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系魁奈在对中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撰写的关于中国的一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法、实在法、租税、行政管理以及统治上的缺点等,此外还将中国的法律同自然原则作了比较。该书的第八章标题即为 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法则相比较 ,是首次系统提出了重农学派的政治和经济理论。魁奈认为 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 ,他像儒家一样主张 以农为本 。在他的影响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成功劝说国王模仿中国皇帝实行 耕田大典 。1769年,法国 重农学派 创始人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该书让他赢得了 欧洲孔子 的称号。魁奈有名也是有争议性的一句话是, 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
读者会发现,本书附录中的杜尔哥书信摘录,非常有助于理解他的经济理论。摘录(一)、摘录(三)和摘录(五)中所摘录的杜尔哥书信,早在1849年就已由吉·赫·伯顿发表于《名人致大卫?休谟的书信集》。而摘录(二)和摘录(四)中所摘录的休谟书信,只是在近几年才在里昂?萨伊主编的彭天卫·觖漠·经济文集》中公之于众。这部文集于1888年出版,是盱经济学微型从秽》中的一种。杜尔哥与休谟的书信来往主要与卢梭有关,涉及经济问题的文字在全部书信中只占一小部分。休谟写给莫雷累的那封有趣的信[摘录(十)是这封信的一个片断],也发表于萨伊主编的《大卫·休漠·经济文集》中。摘录(六)至摘录(九)摘自谢尔为《经济学家学报》所写的那篇论文,以及前述已经提及的《杜邦与重农学派》一书中所载的以前未发表的杜尔哥的书信。《杜邦与重农学派》这本书,对于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经济法则的性质、经济学法则与实现、经济科学的意义等。
本书旨在为分析经济史提供一个新的框架。其所以需要新的框架,是因为经济史学家们所运用的分析工具,已不能解决经济史上那些主要的问题:即如何说明作为经济系统成就的基础的制度结构和获得这一成就的原因,以及如何说明此种结构的变革。制度变革理论的发展,是对社会科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本书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某些要素。
庇古在本书中客观地评价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利弊,并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方法。庇古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可以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而且必须存在若干社会化的工业,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能存在若干资本主义工业。接着,他用了较大的篇幅来比较两种社会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劣。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源的分配上虽然由于垄断和竞争的存在可能会有分配不当的倾向,但市场利率这个自然的工具必定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理想的分配结果,而社会主义由于没有市场所决定的利率,要想维持对资源的理想分配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失业问题,他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很少失业,是因为它处于 投资之大超乎寻常 的时期,这样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在 正常的时候 ,
本书篇幅虽小,但有三大目标。首先是换种方式,对后工业理论作一番陈述,而且赋予它新的活力。其次,是以实例说明作为了解当代经济的一种方法,经济社会学所具有的影响力。第三,则是为反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选择,提供一种可资选择的参照标准。显然,独此一书,这几项任务中,完成哪一项都使人有力不从心之感。更何况,书中谈及的各种论题,意义又都如此重大,独立存在的各章,都只不过触及与我的论点有关的数据资料和学术成就的表面而已,应该纳入这项分析的新的论著,又差不多每天都在出版发行中。然而,要是能够起到鼓励别人更为持续、系统地开始研究这些问题的作用的话,我认为我还是有理由发表一篇短论,确切说,是一项尝试的结果 诚然,是带有暂时性的,尚待完善的。要是没有人执著、理智地作出这样一种大胆
《经济科学的终基础(一篇关于方法的论文)/经济学名著译丛》是米塞斯的后一本论著。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学史一门以人类行动作为基础的科学。米塞斯提出,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动是生活的自然秩序,而恰恰是人类行动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按照米塞斯的看法,这些联系可以再科学上加以证明,他由此而断定,既然经济学的基础是人类行动,经济学本身无疑就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 《经济科学的终基础(一篇关于方法的论文)/经济学名著译丛》一向被誉为米塞斯富于激情的著作,综合阐述了此前著述中所有相关的主题。
本书是米塞斯的后一本论著。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学史一门以人类行动作为基础的科学。米塞斯提出,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动是生活的自然秩序,而恰恰是人类行动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按照米塞斯的看法,这些联系可以再科学上加以证明,他由此而断定,既然经济学的基础是人类行动,经济学本身无疑就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本书一向被誉为米塞斯富于激情的著作,综合阐述了此前著述中所有相关的主题。
