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 梳理价格形成机制发展历程 总结价格变化规律 进行走势研判 8大类大宗商品价格的分析与实务: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生猪、铁矿石、有色金属8大类大宗商品价格的分析与实务 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横切面: 一是国内商品交易的定价模式,二是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价格的确定模式。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国际贸易的商品如何定价、哪些是目前市场认可的定价方式、国内贸易的商品价格又是如何确定的。 大宗商品定价核心与关键: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霸权日益成为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核心和关键。
不同国家间关税水平与关税结构的差异往往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以中、美两国关税结构研究为切入点,首先对两国关税结构特征、历史变迁及对比差异进行了梳理;之后从贸易条件、中间品以及关税收入三个角度对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利用量化分析的方法评估了此次贸易摩擦对两国福利水平(即实际GDP水平)的影响。全书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关税结构及中美贸易摩擦提供新的研究证据与思考方向。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是国家规划教材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 的配套教材。自第七版出版发行以来,本教材已六次重印,受到广大师生、外贸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在国内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第八版在第七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更新相关内容的同时,新增了第三十一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第八版的修订旨在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惯例、法律和国际贸易业务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做法,及时反映我国进出口贸易蕞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提高教材质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历时近三年,传统贸易冲突领域对应的关税战出现了暂时的缓和迹象,在产业政策、国有企业等问题上的共识仍然有待磨合,而在技术领域的冲突仍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应明确自身核心利益,直面冲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尤其应以制度协调和制度开放进行应对。
本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理论为指导,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作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作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此次修订,又增写了新的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和充实。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使用。
本书系统分析了数字贸易驱动因素对国际经贸规则提出的新需求,梳理了双边、区域和诸边层面数字贸易规则的历史演变,剖析了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产品税收待遇、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的监管协调等核心议题的实质争议,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及构建国内法律体系的有效路径,对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和涉外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考。
本报告分别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的双边关系角度出发,总结各自新时期的合作成果,梳理中亚五国对中国的积极认知与务实合作,进而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提质升级的深刻原因和内生动力,探索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平和共同繁荣,中国应与中亚国家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深化经济利益融合,打造立体多元的互联互通格局,加强人文、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 下南洋 淘金热 的移民潮。在当时跨国邮政和金融尚不发达之时,体现华人智慧的移民金融产物 侨批及侨批业出现了。早于中国现代银行业出现的侨批业,贴近南洋移民族群的汇款与通信需求,一百多年来,与海洋移民、华人商贸活动等融合互动,不断创新,逐步建立起华人跨国金融体系,进而协同华资银行、中资银行融入全球化的金融网络之中,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的发展历史。
本书回顾了 一带一路 倡议历程中中国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共建国家贸易发展的事实,结合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展示了 一带一路 倡议如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贸易壁垒、增加对外投资等方式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和贸易国的经济发展,并再次证明,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一带一路 倡议都是符合中国和世界发展利益的、互利共赢的人类发展倡议。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经济合作中主权让渡敏感地区的有效合作模式。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建立或正在构建中国东兴 越南芒街、中国凭祥 越南同登、中国河口 越南老街、中国磨憨 老挝磨丁、中国瑞丽 缅甸木姐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探索出有效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协调机制、合作建设模式和差异化路径,有助于为世界其他类似国家和地区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推进区域合作,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本著作总结提升形成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以期补充完善经济一体化理论。本著作首先总结跨境经济合作现状与问题,在理论分析跨境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考察了跨境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治理机制及其经济效应,并进一步研究分析跨境经济合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以期相关研究结论对于理解跨境经
本书是基于中国视角的贸易经济地理研究的初步探讨,重点聚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格局和出口企业的决策与市场拓展行为等。在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全球-地方互动与区域产业重构”的支持下,笔者将进一步将贸易与投资、知识、技术等联系建构经济全球化理论、分析框架;继续从多个维度、多个尺度探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内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贸易市场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动态;将引入网络思维和网络分析方法全方位探究中国及其区域的贸易网络演化,探讨全球-地方互动机制;将引入关系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演化经济地理视角,继续深化企业视角的贸易地理研究。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重塑期。本书旨在探索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在总结、描述和分析世界各国贸易便利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基础上,从增加值贸易流量、增加值贸易结构、增加值贸易网络三个方面剖析贸易便利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体制、机制和路径,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检验。本书为进一步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从移动互联时代O2O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综合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访谈法、问卷法收集数据,借助词云分析法、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顾客惊喜及相关营销学理论,分别构建了服务创新、顾客支持和用户体验对消费者情绪、 态度和行为的研究模型,在网络餐饮、网约车和网络直播的消费场景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开创性地揭示了服务创新对移动分享的作用机理,全面揭示了多维度顾客支持和顾客惊喜对网约车用户消费行为的动态作用机理,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用户体验对顾客惊喜、品牌态 度和冲动性购买行为的作用机制。在理论上,本书构建了新的研究模型,揭示了新的顾客惊喜驱动因素和作用机制,发展了服务创新理论、顾客支持理论、用户体验理论、心流体验理论、移动分享理论、品牌管理理论和顾客忠诚理论,
本书在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有关自贸区的经济效应、 轮轴-辐条 结构、要素及产业集聚效应等已有文献基础上,结合自由贸易区、 轮轴-辐条 、一般均衡、全球化要素分类与产业集聚等相关理论,对亚太多重自贸区的发展概况及特点、亚太地区已达成的自贸区贸易网络、亚太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区贸易网络等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亚太多重自贸区的贸易网络,通过将要素集聚、产业变动与轮辐效应结合在一起,运用GTAP模型模拟预测中日韩自贸区、RCEP、CPTPP和FTAAP的贸易效应,分析贸易效应背后要素集聚的特点与规律,并讨论了亚太多重自贸区的演进路径及中国的策略选择。
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书聚焦 培育创新发展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主题,基于定性、定量和专题3个维度,梳理并分析了19个国家级新区产业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的情况,较为系统地勾勒了国家级新区产业发展的面貌。与此同时,本书对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5个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各自的特色、优势及相关发展经验。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商界、学界和政界致力于国家级新区研究和实践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