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低空飞行器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热气球到滑翔机,再到后来的飞艇,均是经历短暂繁荣后因为安全和经济性价比等因素被逐步边缘化,未能真正支撑起低空飞行的大梦想,低空空域在过往很长一段时期处于 静默 ,开发程度较低。但这一情况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的革命、法规的完善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如何最大化利用低空飞行造福全人类 ,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该书首次以著作形式系统论述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低空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产业链、商业图景、经济政策、安全隐患等,为未来低空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促进现实经济发展的落脚点。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研与经济 两张皮 的难题。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我国亟须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验室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优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本书首先回顾四次工业革命引发国家实力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深入剖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强国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作者基于长期的硬科技投资实践,从思想转变、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关键共性平台、金融、人才、生态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到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在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可行路径。
30多年前当人们还热衷于讨论东亚奇迹的时候,本书作者在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年均9.7%的增长实绩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 中国的奇迹 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独特逻辑,重构了以中国为典型的体制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理论。 本书出版30年来,中国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书中对中国改革发展和成效的诸多预测皆得到了证实。30年前本书提出并运用的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即一个经济体的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以及由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内生的经济系统、内生的结构扭曲和内生的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视角,成为后来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思路。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 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行,到2005年开启的股权分置改革,再到2019年试行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回归本源,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法制化市场正在形成,现代金融的枢纽地位也在逐步确立。 本书主要是一种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市场结构性元素变动的研究,同时也是一种大事件研究,目的是试图概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自身逻辑,研究这种基于自身逻辑的校正机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由导论、11章和文献附录,以及后记组成,重点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交易所)的创建及其背景,三十年历史变迁中的制度变革,法制建设,市场各元素的结构性变化,市场波动、成长及其经
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改革何以启动,又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保持了经济超预期的高增长。揭示中国改革的独特路径和经验,包括体制内双轨过渡与体制外市场发育的互动;理论突破、政策咨询与高层决策的互动;对外部经验的借鉴与选择;决策层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动态的艰难的权衡等等。讲述一个中国改革探路之役的故事。事实说明,中国改革路径不是预先设计,但也不是纯粹的“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它是中央放权、地方试验与民间突破,实践推动与政策引导的互动结果。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 十三五 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赴地方考察粮食生产,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连续30年对粮食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疫后世界格局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回顾了60年世界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的历程,研判了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格局,展望了未来20年粮食安全的趋势。同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九大问题,测算了粮食生产潜力,提出了未来20年保障粮食安全的四大战略、八项对策。 本书用数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形势做了系统研究,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颇具完整性、体系性、策略性和深刻性,是亿万公众了解 吃饱、吃好 现状与趋势的重要读物,也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科技人员研究粮食安全,以及高校
《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由美国经济展望集团的首席全球经济学家伯纳德·鲍莫尔所著,旨在帮助投资者、战略家及政策制定者解读复杂的经济指标。《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在简单介绍了一些背景和行话之后,将五分之四的篇幅用在了对58个美国经济指标和13个国际经济指标的解读上,并用实时更新的数据、易于理解的图表从就业、消费、住房、国际贸易等方面综合地分析与预测未来经济的走势。尽管作者分析的大多为美国经济指标,但其分析方法却有着普遍适用的意义。《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将指导读者透过经济指标了解当下经济状况与趋势,帮助其更有效地做出经济决策,进而获取更多的投资利润。 《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选取33个县(市、区)进行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试点地区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对其改革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对比分析,尝试围绕改革实施、地方行为、制度环境及央地关系等要素,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的制度分析框架来探讨本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本书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绩效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改革试点中不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逻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本书给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者、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人员、大专院校学生、研究机构从业者、智库人员及对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萧冬连著的《探路之役——1978-11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改革开放研究丛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 从 经验看,社会主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中国国有企业简史》一书由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整合专业人士,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主要以1949-2017年间各历史阶段的鲜明特点为背景,以国企改革与发展脉络为主线,向五十余家央企国企收集厂史厂志作为改革实践的一手案例资料,结合年度国企发展大事记,试图呈现出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动的国有企业历史画卷。这部书内容共分十章,前五章,记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中的国有企业历史。后五章,记述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40年的国有企业历史。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 ?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书名为 大转型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解释了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发展、转型升级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 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本书从产业链金融的起源讲起,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前台设计、技术中台设计、数据平台设计、风控设计及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点,既体现了传统行业的业务创新、数字转型的探索过程,又介绍了当前主流银行的开放性建设成果。读者不但能全方位地了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建设过程,还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变革历程,以及对传统企业的核心价值;第2章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的设计及在线签约、实名认证等技术的原理;第3章介绍了结合容器云技术、微服务技术与DevOps技术构建技术中台的过程,以及对接开放银行、央行征信的过程;第4章介绍了开源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数据仓库的设计思路;第5章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库介绍了智能风控的开发过程;第6章介绍了在产业链金融平台建设过程中如
这是一本凝聚着厉先生智慧和心血的学术著作,体现了厉先生*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思想,对当时和今天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实践,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出版丰富了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英文文献。尽管这部文集中的所有文章在中国早已广为人知,对西方的学者和学生而言,它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缜密视角。非常荣幸我得以为这部优秀的文集书写序言并将它推荐给学者、政策制定者、商业人士以及更多的普通读者 那些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历程和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感兴趣的人们。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立足 大国小农 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粮食生产转型过程是乡村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深入探讨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其互动作用机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本书以粮食生产转型为逻辑主线,通过 理论框架建构-多尺度实证研究-多类型案例解析-多目标优化调控 ,解析了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作用过程、多尺度格局特征、差异化阶段类型。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是西姆国企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知名管理专家徐怀玉撰写的一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专著。作者多年参与各类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书稿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提供了国企业改革的 四梁八柱 方法,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与 锦江集团 华润集团 江苏高投 等国企业的混改实践,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混改理论与案例。
从财务造假案 康美案 ,引发 独立董事是否有连带责任 的议论,再到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大讨论,争论的核心终归结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在本书中,华生教授团队通过对中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全方位提炼,指出这种基于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美式独立董事制度,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的中国,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从制度上来说,无论是对国资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均具有不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作了深入分析。 透过本书,可以看到对已践行20年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全面改革与去向的深远思考,更有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的华生教授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划与设计。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通过混改的方式寻求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和创造力。国家出台的关于国企混改的政策文件内容繁多,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企业的管理部门都非常难于全面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鉴于此,作者将国企混改所涉及的繁杂的内容梳理归纳为七大关键领域、十八个核心环节,并通过100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国企混改的全景分析图谱。企业在混改实践中,可据此形成既有全局思路又有细节考虑的混改方案;在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又可通过查阅本书,找到对应问题的清晰、简明的解决方案。