什金继《货币金融学》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基于作者在美联储任职期间积累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经济模型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强调了决策者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本书集中关注媒体和公众当前争论的政策议题,帮助学生理解媒体和公众在这些问题中争论的政策问题。在第二版中,作者对数据进行了更新,并增加了零下限下的非传统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增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动态学等大量新的内容。政策与实践是本书的*特点,全书通过30多个应用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经济理论应用于现实世界,通过30多个政策与实践案例探讨了实际政策及其执行效果。应用案例包括: 大通胀 2007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 石油价格冲击 实际工资和股票市场 为什么收入不平等和教育收益在增加 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贫穷 等
马克斯·吉尔曼著的《现代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分析与应用)》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出发,采取统一的方法论深度探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 《现代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分析与应用)》通过总体均衡方法论推导和阐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采用“微观基础”方法推导*化问题,并精确对应几何图表和代数推理,用于推导经济学理论的所有数学公式在文中或附录中均有详细展示,应用基本原理解释各种宏观经济学问题.启发读者灵活延伸本书的思维范式,每章的应用部分探讨相关政策以及与现实世界相关的问题,尤其还涉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内容。
本书纳入了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新颖观点、*议题和现代方法,不仅重视新的理论发展,更注重近年来证实或证否既有理论的经验性研究。具体看,本书分为四篇共11章:*部分(第1章)国际宏观经济学导论简要介绍本书涉及的三大议题:汇率、国际收支及相关应用和政策问题。第二部分(第2-4章)首先介绍与汇率和外汇市场有关的基础知识,转而分别论述长期汇率决定的货币理论和短期汇率决定的资产理论,并进一步说明二者是如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这个完整的理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是如何运用的。第三部分(第5-7章)除了介绍国际收支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开放经济凯恩斯模型外,更重要也是独具特色的一点是将国际收支与金融自由化的成本收益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源自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的宏观经济活动的实际收益 这是一个学生必须学
像高收入经济体经历的那样,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门槛值以后也迈入了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 这一转型既反映在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性变化上,也反映在城市格局的变化上。例如: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增长越来越落后于对教育、医疗和体育文娱的服务消费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甚至城市面临淘汰压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竞争中获胜,大城市在城市竞争中获胜。经济结构转型还改变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宏观经济波动从工业化高峰期的 易热难冷 转向了 易冷难热 。本书结合高收入经济体的经验,深入剖析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短板,重新审视了当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主流观点,并提出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作者还特别指出,应对经济结构转型,观念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直面的底层矛盾。观念是制度和政策的核
本书提供的是中级水平应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一本完整教程,强调经济理论对于现实世界的数据和政策的应用。本书所涵盖的话题包括国民收入账户和国际收入与金融账户、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货膨胀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经济数据创建了一个初级统计学和画图技巧方面的详细的工具箱。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对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机构的详细论述,这就特别有助于理解近所发生的经济危机。
与前两版相比,第三版的调整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研究对象上,对“国民经济系统”运动及其规律性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关于国民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的讨论焦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分析,本书前两版对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本书第三版*章明确提出,从世界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科,虽然这一学科从名字上看有些国外色彩,但实际上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学科渊源与其从国外去寻找莫不如从自身挖掘,其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与其同其他学科去比较、界定,莫不如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如果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国民经济学学科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第二,在体系结构上,在前两版“三篇结构”的基础上调整为“四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研究成果,主要是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论文和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前者或侧重理论模型的构造与数字模拟分析,或在给定的理论假设下拿一大把数据做实证分析,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也只能是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或雾里看花的。相比较,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分析报告更为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短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细致解读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各类新出台的监管新规或产业政策等等,但短期化和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那么如何才能系统把握中国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根源,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洞察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要义和瓶颈?本书作者潘英丽长期从事MBA和研究生、博士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撰写的这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是对其30余年关于宏观经济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新的解释。本书基于量化研究视角,主要收录新生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成果,用中国数据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李海明的《检验劳动价值论:方法与证据》,马梦挺的《价值、生产价格的经验估计方法:应用与评价》,荣兆梓、陈旸的《B转形问题体系:模型与计算》,冯志轩的《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 一个经验研究》,骆桢、李怡乐的《*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基于中国数据的估算》,李怡乐、 孟捷的《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变动及其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李怡乐的《工人力量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赵峰、赵翌辰、李帮喜的《马克思两大部类模型与中国经济的宏观结构: 一个经验研究》,李海明的《一个古典-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