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商品(1368-1840)》主体内容分为三篇,每篇之下各有四或五章。与第二篇分别分析各种出(进)口商品。最重要的出(进)口商品单列一章进行分析,较次要的出(进)商品则用一章或更小的篇幅加以论述。第三篇分析白银的流入。白银也可视为一种商品,而且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进口商品,但由于白银在明清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本书将其单独列为篇来加以论述。本书由刘军、王询编著。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年鉴.2021》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著
本书由斯坦福几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教授撰写而成,主要分析了GATT和WTO体制背后更深层的政治学、法学和经济学背景和理论,并对WTO的现行体制和框架进行了解析,对于WTO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对于加入WTO不久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对于研究WTO的学者而言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部系统研究宋代海外贸易史的专著。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发展过程曲折波动,发展进程迟缓。宋代是中国古代实现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时期,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奠定了我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已是学界共识,毋庸多说。关于宋代海外贸易的研究,自桑原骘藏、藤田丰八等先驱者的研究成果在1910年代问世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期中,中外学者付出了大量努力,到今天已是硕果累累(其中也包括了本书作者的多篇重要论文)。因此要在此领域中做出突破性的成果,难度自然非同一般。大概也正是因此之故,近年来在宋代海外贸易研究方面少见有新观点推出,也未见有能够总结20世纪末外研究成就的综合性专著面世。一方面宋代海外贸易研究亟待发展,另一
宋代朝贡贸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宋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治和经济秩序。朝贡活动都是伴随着贡赐贸易,而且回赐的经济利益是朝贡诸国向入宋朝贡的重要动力,因而朝贡体系是同时具有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朝贡贸易体系。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宋代朝贡体系的构成状况和运行形态,具有而言就是探讨宋、辽和宋、金两大朝贡体系的构成及互动关系,将宋朝从自身视角出发所规定的朝贡秩序与朝贡诸国对朝贡体系的认识作比较研究,考察朝贡体系运行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贡赐贸易、商业贸易等朝贡贸易体系的经济基础。 宋代的朝贡体系概括而言,表现为二元体系和多层结构的特点。北宋和南宋都是两大朝贡体系并立的格局。宋朝和辽(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朝贡体系。本项目首先探讨了北宋和辽朝两的朝贡体系的构成。本项目对北宋朝贡
贸易便利化即削减贸易成本是多哈发展回合议程的主要议题,也是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贸易便利化》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成本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 《贸易便利化》价值在于能帮助全球的专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贸易成本的不同概念、主要决定因素以及如何用贸易便利化措施来削减贸易成本。
宋代朝贡贸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宋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治和经济秩序。朝贡活动都是伴随着贡赐贸易,而且回赐的经济利益是朝贡诸国向入宋朝贡的重要动力,因而朝贡体系是同时具有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朝贡贸易体系。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宋代朝贡体系的构成状况和运行形态,具有而言就是探讨宋、辽和宋、金两大朝贡体系的构成及互动关系,将宋朝从自身视角出发所规定的朝贡秩序与朝贡诸国对朝贡体系的认识作比较研究,考察朝贡体系运行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贡赐贸易、商业贸易等朝贡贸易体系的经济基础。 宋代的朝贡体系概括而言,表现为二元体系和多层结构的特点。北宋和南宋都是两大朝贡体系并立的格局。宋朝和辽(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朝贡体系。本项目首先探讨了北宋和辽朝两的朝贡体系的构成。本项
《商品归类关键要素》编者根据在海关业务现场工作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对影响商品归类的关键要素准确、快速地进行认定的方法汇集成书。编者针对八大类常见商品,对影响商品归类的关键要素分别进行了叙述,并对每种要素的内容、认定方法、该要素对商品归类的影响及对该要素进行认定时应注意的特殊事项进行了讲解,同时辅以现场海关监管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此外,编者还针对本书所涉及的每类商品提供了一套进出口企业撰写商品资料时可以参考的模板,供海关业务现场关员和广大进出口企业参考。本书内容详尽,脉络清晰,图文并茂,方便读者精准掌握归类关键要素及认定方法。
旧中国海关是一个以洋人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行政行为经常以“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以下简称《通令》)的形式公布实施,《通令》持续发布了近90年,均为英文本,具有独特的文体和一整套专用名词和常用语,共千余件。由于《通令》文体的特殊性,数十年来一直尘封于海关总署天津海关档案馆。从1999年起,总署组织熟悉海关业务档案的老海关人员及专业翻译人员拼搏4年,于今年完成了对1861年至1942年82年间共751件通令、近300万字的抢救性译校、考订、注释、编排工作。《通令》完整、真实、准确地记载了旧中国海关地起源、发展及丰富、持续的业务活动。是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外交、外经贸、海关、航运等专业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分为三篇:篇是“国际贸易理论”,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的概念、类型与主要统计指标,早期的国际贸易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保护贸易理论等;第二篇是“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与出口管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等内容;第三篇是“经济一体化”,主要介绍了国际投资、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贸易组织。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认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了解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贸易规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三行300年,是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间的华彩乐段。它色彩斑斓,令人目炫,迄今仍余音绕梁。要把握住十三行,要真切了解清朝禁海到开洋,又从开洋至限关的政策演变的大起大落,尤其是限关之日又正是英军攻占孟加拉鸦片基地之际,最终导致鸦片战争,这期间有着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历史转折,这才是整个十三行研究的枢纽,是禁—开—限演变之历史的枢纽之枢纽,解开了它,方可能解开整个清代外贸之谜, 掂量出整个清代十三行的存在价值与历史含量。
本书对优选典型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经验进行把握与判断,并在借鉴其成功的监管制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我国自由贸易港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树立充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明确新形势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