本书作者舒尔茨从早年研究美国的农业经济问题开始,继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的增长、人力素质的提高进行实地研究。他发现,人口素质的提高,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繁荣。因此,有必要对人进行投资。此外,作者还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要建立一种总括的资本概念,增强人力资本,对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分三大部分。*篇详细介绍了贫穷国家和的经济状况。从现象到本质地揭露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的总体状况。进而引入了人口质量投资的概念和意义。又分析了高等教育为这些国家带来的好处。第二篇具体讨论人的时间价值的增长。作者比较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成本和经济回报问题,很现实地论证了对人投资的裨益。第三篇是具体根据情况分析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具体分三章分
《能化期货》介绍了缤纷的能源化工世界,重点介绍了原有产业链和贸易,及原油期货交易;还介绍了塑料产业及LLDPE期货、PP期货、PVC期货等;介绍了甲醇、石油沥青、PTA、乙二醇、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苯乙烯、尿素等的产业及期货交易。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纳什的七篇经典论文,这几篇论文中体现出纳什对博弈论的革命性创造——创立了纳什均衡理论。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或统计试验方法,属于计算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当时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经验方法由于不能逼近真实的物理过程,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而蒙特卡罗方法由于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际物理过程,故解决问题与实际非常符合,可以得到很圆满的结果。蒙特卡罗模拟提供了一种可替代分析数学的方式来帮助研究者理解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及其在随机样本中的行为,在实证角度通过对仿真数据构建的总体中抽取的随机样本进行分析,来追踪统计量的行为。
《资本论》是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重要的经曲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卫老师将230万字的原著,精炼为本书的内容。*版一出版就被为干部读本,发行量20000多册。此次在修订的基础上再版。
《制度经济学(上)》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 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集中地反映了康芒斯公开地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是制度学派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上)》仿效自然科学教科学。书中所列入的每一种观念都追溯到它的创始人,然后陈述这种观念的逐步修正和变化,并且将各观念早期的双重的或三重的意义分开,直到使每种观念作为单一的意义和我理想中的政治经济科学里的其他观念结合起来为止。
罗宾逊夫人是经济学史上*位卓越的女性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她做出过多次革命性创新,《经济哲学》即为其代表作者之一。本书初版于1962年,由罗宾逊夫人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系列讲稿整理而成,从意识形态角度检讨从斯密到马克思以至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基本原理。
作者欧文 费雪在耶鲁大学攻读的是数学专业,并获得了个经济学博士学位。因此,这本著作也是他早期从事数学研究的一部作品,是作为耶鲁大学当年的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但本书又超越了普通的教材,作者希望通过数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微积分这门课程的奥秘。同时这本书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撰写方式,让没有经过专业数学培训的人理解微积分的含义和应用。就如同从没有数学基础的普通读者,可以读懂杰文斯、马歇尔等人的数学文章一样。
在本书中,霍布森对现代商业的结构和行为的及对其中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和占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各行业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的生产劳动、技能、土地、资本和社会权力,以及以何种方式完成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如何对此进行监督,分析了工业体系以及工业体系运行、供给与需求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本书是霍布森在经济理论贡献的一个小结。
《空间计量经济学——基于MATLAB的应用分析》是以MATLAB软件作为分析基础的一本空间计量经济学基础教材。全书共分6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主要应用领域和相关分析软件的主要特点;然后主要讲述了MATLAB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后介绍了空间相关及其度量方法、空间权重矩阵设置和空间计量分析的基本模型,并重点分析了Matlab在横截面数据和空间面板的数据中的分析应用。本书是一本面向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爱好者的初级读物与入门手册。
克拉克是欧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著的《财富的分配》一书是美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书是以静态经济学作为研究的对象。作者根据所谓资本生产率、生产力递减规律及效用递减规律,提出了关于工资和利息的边际生产力的学说。本书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收入的分配是受着一个自然规律的支配,而这个规律如果能够顺利地发生作用,那末,每一个生产因 素创造多少财宫就得到多少财富。
重新理解贫穷,探究穷人之所以贫穷的根源。 《金融时报》-高盛2011年度商业图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默顿 索洛、阿马蒂亚 森、《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 列维特, 《经济学人》《福布斯》《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快公司》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